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0742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8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农业银行 行长张 云二九年十月十五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展望,1,1 解读,很高兴有机会到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和大家作交流探讨。 我进入银行业工作已经25年。借此机会,我把个人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一些回顾思考和实践做一回顾,和在座的专家、老师、同学们作一个沟通与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2,1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

2、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3,1 解读,我的发言主要有七个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公司治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国际化趋势、风险管理趋势;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发展趋势、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发展。,4,1.1 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由此,中国银行业开始了改革发展的新历程。,第一阶段(19781993),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时期,第二阶段(1994200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第三阶

3、段(2003年至今),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一统”银行体制特征的形成:A.承继性。国民党时期中国银行体系起义部分。B.解放区华北银行、北海银行等合并成立银行。C.解放后银行体系调整,“大一统”银行格局形成。D.84年央行成立,二元银行体系形成。(承继历史,开辟新页),1.14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2.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3.1997年11月第一次银行工作会议、央行大区行、银行注资、剥离不良贷款、成立资产管理公司4.严格的分业监管,1.“一行三会”体制形成2.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3.中国加入WTO4.中行建行股改5.工、中、建行分别上市6.20

4、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A农行股改,B国开行商业化,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 )改组而来。,5,1.2 国有银行改革模式的演变,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2003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是“统一模式”,同时,在整个银行业推进“增量搞活”改革。2004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行“一行一策”,“存量改制”和完善公司治理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财务重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步骤,完善公司治理,公开发行上市,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商业银行。,一、普通模式,二、“一行一策”模式

5、。1.建行分拆模式(H-A模式)。2.中行局部上市到整体上市模式。(H-A)3.工商银行A+H模式(共管基金模式)4.农行模式,6,1.3 农业银行股改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异同,与工中建交等行相比,农行的改革路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三点:,一,“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二,引入了事业部制改革模式,三,处置不良资产模式不同,7,1.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建立了市场金融体制模式,从“大一统”格局转变为多元现代化银行体系,“中资银行国际化、外资银行本土化”取得显著成果,银行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初步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

6、商业银行,6月末,机构近8700家,境内资产和负债73.7万亿元、69.8万亿元,五家行占比52%;网点19.7万个,占比35%。从经营绩效看,2008年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到12%,不良贷款率2.4%,拨备覆盖率116.4%,实现税后利润5834 亿元,资本利润率17.1%,资产利润率1.0%。,总体目标,1、建立了市场金融体制模式。银行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创建具有竞争性的市场金融体系。,2、从“大一统”格局转变为多元现代化银行体系。有14家银行在A股上市,一批银行实现了A股和H股两地市场的上市。,3、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银行积

7、极尝试“走出去”,探索全球化生存与发展之路。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增强了资本实力、改善了股权结构、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外资银行本土化方面,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35亿元,市场占比约2%。,4、银行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董事的专业性不断增强,董事会的咨询和决策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行稳步推动业务经营转型,基本树立起资本经营、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内部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不断提升,8,2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

8、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9,2 解读,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概念指的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实质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广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一套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股东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广泛的相关者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和社区等。,10,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 :,2.1 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9、的基本模式,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英美模式优点:可以产生更专业的经理人员和投资者,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市场退出更为有效,减少银行业风险缺点:可能导致董事会只顾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发展,加剧资本市场动荡,德日模式优点:有利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彼此都可获得快速发展,相比于英美模式,德日模式更注重银行的长期利益缺陷:流动性较差,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亚洲家族模式优点:家族控股,公司利益与家族利益趋于一致,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缺陷:容易忽视家族之外其他股东的利益,管理者更替缺乏效率等方面,(评说在后页),11,2.1 解读,公司治

10、理的三种典型模式各有优缺点。 英美模式强调股权分散化,以及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流动性,美英等国股市比较发达,市场对董事会形成强有力的制衡与影响力。这种模式使得经理人员和投资者更专业,银行效率得到提高,市场退出有效,减少银行业风险。不足在于董事会只顾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发展,加剧资本市场动荡。危机中反映明显。 德日模式下,银行由投资人、企业及相关利益集团之间交叉持股控制,政府对银行有强大影响力。因此有利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获得快速发展,更注重银行的长期利益。其缺陷是流动性较差,并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亚洲家族模式下,由家族控制的董事会掌握实权。其优点是稳定,使得公司利益与家族利益趋于一

