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最新人音版音乐七上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在理解七子之歌一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三)聆听七子之歌一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四)聆听交响曲1997 天地人 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 的先后顺序。二、教材分析(一)七子之歌一澳门1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 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 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
2、诗为首的一章。原诗全文如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 膺。他痛感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 ,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这首诗发表在1925年7月4日的现代评论上。其
3、时正值“五卅运动”高潮期间。在诗的序中,闻一多先生写道:“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 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七子之歌等三首爱国诗篇在现代评论发表后,郭沫若立即在长虹杂志上予以转载 ,李一氓也写出专论予以推荐:“我相信新诗坛的生命更新了,新诗坛的道程另辟了 ,新诗坛发向他祖国的希望之光益强了。”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 ,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谁都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 月
4、。片中一位年仅 7岁的澳门小姑娘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一澳门。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何止如此,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2 .七子之歌一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 ,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 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 (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 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
5、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Macau”是闽南方言“妈阁庙”的葡萄牙语译音。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妈阁庙前侵入我国土。侵略者误将妈阁庙的闽南方言当作当地地名。3.闻一多(1899 1946)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 ,湖北流水人。自幼便树立 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在“五四”运动中,他曾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此后,曾写下了发现、一句话等一系列爱国诗篇。1922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其诗
6、风深沉严谨 ,在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 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4.李海鹰(1954) 作曲家。广州人。1981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现任广东电视 台音乐总监。主要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5.有关澳门的地理、历史知识澳门地区位于珠江口西侧,包括澳门半岛、曲(dang)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面积约16平方公里。澳 门三面临海,北与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现有人口40万,其中95蛆上为血统。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官员,得以 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
7、864年又先后侵占了曲仔岛和路环岛。新成 立以后,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二)东方之珠1 .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 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
8、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 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一一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一一“请别忘记 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一一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2.相关地理、历史知识香港地
9、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该地面积为 1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 615万,其中98%血统,通行粤语。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香港岛。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三)鼓浪屿之波1 .鼓浪屿是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
10、培养了不少音乐家, 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 ,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 (第512小节)可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起始于这首歌的高音 区,而后由高到低,通过连
11、续四组“递音”下行至低音“ sol”,形成一个非常流动起伏的宽幅度旋律。这旋 律犹如一股涌动的浪花,又似“我”那奔涌的思绪和澎湃的心潮。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与延伸。切 分节奏、流畅的旋律及三拍长音的运用,给人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仿佛“我”站在鼓浪屿,而思念故乡之情早已漂向远方一一美丽的台湾岛。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全曲的中心乐句。它肯定地表达了 “我”热爱家乡一切可爱之处的思想感情。第二乐段(第1322小节)也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出现了六度大跳,进而趋向高音区运行,一股激动之情油然而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弱起、跳进等手法推动旋律的发展
12、,更重要的是将旋律放在下属调上运行 ,从而加强了歌曲的动力并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在这两个乐句的歌词中,特别提到了日光岩。这一来是日光岩为鼓浪屿的制高点,且为重要名胜之地;二来是 300年前,日光岩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第三乐句重复唱出了两个“我渴望”,情绪表现得内在而急切。第四乐句多出了这样一个乐汇。它打破了整个歌曲的方整性结构,实现了一种迫切之情,显得深情无限,思乡之情被推到了极限的边缘。最后两小节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结尾。它既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实现了点题的目的。2 .作者简介张藜(1932)歌词作家。辽宁大连人。1948年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后从事创作及教学工作。 197
13、8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代表作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苦乐年华等。钟立民(1925)作曲家。江西南昌人。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就读于广东艺术专科学 校音乐科。曾任歌曲编辑部副主编、编审。代表作:鼓浪屿之波、美国黑孩子小杰克、瑞丽江之夜等。3 .有关台湾的地理、历史知识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8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有36 000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面积为35 759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东临太平洋、北向东海、西南望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它是我国东南方的海上门户,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台湾省约有2 100万人口。汉族约占其人口总数的98%其中大部分
14、人的祖籍是和。语言及风俗习惯与大陆相近。高山族约占全省人口的2%,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台湾省自古就属于。公元 3世纪,三国的孙吴政权;7世纪的隋朝政府,曾先后派万余人赴台。12世纪 中叶,宋朝政府曾派兵驻守澎湖列岛。后来,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一一巡检司。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1624年、1626年,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曾两度侵入台湾。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次年收复全岛。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建制。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省得以光复。(四)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吸气一般都通过鼻。唱速度快或长乐句时,多用口鼻同时吸气。呼
15、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教学中要结合唱歌练习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等方法,使其逐步形成正确习惯。要多借用比喻的方法(如:闻花、吹腊烛、拍皮球、抽泣、咳嗽)帮助学生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观 察、相互纠正等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三、教学建议(2课时)(一)演唱七子之歌一一澳门1 .演唱七子之歌一一澳门时 ,应把表现歌曲的情感置于核心的地位。为此,要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如:“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中的“你”、 Macau “不 是”、“姓”)。此外,歌中
16、曾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这些短句的旋律多数都是上行。如:其中,有的表现为急切,有的表现为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因此在力度层次上也要有所区别。但是 ,也有 一句旋律是下行的:它好像是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待 ,表达了游子离别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其中也隐含着一种痛苦难过的感情。因此,歌曲第二乐段最后部分的感情内涵是颇为复杂的。2 .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范唱,还要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闻一多先生的简历、七子之歌的内容以及澳门、香港、台湾的相关情况。介绍中务必掌握恰当的“度”。3 .演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
17、极性。在艺术处理上,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演唱方案,好的方案即可采纳实践。对学生的讨论意见 ,老师应予以鼓励,以保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二)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1 .聆听东方之珠和鼓浪屿之波时,务必完整地聆听全歌。为细致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方法,可在聆听中结合歌唱进行,也可以结合分析讨论进行。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更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新思想的见解。2 .聆听 1997 天地人序曲可以是浏览性的。只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 奏及管弦乐合奏出现的先后顺序即可。如能在此基础上想象音乐的意境则更好。(三)本单元内容贯穿着一个思想教育主题一一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为达到教育目的,应在教育方式上特别注意:避免说教,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实践活动中,重情感陶冶,重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倾向及表现。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