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预 测与决策本章学习要点:一预 测(一)预测的含义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己有的方法、知识和科学手段,探索人们所关心的事物在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向,并做出估计和评价,以指导行动的活动过程。预测包含四个要素:对象、目的、信息和方法。1、对象是指预测的客体,如企业、市场、人才、资金、产品等。2、目的是指预测所需要达到约有时空制约的目标,如销售预测、需求预测、技术预测等,都有一个或多个表示发展目标的具体数量取值。3、信息是指与预测对象有关的环境信息、历史信息、现状信息、相关信息与数据、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等。4、预测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所采用的模型和途径等。预测的依据是大量的、
2、准确的数据资料,所以,预测的实践基础是调查研究。也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模拟,取得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数据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分析,从中找出真实情况,经过定性的经验分析和定量的计算分析,探讨事物的演变规律,据以估计、推测未来事件的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通常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高质量的预测结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数据资料力求完整可靠。如果数据资料不全面、不及时、不正确、不可靠,那么预测模型再好,预测技术再高,也得不出正确和可靠的结果。2.其次,预测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工作水平。预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所谓科学,指预测需要采用正确的模型、技术和方法。所谓
3、艺术,指预测需要人的经验和决策判断力。因此,预测人员对预测对象领域中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越了解,分析得越透彻,就越能较好地把握预测全过程,做出高质量的预测。3.然后,要综合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与技术。预测方法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预测过程中,应同时运用几种方法,经过选择比较之后,确定最佳结果。但也同时应注意到预测工作的经济性,即花较少的费用取得较高质量的预测结果。(二)预测的类型预测的分类,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界限,主要取决于预测的内容以及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按预测的时期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短期预测通常指一个月至一
4、年之内的预测,中期预测指二至三年,而长期预策则是五年以上的预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与预测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前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的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 预热时间越长,影响预测结果因素的变化也越大,产生的误差也越大。尽管如此,企业对不同时间跨度的预测都会需要。例如,当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时,就需要对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长期预测;在现有经营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等投资时,需要对技术发展动态做出中期预测;进行价格决策时,需要的往往是短期预测。2.按预测的属性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指在缺少数据资料或预测的主要因素难以定量化的情况下,凭借预测者或有
5、关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对预测对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深人分析,做出对象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的预测。定性预测比较适用于长期预测,因为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很难进行定量的描述,因此只能更多地依靠专业人员多年积累约有关知识和经验,做出定性的预测。定量预测是指以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利用历史积累的数据,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往往表现为一定的数值或区间。表现为单个数值的预测称为点值定量预测,表现为某个区间(上限和下限)的预测称为区间定量预测。由于预测的问题日渐复杂,解决的方法通常是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相互渗透,即定性预测中采用一些定量分析或某些经验公式,而
6、定量预测也以定性分析作为基础,这样不但可以增强预测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3.按照预测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市场预测、生产预测、财务预测和技术预测等市场预测指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品种、价格的变动趋势做出预测,以及对居民的购买力(市场容量)、消费构成等方面的研究和预测。市场预测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企业生产的产品要通过市场销售,经过流通这一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企业只有做好市场预测,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生产预测指对劳动力、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生产过程的投人产出等方面的变化所做的预测。通过预测,指出生产发展变化的前景,制订各项生产计划和指标。财务预测主要包括项目经
7、济寿命周期、企业收人和支出。利润率、投资额、回收率和流动资金需求量等预测。技术预测是指技术发展、进步、设备更新预测等。4.按照预测的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经济预测、部门和地区经济预测、宏观经济预测企业经济预测指在企业范围内所作的各种预测,它以一个企业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发展变化的水平和趋势。目的是估计和推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为制定企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如企业的产量、产值、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品种变化、价格确定等预测。部门与地区经济预测是以部门或地区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发展的前景(规模、速度、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宏观经济预测指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所作的各种预测,如国民生
8、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等。它以社会经济总体发展为研究对象,预测其总量指标之间的联系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向。此外,宏观经济预测还包括对世界经济的预测,为研究国际情况提供信息服务。由于整个国民经济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以及千千万万个企业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和地区经济预测以及企业微观经济预测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完整的预测体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长速度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主要比例关系等方面,主要由国家进行预测,各部门、各地区根据发挥部门和地区优势的原则,进行本地本部门的预测,企业则从事生产经营方面和微观经济预测。(三)预测的基本程序预测应遵循
9、一定的工作程序,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预测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预测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确定预测对象与目标。2.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3. 选择预测方法,建立经济预测模型。4. 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预测误差,改进预测模型。5.进行预测,提出预测报告,并进行评价。(四)预测方法预测的方法种类较多,从方法本身的性质看,可以有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之分。定性预测方法又称为直观预测法,它是由预测者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依靠个人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判断,并以这种判断为依据做出预测。这类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个人判断法、经理人员