11、致,实现双重激励,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不足在于忽视家族之外其他股东的利益,家族中经济管理人才有限以及家族的继承方式使得管理者更替缺乏效率等。 模式的融合表现在:英美模式中,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主导性的投资者,并且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事务,监督公司管理层。德日模式中来自外部的监督也在增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稳步发展,信息披露在不断加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不断增多。,12,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产权边界模糊、产权约束弱化的现象,直接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监督约束机制弱化的银行治理状况,2.2 公司治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所有者缺位”,政府常常以行政性目标直接干预银行的正常经营

12、,银行也常常将满足政府的政策偏好作为其经营目标,“内部人控制”,银行管理者拥有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严重缺失,公司治理的作用,权力制衡,责任约束,利益激励机制,(作用具体见下页),13,2.2 解读,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正确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有效执行经营决策;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保持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建立有效制衡机制,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评价等级,获得更加稳定、长期的资金流入,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银行集约化经营和银行再造,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银监会

13、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三大类(经营绩效类、资产质量类和审慎经营类)七项指标进行监管和评估,经营绩效类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质量类指标指不良贷款比例;审慎经营类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中国银监会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情况进行监测。 财政部也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具体包括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偿付能力四个方面20个指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收入利润率、支出利润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6个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增长率、经济利润率等3个指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认可资产率、

14、应收账款比率、净资本与风险准备比率、净资本与净资产比率等6个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5个指标。,14,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初步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构架,二,股权结构不断合理化,三,信息披露不断优化,与市场的沟通不断加强,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高级管理层,初步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构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股票上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不断合理化;,通过国际审计,不断优化信息披露,增加市场透明度,与市场的沟通不断加强。,15,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

15、理结构的比较,四大行公司治理结构图工行,16,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第一汇报路线,第二汇报路线,农行,17,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中行,18,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建行,19,2.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激励机制的比较,20,2.4 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需关注的问题,与国际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新的公司治理体制还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一,公司治理“形似”到“神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董事会核心作用如何发挥,专业委员会职能如何落实,“三会一层” 制衡机制如何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职责边界等等,都有待探索。,二,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需要更好的协调:小股东缺

16、乏专业的知识、精力和时间,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参与积极性不高。大股东出于自身财产和利益最大化考虑,会积极对经营者加以监督和约束,同时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三,党委会和“三会一层”的关系如何协调问题:发挥党委会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原则是: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党委按照党章设立,在重大问题上把关定向,不干预正常的经营管理。但实践中还有问题待明确,如党委与董事会的基本分工、党委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程度、党委分工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关系、 “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的高管聘用制度如何协调的问题,等等。,四,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如何平衡问题:企业追求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仍需要妥善

17、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21,3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22,3 解读,综合化经营,指的是银、证、保、信托等行业间跨业经营的制度和经营模式。可理解为一家金融企业同时经营不同行业金融业务。 开展综合化经营的好处主要在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

18、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节约交易成本;提供稳定的融资来源和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分散业务风险,增强抵御市场波动能力。 科技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也为综合化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搞不好也容易酿成巨大风险。西方国家对银行混业经营监管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时期,以美国为例:美国1933年危机后禁止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下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逃避监管,开展混业经营;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允许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进行混业经营;此次金融危机中,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综合化经营进入新阶段。,23,从全球经验看,商业银

19、行综合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模式,3.1 国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全能银行模式即银行内部设置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优点:控制力较强,相互支援可靠性较高,有利于防止单一金融业务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足: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和机构的延伸,容易出现按行政命令而不是按市场需求配置资源的现象。,银行母公司模式即银行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控股,以子公司的方式进行业务渗透和扩张。优点:能较好发挥各金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各自主营业务的特长,实行优势互补。不足:互相参股各方合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容易受影响。,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对银行、证券、保险和

20、信托子公司控股实现业务渗透,子公司独立运作,但在诸如风险管理等方面以控股公司为中心。优点:投资主体明确,产权制度清晰,既便于发挥整体优势,又便于分类指导、个别发展。不足: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经营管理关系协调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好将会妨碍整体发展。,24,3.2 中国银行业开展综合化经营的实践,粗放的混业经营模式,这个时期的综合经营极为粗放,不同大类业务之间在人事、资金等方面没有实施独立管理,给金融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严格的分业经营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治理整顿和更加严格的分业经营原则。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但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特

