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第二课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课 型 探究课教材分析增强材料抗弯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可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经过前期学习,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目标分层A 类学生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2、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
2、的实验。3、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4、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B 类学生同上C 类学生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重点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难点 解释为什么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媒介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教学课时 1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旧知回顾: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厚度比宽度更能提高横梁
3、的抗弯曲能力。2、提出问题:这样做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时也增加横梁自身重量。能不能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就能增加抗弯曲能力?(生:改变形状)我们这里指的形状主要是看它的横截面(二)小组探疑1、设想一下给你一张纸,可以将纸折成什么形状?2、试一试:师演示(折一张横折的纸桥与竖折的纸桥)我已经做好了一个这种形状的纸桥,把它与平面纸桥来对比一下。这样实验行不行?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3、在设计实验时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哪些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我们实验的准确性?学生汇报。(板书:不改变桥的距离、高度,纸的厚度、长度,硬币放中间,竖折)4ppt 出示: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只能改变纸的形状,不能改变桥墩的距离和高
4、度;不能改变纸的厚度、长度与大小。每张纸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或合在一起使用。硬币应尽量放到纸桥中间的位置,要轻轻的放硬币。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硬币不能记录下来。5、学生分组实验。6、汇报交流。观察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三)点拨解疑1、 ppt 演示 1:为什么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来看看这种 L 形材料,它的哪一部分像是把梁立着放了?这样做,实际上是减少了梁的宽度,但为什么还是能够增强抗弯曲能力呢?(增加了厚度)2、 ppt 演示 2:生活中的材料为什么加工成这些形状?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四)合作答疑1
5、、(出示纸包装箱)知道这是什么吗?(瓦楞纸板)它都有些什么用途呢?你有没有想过,用它来装非常重的物品,也不会变形、破损,是什么原因使它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2、让我们来弯一弯、折一折、,感觉一下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再剥一剥,注意观察瓦楞纸板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形状如何,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3、分组观察、记录。4、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你们认为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吗?(五)提能练疑为什么不做成几层纸全部是波浪型呢?(六)达标无疑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怎样做?2、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巩固本课的
6、知识。改变纸的形状比改变纸的厚度有什么优点?板书设计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下节课预习任务瓦楞纸板中间有许多拱形,这些拱形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下节课将继续研究研究拱形的力量。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杨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重点: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铁垫
7、圈、双面胶、大小相同的纸(每组 5 张)、小刀、架纸的盒子、3 层或 5 层瓦楞纸、科学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老师刚刚搭了一座纸桥,你猜它能承受几个硬币呢?我们来试试。(师演示)2这座纸桥承受了几个硬币?放下这个硬币后桥蹋了,这个硬币能不能算?3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增强纸桥的抗弯曲能力呢?(增加厚度)4嗯,他运用到了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可增加桥的厚度要增加许多材料,能不能不增加材料就能增加桥的抗弯曲能力呢?(改变形状)5改变形状究竟能不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呢?(板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折一张横折的纸桥,改变
8、平面桥墩的距离及放硬币的位置)我已经做好了一个这种形状的纸桥,把它与平面纸桥来对比一下。(生:老师的实验不公平)这样实验行不行?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2那我们在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条件的改变会影响我们实验的准确性?学生汇报。(板书:不改变桥的距离、高度,纸的厚度、长度,硬币放中间,竖折)3出示: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只能改变纸的形状,不能改变桥墩的距离和高度;不能改变纸的厚度、长度与大小。每张纸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或合在一起使用。硬币应尽量放到纸桥中间的位置,要轻轻的放硬币。使纸碰到桌面的那个硬币不能记录下来。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交流。观察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9、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6为什么折成这些形状就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7我们来看看这种 L 形材料,它的哪一部分像是把梁立着放了?这样做,实际上是减少了梁的宽度,但为什么还是能够增强抗弯曲能力呢?(增加了厚度)8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用改变形状的方法来增强物体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呢?9你们看,这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到的一些建筑材料,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钢材和铝材加工成这些形状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可以节省材料)三、瓦楞纸板的研究。1同学们,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样非常神奇的东西,(出示纸包装箱)知道这是什么吗?它都有些什么用途呢?你有没有想过,用它来装非常重的物