10、意见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和群众意见法等。定量预测方法是指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的各种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等等。定性方法预测方法定量方法下面我们重点来看几种定性分析方法。1. 个人判断法个人判断法是指企业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做出主观判断,并估计未来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在缺乏预测数据资料时很有用,其优点是预测时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且简单、迅速。但其缺点是预测结果根据不足,有可能发生判断错误。2.经理人员意见法这种方法是由企业经理或厂长召集生产、技术、销售、财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广泛地交换意见,让大家各自提出对
11、市场前景的看法,而后由厂长根据各部门负责人在预测中的地位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权数来加权平均确定预测值。例如,设某厂有关负责人分别提出某产品的销售量情况如下表所示。一般来说,销售部门对市场较为熟悉,因而给予权数为 2,其他部门权数为 1;进而可用加权平均法算出预测值。某厂销售量预测 单位:件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群众评议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法替代效应模型销售量预测值=(1040X2+940Xl+112OXl+109OXl)/(2+1+1+1)=5230/5=1046(件)经理人员意见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花费时间少,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员责人的经
12、验与智慧,对市场情况变化迅速做出有权威的判断;但缺点是据此判断的情报可能有片面性等。3.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是指由企业销售人员提出各自的预测期望值,再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将其汇总成整个企业的预测数。这种方法的预测过程和经理人员意见法大致相同。但是因销售人员直接介入市场,处于销售的第一线,比较熟悉顾客的需求和市场动向,因而他们预测比较接近实际;并且,让销售人员参与市场预测,还能够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当然这种方法也有较多缺陷,例如,最近的几次推销活动的成败极易使销售人员的判断出现偏激;销售人员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总体市场营销计划缺乏全面了解;一些人有意地做出偏低的估计,借此促使企业
13、制定较低的销售定额。4.群众意见法群众意见法,就是将要预测的问题直接告知有关的人员、部门,甚至相关的人员、部门,或者市场消费者,请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和经验发表意见。然后将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采用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预测结果。这些人虽然不能说是专家,但因为所预测的问题往往与个人息息相关,所以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经常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真知灼见。所以群众意见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集思广益。二、决策(一)决策的含义所谓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
14、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有决策问题。决策的目的是企业如何使未来的发展更符合决策者的意愿和要求。如今,掌握一定的决策技术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如何提高决策能力也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最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对于决策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点,在掌握的时候需要注意: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这个目标可以是经营目标,也可以是其体系中的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2.决策要有可行方案。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决策中必须提出几种可行方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可行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案不同,对经营效益带来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因此,在
15、选择方案做出决策时,要进行决策分析和方案评价,以便比较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4.决策要进行优选。在对方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要合理选择,这就是优选。优选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案,因为最优的方案可能并未包含在已提出的可行方案之中,但它是可行方案中最满意的方案。5.决策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正确的决策也就没有合理的行动。总之,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它贯串于整个企业管理过程的始终,对于各项工作、各类人员都存在如何做出正确决策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决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本质的东西。(二)决策的类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涉及
16、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较多,而且各有特点。为了便于决策者从不同管理层次或侧重掌握各类决策的特点,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实用的决策类型。1.按照决策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战略性决策、战术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战略性决策,指的是为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适应性,而对影响企业全局,左右企业长期发展的重大经营性问题所作的决策。战略决策,多是非程序化、带有风险性的决策。搞好战略决策,主要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职责。战术性决策又称为策略决策或管理决策,指的是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性决策,合理而有效地处理企业内部的一些重大问题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等。战术性决策主要由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制定。业务性决策
17、又称为日常管理决策,是指为了执行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这类决策主要由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2.按照决策的条件划分,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指的是在未来情况已知,对反复出现的经营管理活动所作的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暂时无法定型化的问题,需要多种方案才能选择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指对未来情况不能完全明白的情况下,做出具有一定成败概率的决策。3.按照决策因素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决策和定性分析决策定量分析决策,指的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数学模型,对决策因素进行定量分