21、别是与外资银行的竞争。,重新出现的混业经营试点阶段,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近年混业经营试点稳步推进。一是通过策略联盟、分销协议等方式加强与证券、保险、基金业的业务合作,如开展了“第三方存管”、“银基通”等与股票、基金交易相关的业务,代理销售合作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等交叉销售业务。二是积极进行交叉型、跨市场的金融业务创新。逐步推广多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探索开展交叉型、跨市场的金融业务和工具的创新,如开展短期融资券承销、综合理财产品与证券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挂钩等。三是不少银行在部分金融领域获得了综合经营的试点权。例

22、如交行,目前已经构建起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租赁等机构在内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农行也设立了农银汇理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农银证券、农银保险等机构。与此同时,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例如,平安保险就建立了包括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等机构在内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继续向纵深推进。 。,我国金融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历经混业分业综合化经营试点的发展阶段,25,3.3 中国银行业开展综合化经营所面临的挑战,当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尚处法律未予明确下的探索阶段,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可忽视,一,集团内部存在关

23、联交易风险:表现在关联交易产生的部门间利益冲突,这是集团公司的最大问题(如民生银行对其第四大股东泛海集团存在关联交易的问题导致两个独立董事辞职)。,二,如何建立有效“防火墙”的问题:要求集团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不同业务大类之间,在人事、资金等方面要实施独立的管理,对子公司之间的融资、投资、业务合作和信息交流等实施一定限制,特别是决策各有其严格的程序,尽量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去年,中信泰富公司外汇衍生品交易巨亏后,北京的中信集团被迫提供巨额贷款支持)。,三,集团信息不对称问题 :指的是集团内各子公司因业务所处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会计准则与统计口径差异大,导致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具同质性和可比性。不利

24、于金融监管。,四,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刚起步,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五,综合经营和分业监管的不对称问题 :指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适应监管要求加快综合化经营需要着力探索,同时,银行综合经营趋势的加快,也对监管提出挑战。,26,4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

25、27,4.1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与外资在华银行的本地化,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进入欧美国家金融市场难度较大,2007年以来,欧美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为中资银行实施海外并购提供良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银行积极尝试“走出去”,比较有影响的案例如2006 年底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2008年工行收购南非最大银行标准银行20的股权,招行控股香港永隆银行等。 截至2008年9月,五大行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0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境外资产3337亿美元。农行今年在香港设立了金融控股公司,在纽约、东京、伦敦、法兰克福、悉尼、首尔等地都设

26、立了分行或代表处。,外资银行的本地化,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银监会引入了“法人导向政策”,一些外资银行分行纷纷申请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外资银行的本地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人民币业务发展加速,机构布局继续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延伸,主要客户从母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向本土中资企业延伸,中资银行的国际化,28,4.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关实践,引进外资不只是引进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智力和引进制度。总体来看,战略投资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实现价值提升,顺利实现IPO,三,改善企业形象,四,推动业务创新,开展有效的业务合作,29,4.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关实

27、践,工、中、建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基本情况及合作安排,30,4.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投的有关实践,31,4.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关实践,工、中、建行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保护/限制条款,32,4.2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关实践,近些年来,关于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争议一直很多,质疑也此起彼伏。总结起来看,无非是这么几种:贱卖论、逃跑论、无用论、排斥论。,贱卖论,国有银行引进战投时定价偏低,赴境外上市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逃跑论,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海外战投并没有坚定持股,在香港市场抛售股票,没有起到战略投资者的作用,无用论,质疑战投作用,认为对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

28、没起到作用,排斥论,引进海外战投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甚至有些人还描绘出“外资将逐步控制中国金融业和整个中国经济命脉,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可怕场景,对这四种观点的评说:不能说没有道理 不能说很有道理,33,4.3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策略,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呈现的趋势,一,海外并购主体将增多,规模将有所扩大: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均加快国际化。我国银行进入欧美国家金融市场难度较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越来越多,2007年以来,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果。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内控与风险管理、经营能力等方面有差距。此外,跨国经营涉及不同法律制度