10、品,也不会变形、破损,是什么原因使它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2老师从包装箱上剪了一些纸下来,你看这种材料叫做瓦楞纸板。3我们如何观察瓦楞纸板?我们在观察时主要观察哪几个方面?(我们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瓦楞纸板一共有几层,每层的厚薄、软硬、形状如何,瓦楞纸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4分组观察、记录。5汇报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认为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吗?6你看,瓦楞纸板中间有许多拱形,这些拱形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下节课将继续研究研究拱形的力量。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六、板书设计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增大抗弯曲能力七、教学
11、反思:这一课给我感觉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只要突破各种形状的制作并能测量其抗弯曲能力,就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自主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变成了仅为让学生知道“改变薄型材料的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不同。”这一知识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的成为主体,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为达成这一目的走教学环节。我发现圆形的和方形的形状制作非常麻烦、检测其抗弯曲能力圆形和方形很容易坍塌。为了克服这一难点,在课后,我进行过多次试验,发现只要在制作方形时,方形的边要用力按一下,它就稳定多了。另外,教学中,
12、我们不能比较各种形状抗弯曲能力的强弱,我们要强调与一字形的相比,纸改变形状后,抗弯曲能力是否增强了。这样有利后续探讨相关的问题。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而这一方法完全紧密地延续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材料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就是改变了材料的厚度。本课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本课分为两个活动。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这个活动又可以分成两个活动来运作。一是让学生来做一做纸梁。即把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
13、形状的纸梁,并认识我们所说的材料的形状就指的是材料的横截面。二是测量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这里采用让纸梁承受垫片个数的办法,来得出相应数据,并与平展的纸片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有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第一个活动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许多“视而不见”的科学现象,从而激励学生去认识更多的、较复杂的形状结构。一、教学目标 1、会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通过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2、通
14、过实验了解到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不同,抗弯曲能力也不同。3、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并实验研究。能够边实验边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自主开放的探究、设计、交流表达过程,着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4、明白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创新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分组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演示用不锈钢钢管,不锈钢片。2、每组 1 盒垫片,1 个固体胶,4 张同样大小的纸、瓦楞纸(5 层)每组一份、架纸梁的实验
15、盒两个。 3、每组实验记录单一份。 4、制作配合教学用的 ppt 课件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疑问,揭题 1、出示杭州湾跨海大桥(想象图),接着看建成的照片,感受其雄伟之处。继续看桥面图,底面图(包括未建成的部分),让学生重温增加横梁宽度与厚度的实例。复习上一课知识点:增加材料的宽度与厚度,材料抗弯曲能力增强。2、由前一幅照片中未架桥梁事由引出看下一幅:架桥梁。放大桥梁的一个头子,看其梁截面图,激发学生疑问:如此厚的桥梁,为什么中间做成空心的形状?3、引发学生研究、探索新的问题:这座总投资约 140 亿元,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其牢固程度当然用不着我们去怀疑,
16、它的抗弯曲能力当然绝对够强。板书:“抗弯曲能力”然而,它不用实心,而用空心的形状,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二)、实验探究 1、让学生上台演示,初步感知可用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 (1)出示两块不锈钢,老师带来了两座微型的大桥(一块是平板状,另一块则请师傅加工成了方管状。向学生说明是同样的材料,只是做成了不同的形状)。分别请 2 位学生(小女生,大男生)上台,各自尝试弯曲不锈钢片和不锈钢管。发现小女生很容易地压弯了不锈钢片,而大男生怎么也压不弯不锈钢管(放两个小凳子,中间放不锈钢,让学生用手压)。(2)都是同样的不锈钢材料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抗弯曲能力,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形状
17、” 板书:“形状与” 完整揭题。2、实验活动一:不同形状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1)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是不是只有刚才这一种形状能够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材料可以做成哪些形状?说明:我们这里指的形状主要是看它的横截面。教师出示投影片,说明各种型材,并把不同材料的横截面在黑板上。 (2)用实验来验证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很快用不锈钢作出各种形状,但我们可以用纸来代替。我们分别来测试平板的纸和折成各种形状的纸在承受重量时的区别,以便观察不同的形状对与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区别。(3)制作纸梁。请学生做一回“桥梁”建筑师。A、把一张纸放好,用以测试平板形状。另外三张纸分别做成其他的三种形状。B、注意:每张纸只折一次,只用一次,不要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