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_数学论文数学论文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
2、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拟到商店购物时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也可以让学生当营业员。顾客:巧克力怎么卖?我要买 0.5 千克。营业员:巧克力每千克15.26 元,请您付 7.6 元。顾客二:作文选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营业员:每本 12.6 元,八折后每本 10.08 元,请付 10.1 元。有的学生已经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该付7.63 元的,只要付 7.6 元,而付 10.08 元的却要付 10.1 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了时机,适时地引出了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
3、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反倒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二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和练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专家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什么是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
4、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 ,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 “师、生”和“生、生”之间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有关专家认为,还是要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
5、,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后,有一个活动课你说我摆,就是用学具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摆你最拿手的东西,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我把要求说完,还挂出了一些
6、参考图,让学生看图模仿,并提示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创新。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进行了,过了 10 分钟,我请一组一组的同桌来表演。其中有一组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摆一个小狗吃骨头,先摆一个大长方体,再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短的一面的前面,当小狗的嘴巴,然后把 2个小正方体放在小正方体的上面当作眼睛,最后把圆柱体放在小狗的嘴巴前面当骨头。乙表演以后说:我们摆的是 4 人抬轿子,把小长方体放在大长方体的上面,还有一个球放在小正方体的上面做轿身,小棒放在大长方体的两侧做轿竿,最后用 4 个小正方体做 4 个小人抬轿子。还有许多有趣的动物啊、房子啊、恐龙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如上下、左右、
7、前后,还有各种图形,和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同学们在玩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玩何乐而不为呢?三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开端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 ”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
8、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烦琐的数学题改造一下变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气氛中解答。例如,我们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设置问题: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地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理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 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
9、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地爬啊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 5 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 “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 ”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在睡觉,它心理一凉:“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 4 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 5 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 4 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吗?蜗牛需要用几天的时间才能爬上井台?这么有趣的问题立刻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致,不用老师强迫,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把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努力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景,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模仿、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自我的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载此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dx(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