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中考题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 .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 .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_;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 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3) .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_ 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 .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
2、 .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8) .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力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3、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精品资料烛的像完全重合(10) .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 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 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 成的座像。(11) .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12) .实验应该选用较也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 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13) .当把B
4、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B 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竖直放置。眼 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14) .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 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15) .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16) .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
5、,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17) .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 A的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18) .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 正立等大的 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生 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 如何改进?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 精品资料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 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 竖直放置
6、。(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 笠。(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 “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3、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
7、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 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能。理由是 因为两次实验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4、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 /r跟着增大,/r总是等于 /i,说明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反射光线, 说明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 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 路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精品资料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