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资源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夏朝, 夏朝的建立者禹;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井田制和分封制。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这一问题,培养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总结归纳夏朝的灭亡、商朝晚期人民的反抗、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 ”,说明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
2、治,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 ”的局面。 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商朝最后一个王纣奢侈荒淫,广建宫殿园林;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商朝统治已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障碍,因此,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胜利,解除了商朝统治者对人民的残暴压迫。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
3、。4.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应让学生认识, 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教学要点一、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2.夏朝的统治范围3.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2.盘庚迁殷3.商朝的统治区域4.商纣王的暴政5.商朝残酷的奴隶制度三、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1.武王伐纣2.西周的建立3.西周的强盛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欢下载精品资源1.周厉王的暴政和“国人暴动 ”2.西周灭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五、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2.分封制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节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
4、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 ”、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二、本节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分封制为何能够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课时和教具一课时,课本P5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课本 P6西周王朝和周边民族形势图教学过程一、 在讲授本节课具体内容前,应先向学生介绍本节教材的基本线索,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整体了解。基本线索:从约公元前2070 年夏朝建立起,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和分封制, 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
5、日益腐朽, “国人暴动 ”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 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 770 年,为东周所代替。二、 “夏朝的建立 ”一目,1. 夏朝的建立。教师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约公元前2070 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二,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家天下 ”的局面,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之后,禹之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讲此内容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禅让制的内容,然后再讲世袭制。对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第三,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
6、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2. 夏朝的统治区域。夏初建都阳城, 其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3. 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桀的暴政: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说明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商汤灭夏, 可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给学生分析:主观方面, 教师最好能参考史料概述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 完成灭夏的准备;然后讲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为号召,灭亡了夏朝。客观方面,是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们的不断反抗,加速了夏桀统治的瓦解。三、 “商朝的兴衰 ”一目,1.商汤建国。说明汤灭夏后,建立商朝,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 年,定
7、都于亳。欢下载精品资源2.盘庚迁殷。教师要讲明: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政局常发生动荡,商王曾多次迁都。盘庚迁至殷后,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3.商朝的统治区域。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地图。此图为商朝势力最大时的统治区域,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商纣王的暴政。主要表现在:第一,奢侈淫乐,荒淫无度,如修建许多宫殿苑囿,终日饮酒作乐。第二,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如创设“炮烙之刑 ”。教材所引史记殷本纪史料,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5.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这是课文的小字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两点:第一,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 镇压人民。 第二, “人祭
8、”和 “人殉 ”。教学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甲骨文中奴隶形象 ”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奴隶的悲惨处境。四、 “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一目,教师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教学。1.武王伐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讲述时应从三个层次说明。第一,商纣王的暴政。上面内容已谈过,在此可说明,正是由于纣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军队的阵前倒戈。第二,周国的强盛。尽管商纣王残暴,但如果没有周国的强盛,也不会出现“武王伐纣 ”这一历史事件。周国的强盛,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重点应放在周文王时期,任用姜尚、周公旦,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
9、础。第三,武王伐纣。说明文王死后, 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他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经过公元前 1046 年的牧野之战,灭亡商朝。此内容讲完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著名的战争”?培养学生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2.西周的建立。教师扼要指出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即可。3.西周的强盛。强盛的表现:周是世界的大国;国内各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了。五、 “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 周厉王暴政和 “国人暴动 ”。周厉王的暴政,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最后归纳概括为:贪财好利,专山林川泽之利,监视和杀戮国人,拒谏孤行。“
10、国人暴动 ”是本课重点之一。教师应先解释“国人 ”的概念。 即西周的庶民, 称为 “国人 ”,也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身份比奴隶自由,有自己的一些耕地,但要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还要被迫去当兵,替奴隶主打仗。关于“国人暴动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爆发的时间:公元前841 年。第二,爆发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庶民和奴隶的反抗。第三,经过:镐京的庶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第四,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2.西周灭亡。教师向学生说明两点:第一,“国人暴动 ”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常不来朝贡。第二,公元前77
11、1 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要求学生掌握。3.平王东迁和东周开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最后说明西周灭亡后,申侯、缯侯等迎立太子宜臼为周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洛邑,东周开始。学生思考: “西周为什么会衰亡?”培养学生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六、 “井田制和分封制”一目,是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 井田制。所谓 “井田制 ”有两种含义,一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二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讲述井田制的内容时,欢下载精品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
12、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 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2. 分封制。在讲述 “分封制 ”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征战,征服了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第二,分封办法: 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拱卫王室。第三,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第四, 分封的作用: 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第五,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识读西周王朝和周边各族形势图 ,使其掌握主要诸侯国地理位置。小结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