29、、市场环境,面临不同文化冲突,加大海外并购难度,二,并购形式由单一转向混合并购:通过在海外并购或成立海外子公司,搭建了综合经营平台。从教训来看,2007年底,中国平安人寿出资18.1亿欧元(197亿元人民币)购买欧洲富通集团股权,保险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却受累于次贷危机导致几乎血本无归,三,收购对象多样化:收购对象多样化,从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逐步扩展到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乃至实业企业。,四,并购目标和功能定位日趋多样化:并购主要是为了经营与市场,五,并购的方式多样化:除现金、“现金+股权”的支付方式外,“现金+债权”、“股权十债权”等支付方式也日趋普遍。,六,海外并购风险加大:除了估

30、价、管理人员整合、技术整合等内部风险外,还将面临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外部风险。此外,人员、业务、渠道和文化的整合能力还不足。,34,4.3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策略,从并购策略来看,必须注意,制定清晰的海外并购战略: 不贪求规模扩大,看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特别是主营业务能否为自身带来核心竞争力。,锁定有潜力的目标市场,不 必单纯追求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市场选择要充分把握东南亚市场,适当考虑欧洲、北美市场,发掘纽约、伦敦等欧美发达国家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机会,同时,要注意加强与非洲、拉美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合作。,选择正确的购并时机和定价:应利用此次金融危机使其估值下降的有利时机,有选择的进行并购。,注

31、重购并后的整合:要考虑海外机构人员的本地化、经营理念的对接、企业文化的融合、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调整等内容,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35,4.4 银行业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银行业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的关系,一,外资大量持有中国银行机构的股权,可能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大型银行必须保证国家绝对控股,二,必须充分考虑海外上市的监管要求(萨班斯法案的影响),三,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必须循序渐进,要考虑银行业的实际监管水平、管理水平和法制环境,36,5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

32、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37,5 解读,世界经验表明,最先进银行并不一定规模最大,但一定是风险控制最好和客户服务最好。 温总理指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 抓好风险管理,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提升价值创造力的来源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38,5.1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首先是健全风险管理理念,一致性,不能将风险管

33、理与业务发展看成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形成“两张皮”,全面性,风险管理要涵盖和识别银行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中的一切风险,新产品、新业务在推出之前,就要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独立性,确保风险管理部门能够独立地行使风险管理职能,互通性,提升IT与数据管理能力,确保内部风险信息渠道畅通,使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行,分散与集中相统一,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应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并向高管层负责,从而实现风险管理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统一,1.温总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输不起的改革,必须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风险控制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39,5.1 解读,风险管理理念体现在四个

34、性、一个统一。其中,一致性,讲的是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统一关系;全面性,讲的是风险管理的覆盖范围;独立性,讲的是风险管理部门行使职能的独立性;互通性,讲的是信息渠道畅通,各环节正常运行;一个统一指的是通过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类型金融风险,并向高管层负责,来实现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危机启示:坚持和秉承好的管理原则和底线; 董事会、高管层以及监管者要具备逆经济周期的风险意识和 判断能力,强化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 不依赖风险管理模型,迷信于个体机构自我监管,强调资本 充足率,忽略整体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 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风险管理要坚守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要坚持稳定与效率并举原则,关注高杠杆风险处置;

35、 总之,核心目标是实现银行的审慎、稳健经营。,40,5.2 从金融危机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改进和完善,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的损失表现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等投资银行由于主要投资于CDO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损失惨重,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重要地位的银行如花旗银行、瑞士银行(UBS)、巴克莱银行(Barelay)等,也遭受巨额损失,经营战略仍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如美国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以及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银行,损失都较小,银行损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实施新资本协议,而是银行战略与风险偏好的巨大差异,不接受资本约束和监管的机构遭

36、受冲击最严重,杠杆率畸高。如住房按揭贷款公司高达60多倍,投行达50-60倍,资本充足率仅1%-2%。高杠杆具有双向放大效应,在经济状况良好、资产价格上涨时期,收益巨大;一旦市场反转,去杠杆将造成流动性紧缩,带动资产价格走低,形成恶性循环。机构破产与倒闭证明了资本约束的重要性,41,5.2 从金融危机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改进和完善,针对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今年7月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提出了许多监管新理念、新要求,以提高核心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同时,对新资本协议进行了修改,大幅度提高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权重,要求银行对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严格的信用质量分析,以提高核心资本的损失

37、吸收能力,如规定第一支柱中的资本必须是普通股,压缩附属资本,规定全球统一的资本扣除项目和标准。,将压力条件下的风险价值引入市场风险资本监管框架,大幅度提高交易账户的资本要求,降低对银行内部风险计量模型的过度依赖,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明确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治理的监管要求和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评估安排,并将薪酬机制纳入监督范围,42,5.3 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风险管理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年银行业在“放贷款、拼规模”方面竞争激烈,上半年投放7.7万亿元,全年10万亿元,是去年两倍。说明新的公司治理

