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外汇占款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摘 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入手,分别从经常项目和 FDI 项目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由于流动性过剩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 外汇储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差”逐年扩大,2006年6月底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已突破10万亿元,是2000年的4.02倍。尽管人民银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到0.99% ,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两次上调 ,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水平仍居高不下,超额准备金率始终在3% 以上。此外,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
2、M2之间的“剪刀差”也明显扩大。这些充分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源于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通过三种渠道投放,即再贷款、财政透支与借款及外汇占款,前两项统称为中央银行信贷,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增加外汇储备对应的货币投放。因此, 中央银行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即基础货币的变化等于国内信贷变化与外汇储备变化之和。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就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迫使货币供应的变化。在我国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及外汇管理模式下,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收支顺差的变动。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确立了强制结售汇
3、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当年,实现经常项目顺差76.58亿美元, 资本项目顺差326.44亿美元, 外汇储备增加了304.21亿美元;同期,中央银行被动发放基础货币2 800亿元,年末货币总量增长达35% ,新增的4 024亿元基础货币中70% 以上是外汇收购。次年,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由长期的贷差转为存差。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 146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一,由此投放的人民币总量超过7万亿元。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也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我国外汇不断增加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2.96
4、亿美元。此后外汇储备开始逐渐增加,但年均增长数量有限,从1981年的27.08亿增加到1996年的逾千亿美元,共花费了15年时间,其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额只有68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超常增长,由2000年的1655.74亿猛增到2005年底的8188.72亿美元,5年中年均增长1307亿美元,特别是2004和2005年两年中,外汇储备更是以每年超过2000亿的增量递增。下表反映了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变化情况: 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变化情况(1994-2004) (亿美元)项目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经常项目差额 76.58 16.18 72.42
5、297.17 314.71 211.14资本项目差额其中:FDI326.44337.87386.74358.49399.67401.80229.58442.36-63.21437.5251.79387.52外汇储备增减额 -304.21 -219.77 -314.31 -348.62 -50.69 -97.16净误差与遗漏 -97.75 -178.10 -155.58 -169.52 -187.24 -177.88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经常项目差额 205.19 174.05 354.22 458.75 686.59资本项目差额其中:FDI19.22383.99
6、347.75442.41322.91493.08527.26470.771106.20549.36外汇储备增减额 -108.98 -465.91 -742.42 -1168.44 -2066.81净误差与遗漏 -118.93 -48.56 77.94 184.22 270.45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2005提供的数据制作。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保持了持续的顺差,其中资本项目顺差以 FDI 为主。一般而言,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合理的,也是难以长期维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
7、一直是双顺差。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双顺差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政策制度有很大的关系。1、中国吸引大量的FDI的原因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其他诸多优势吸引着外国投资者,除了这些积极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使得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丰厚储蓄资源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FDI。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机构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吸引FDI的动力很强。吸引FDI是衡量政绩的一条重要标准。各级政府的各级官员都被分配了吸引FDI的指标,这一做法十分普遍。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多地吸引FDI,从长期看不会导致一国福利的最大化,只是实现了地方政府在任期内的效用最大化。由于外商投资利润的汇出通常要在510年以后,因此在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
8、看来,FDI是最安全和最便宜的投资形式,并且FDI还享受十分丰厚的优惠待遇:税率低、免税期长等。由于存在资本管制,对于潜在的进口者来说,即使可以在国内获得资金,要把人民币转换成外汇去进口资本品也很困难,所以引入FDI是一个更好的选择。2、中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盈余的原因在 90 年代中期以前,除去个别年份,中国的经常项目大体是平衡的,只是在 1994 年以后经常项目开始出现盈余趋势,大规模的经常项目盈余是新近出现的现象。首要的也是比较通行的一个解释是储蓄投资缺口。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储蓄和投资的差额都等于该国的出口和进口的差额。即:SI=XM公式的左边表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右边表示出
9、口与进口的差额。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从而在贸易上就会出现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从而表现在贸易上就表现为逆差。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投资率很高,而储蓄率更高。尤其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比投资率还高。1990年2001 年的平均投资占有率为 38.1%,特别是在 1993 年投资占有率曾达到 43.3%。相对于投资而言,我国由于传统习惯、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一直保持更高的国民储蓄。1990年2001 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 40.4%,1995 年储蓄占有率更是达到 43.1%。较高的储蓄而相对较低的投资使得储蓄和投资占有率之差为正值,
10、这在国际收支上就表现为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第二,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由于我国长期受重商注意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似乎出口越多越好,进口越少越好。我国一直实施“奖出限入”贸易政策,实施出口退税为主的出口促进政策也成为推动出口的一项十分有效的工具。第三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廉价的物质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的价值链条中所扮演的加工者和组装者的角色。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价值链中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加工贸易必然是创造贸易顺差的贸易。随着加工贸易在中国贸易中所占份额的不
11、断上升,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必然持续增长。此外,从 2002 年“人民币升值论”兴起之后,热钱流入对“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贡献也相当突出。二、政策建议外汇占款早已成为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渠道,货币供给增速超出货币当局预想,中国人民银行 2005 年初制定的全年广义货币供给(M 2)增长目标是 15%,实际执行结果是增长 17.57%,增幅比 2004 年末高 2.94 个百分点。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换言之也就是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增长过快,目前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赢利减少、收益水平下降、增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成本、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定。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综
12、合的政策措施,降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我们应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第一,取消针对 FDI 的优惠政策,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制止地方政府把 FDI 引入状况作为政绩的考核标准。在引资时,要重视能源、环境、土地、产业政策及劳工标准等问题。从贸易政策来看,需要对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和现行外贸政策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彻底摒弃“重商主义”的片面追求增加贸易顺差的思想观念,实现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第二,在外汇管理制度方面,造成高额外汇储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和实施近 10 年的非正式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在这种汇率安排下,企业除了可
13、以保留少部分外汇收入之外,其余外汇收入必须全部在规定期限内调回国内并兑换为人民币,而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必须全盘吃进市场参与者抛出的外汇,导致外汇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增长,并且将外汇风险全部集中在中央银行。我们应当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改为意愿结售汇制度,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和“藏汇于企业”转变。第三,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资金运用方式,我们曾用外汇储备注资工行、建行、央行解决资本金,我们也可以考虑用超适度的外汇储备,弥补解决社保资金巨大缺口等重大制度性问题,扩大医疗、教育等财政支出;在保证储备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购买一些投资基金或者建立重要物资战略储备,把外汇储备转换为物资技术储备,尽可能地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参考文献:1邹新流动性挥之不去J银行家,2006, (9) 2余永定中国双顺差:根源与对策J中国金融,2006, (19) 3朱睿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