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 2课时)银川十四中 李丽新教学目标: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三种变量表示方法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 言表达的能力。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从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2,能对实际情境中所蕴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借助图象表示;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景用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
2、难点:由图像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景描述大致图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一、回顾思考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学习过的几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并出示问题:1 .列表法下表所列为一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 某种商品的原价为450元,随着降价的 幅度变化,日销量(单位:件)随之发生变化:降价(元)5101520253030日销量(件)7187878458959379731000在这个表中反映了 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2 .关系式法某出租车每小时耗油5千克,若t小时耗油q千克,则自变量是一,因变 量是,q与t的关系式是一。3 .图象法下图表示了某港口某日从0时到6时水深变化的情况(1)大约
3、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约是多少?(2)A点表示什么?(3)说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6时的水位是怎样变化的?74、提出问题: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 ,你会看这个 表吗?讲授新课1、出示图像,分析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2、出示例题例: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 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速度/ (千米/时)(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各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派代表回答
4、问题,并解说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三、交流讨论1、怎样通过图象判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怎样看图:从左往右随着时间的增加:若图象上升,表明速度在 ;若图象下降,表明速度 ;若图象与横 轴平行,则表明速一度。若图象在横轴上,表明 2、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速度速度3、 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 , 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 下面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4、某同学从第一中学走回家,
5、在路上他碰到两个同学,于是在文化宫玩了一会 儿,然后再回家,图中哪一幅图能较好地刻画出这位同学离家所剩的路程与时间 的变化情况: 四、练习提高1、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 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学时间,于是加快马加鞭车速,在下图中给出的示 意图中(s为距离,t为时间)符合以上情况的是()2、水滴进的玻璃容器如下图所示(水滴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水的高度h是如何随着时间t变化的,请选择匹配的示意图与容器(A)()(B)()(C)()(D)()- 金3UHWHHM* - 需( / 杳度时间NHHH时间(l), (2)3、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下图
6、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 .点A, B分别表示什么?(3) .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4) .你能找到一个实际情境,大致符合下图所刻画的关系吗?速度/ (千米/时)五、课堂小结一、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二、总结:1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 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2 .不仅读懂了文字语言,而且还读懂图形语言。3 .最关键是搞清楚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明白了它们的变化关系。4 . 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法来表示。它形象、直观,便于探索趋势5 .在观察图象时要注意它两轴上的名称与单位, 识别变化时可抓住起点、终点、最高(最低)点等特
7、殊位置。六、布置作业(一)下列各情境分别可以用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1 . 一杯越来越凉的水(水温与时间的关系);2 . 一面冉冉上升的旗子(高度与时间的关系);3 .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高度与时间的关系)4 .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二)如果OA 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路程 s和时间t的关系,根图象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0A. 2.5m B . 2m C . 1.5m D . 1m本题考查识图的能力,由图象可知在8s时间内,学生甲的 路程为64m,学生乙白路程为(64-12)=52m,所以 V甲 =64/8=8(m/s) , V 乙=52/8=6.5(m/s),故 V 甲-V 乙 =1.5(m/s)。(三)请你收集生活中(报纸、杂志等)的变量关系的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