18、析的决策。定性分析决策,指的是对一些决策因素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只能借助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行的决策。4.按目标的多少划分,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指的是在判断某一决策方案的优劣时,只需考虑某个重要指标就可以确定的决策。多目标决策,指的是在判断某一决策方案的优劣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才能加以确定的决策。5.按照决策的重复性划分,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又称为常规决策或重复决策,指的是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其决策步骤和方法可以程序化、标准化,重复使用。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为非常规决策、例外决策,指的是具有极大偶然性、随
19、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这类决策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洞察力及胆识来进行。例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因为,产品是新的,竞争者是不同的,市场环境也时过境迁,因此,以前的决策方案不能再用,必须制定新的方案。6.按照管理层次划分,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三)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作为管理的一种活动,包括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虽然决策的具体过程不尽相同,但就一般决策而言,主要分为六个阶段:1. 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可行方案4.选择方案5.贯彻实施6.追踪检查(四)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新特点企业决策伴随
20、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企业目标的进一步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与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只凭借领导者个人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决策的经验决策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出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1.决策的客体越来越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工业生产的时代早已到来。企业规模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企业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性质上判断,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分文性和综合性;其参变量之多,活动规律之复杂,都是过去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时代所无法比拟的。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庞大系统必然造成组织层次多,信息链
21、长,相互影响大,难以控制,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复杂化。2.决策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变的世界,和传统的社会环境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个科学发现、发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据美国有关资料统计,这种转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 30 年,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平均为 1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平均为 9 年。而近 10 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明显加快,有些计算机技术的转化周期甚至才几个月时间。随着新技术不断被应用,旧技术不断被新技术所代替,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加速变化,从而决策环境的加速变化,给决策带来了更大的困难。3.决策所包含的信
22、息量越来越大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关联性的不断加强,决策的复杂程度越来越深。要正确的决策,单凭个别决策者的个人经验和直觉必将使决策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现代决策要求在准确、及时和充分的信息基础之上进行,那么所有相关联的市场、产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就成为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不仅使处理信息的工作量加大,还使判断该信息的价值难易程度加大,从而使最后的决策复杂程度加大。4.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决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必然对决策的时间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的决策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认证、决策这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程序来进行
23、了,这样必定要坐失良机。决策之后,也必定是时过境迁。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能尽早地先他人而动,尽快地抢占市场“制高点” 。在决策时,迅速地理清庞大复杂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通过科学的信息工程手段,找出其规律性,并迅速地对此进行判断,做出决策。也就是说,整个的决策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5.决策的影响面越来越大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决策客体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对整个企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成败的意义己不仅是在决策本身,还必须更多地考虑决策可能引起的企业相关联的环节,甚至社会相关联环节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这就是,决策的影响面越来越
24、大6.决策主体已由个人决策转向群体决策在前工业时代,由于决策客体的规模小、变化慢、关联少,所以管理决策主要由个别的企业主要领导者进行个人决策,决策也多以领导者的个人经验和判断为主要依据。虽然在那个时候,领导者周围也有不少幕僚机构,但这种幕僚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则很小。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大工业生产和组织化使得决策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决策的关联性使决策变得异常复杂,决策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仅凭个别领导者的经验和胆略就能完成,它逐步向群体决策转变;同时,由于决策的技术化和知识化不断加强,不少专家、学者,甚至是企业外部的专业人事也加入到这个决策群中。为防止决策失误,决策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主观判
25、断的成分越来越少,决策己经成为了一种主要依靠决策技术的群体决策。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决策的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但不会改变或削弱,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决策客体的复杂程度还在加深,决策环境的变化速度还会加快,决策包含的信息量将会有增无减,决策时间的要求还会更短,决策的影响面还会加大,决策不仅保持着群体决策的特点,同时,决策对决策技术的依赖程度还会加大。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先进、科学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技术的支持。(五)决策方法定性方法 决策方法 定量方法 决策树法同样的,决策的方法种类较多,从方法本身的性质看,可以有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之分。这里,我们就来看几种定量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根据所选方案结果的可靠性不同,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三类。1. 确定型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淘汰法环比法归类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经济批量模型冒险法保守法折衷法后悔值法莱普勒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