38、机制并不会使商业银行自动具备自我约束的机制、自我控制的能力。,二,风险管控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涉及内部多个部门,内部职责不清,影响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董事会、高管层对风险的认识、定位,特别是对新产品新业务有待提高,风险偏好与风险战略有待细化;理论和实践脱节,新资本协议如何与国情、银行业发展阶段相结合,既按同一标准,又体现不同特征要求,在现阶段还不容易实现。,三,风险控制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在推进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时,普遍存在数据不扎实、手段不先进、系统需改进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资本约束作用的发挥。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发育和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也制约资本补充。,4

39、3,5.4 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亟需解决的风险管理问题,利率汇率风险 :1.今年银行面临汇率和利率风险2.近来外汇贷款新动向,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经济周期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1.行政干预2.金融生态3.过渡时期体制与机制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操作风险防控难度大:1.案件2.IT3.流程控制,风险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信息技术运用滞后,难以建立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未能加以运用。由此存在风险真空和盲区,特别是海外业务,面临难以防控的市场风险。,44,6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

40、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45,6.1 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银行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球金融业去杠杆化、去衍生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综合化经营将成为主流,二,并购将致使银行业的经营集中度上升,三,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四,金融创新的动力不会消失,详细见下页,46,6.1 解读,2008年全球金融业最为困难,因次贷遭受损失,政府救助效果未充

41、分发挥。如美国银行业ROA和ROE创下1987年以来新低,贷款损失准备金增加9.4万亿美元;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到7.42%。危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去杠杆化、去衍生化是漫长的。 总结国际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综合化、全能化的经营模式具有更强的抗周期能力和更稳定、更持续的利润增长能力,美国大型银行为主导的混业经营模式有可能进一步与欧洲原有混业经营模式相融合,成为主流模式; 金融危机使得并购活跃,未来金融巨头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银行业的集中度将继续上升,寡头化趋势将加剧; 美国分业监管模式,暴露监管标准不一致、监管重叠和真空、市场反应滞后等问题,金融监管将更为严格。未来几年

4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要求都会得到强化。风险计量方法的调整,提高银行风险的透明度,促成管理可视化和稳健经营。 金融创新转移和分散风险,并不能消除风险。过度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受监管和控制的金融创新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和体现,创新不会在未来停止。审慎而有价值的创新必须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核心原则,考虑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持续跟踪评估。 此外,还要关注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匹配问题。,47,6.2 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稳健经营,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实现经营模式和发展策略的转型,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一,

43、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要形成商业银行多元化、社会化的股权结构,有效解决不同主体责权利关系。促使董事会科学决策,廓清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职责边界。完善信息披露,建立监督机制,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在充分强化党委领导作用的前提下,规范“三会一层”运行。,二,坚持稳健经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形成审慎经营的企业文化。强化资本管理,发挥其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缓冲和稳定作用。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三,继续推进综合化经营:可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全面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且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经营稳定性。坚持以大型银行为主体,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形成以

44、银行为主体、跨业务领域的综合型金融集团。,四,稳步实行国际化,谨慎进行海外投资:危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资银行可以以较低价位,适时收购一些出现暂时困难但发展潜力好的金融机构,较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化将进一步加快,但复杂金融形势下“走出去”政策须谨慎。要坚持战略投资配置原则,立足于获取长期的、稳定的收益;要认真评估国家或地区风险。,中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我国银行业受到冲击小。2008年,资本回报率17.1%,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银行机构增至2008 年的45家,税前利润占比9.9。工行、建行和中行市值排名前三位;贷款损失准备率、拨备覆盖率、贷款不良率等指

45、标大幅改善,48,7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第一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与模式选择 1第二部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7第三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 17第四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21第五部分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趋势 31第六部分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37第七部分 中国银行业监管与商业银行的发展 40,49,7 解读,下面探讨银行监管与银行发展问题。 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加强和改善银行监管,银行业才能稳健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监管体系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监管主体,地方政府参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目前,监管在完善中,需借鉴国际监管规则,并考虑国情,以形成有效的银行监管模式。 下面具体讨论监管作用和监管政策协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