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2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学习目标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2认识纬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对气候形成、分布及特征的影响。3学会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建立气候分布的模型,比较各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4运用气候要素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及特征。5结合地理分布图,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形成原因。6学科内综合,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等。图表落实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A 地附近降水,因为这里是由气压带控制,盛行气流;D 地降水,因为这里被气压带和风带控制,C 地由于受影响,所
2、以降水较;B 地东侧因受的影响,降水多。温带地区由于多和,所以降水较多;而极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少,但是干湿状况却属于地区。(2)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环流,其次要考虑下垫面的情况,包括距海,山地的坡或坡,洋流中暖流会起到作用,而寒流则会起到作用。ABCDE2(3)世界的雨极是图中的处,是(填国家)的。降水多的原因是季风迎着山地形成大量的雨。(4)A 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学海导航一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二气温和气温的变化一天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
3、温一般出现在(约 14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洋上最高气温约在 15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时(比陆地晚一小时)。一年中,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南半球出现在 1 月,北半球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南半球出现在 7 月。海洋上晚一个月。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1)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温线,如最高月 20等温线、最低月 0等温线等,因为这些等温线是划分不同气温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我国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就以最低月 0等温线作为依据。(2)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图上分
4、析,可得出: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陆地等温线密集,海面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所以温差大于海面。2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1)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因为海洋对气温起调节作用,大陆沿岸受海洋影响大,导致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3)在大陆中部,如果
5、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海陆差异和冷空气侵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种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得比较突出。(4)等温线的其他走向,如欧洲西北部,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较明显。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3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1)同纬度大陆最低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向高纬凸出,最高月相反。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
6、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3)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而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侵入起了阻挡作3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4其他(1)判读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陡缓。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加 1000 米,气温下降 6,根据已知地气温判断未知地气温或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在山区,一般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反之越缓(与等高线的特点相
7、同),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地的走向一致。(2)判读污染状况,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逆温现象)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若该城市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气象原因是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3)判读城市和郊区。一般低温中心为郊区,高温中心为城市。(4)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等温线的弯曲判读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 AD 是南半球,BC 是北半球。因海陆热容量不同,若大陆
8、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月份相同。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按月份说,1 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 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例 1】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 7 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
9、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三气压、风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邻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风带。近地面风向北撇南捺,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一般相反,但中纬环流圈中高层为西风4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夏季陆地比海洋吸热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亚洲低压冬季陆地比海洋放热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形成亚洲高压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夏季 30N 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夏季陆地热低压切断成块状冬季 60N 附近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冬季陆地冷
10、高压切断成块状季节与气压带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纬度夏季副热带高压带亚速尔高亚 亚洲低亚(印度低亚) 高压 30N 附近冬季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低压 60N 附近四降水和降水分布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凝结核+水汽达过饱和+上升冷却降水分布: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降水的四种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 降
11、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赤道及其两侧,中纬5胀上升 常有风暴、雷电 度大陆夏季的午后地形雨 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1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 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 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
12、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
13、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 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2气候的地区差异6说明: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
14、种),其次是亚洲(10 种)。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例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
15、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3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温度带名称 分布规律 典型地图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 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7热带季风气候北纬 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
16、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间的大陆中西部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 2535 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 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北纬 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 3060 之间的大陆内部亚
17、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寒夏热,全年干旱少雨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 5070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寒带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格陵兰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山地和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4非地带性气候分布(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 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
18、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8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
19、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20、。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例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A、B、C 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图中
21、C、D 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六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稀树草原 斑马、长颈鹿低纬度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单峰驼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野驴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中纬度温带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大熊猫9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 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站鹿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梅花鹿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苔
22、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苔藓 驯鹿高纬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北极熊、企鹅【例 3】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 X 方向热量增加C沿 Y 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 Y 方向纬度增加(2)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热点追踪气候类型判断的依据和方法(1)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气温指标 全年平均20最冷月气温15全年平均气温0最冷月均温16最热月均温15气候类型雨
23、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降水类型以“水”定“型”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少雨型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气候类型判定思路图解10【例 4】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埃及的亚历山大、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 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1)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城市名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城市名称(2)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