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 引用标准1、技术标准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01.2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TBJ2-961.3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03-2002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5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19992 验收标准2.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2.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2.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二、铁路站场设备防水工程施工1、施工主要材料要求及机具:1.1 水泥:宜用 325 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1
2、.2 砂:用中砂,不得含有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3% ,使用前必须过35mm 孔径的筛。1.3 外加剂:防水粉、防水油,也可采用有机硅防水剂、氯化物金属盐类防水剂。均应按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1.4 主要机具:灰板、铁袜子、阴阳角抹子、半截大桶、钢丝刷、软毛刷、八字靠尺、榔头、尖凿子、捻錾子、铁锹、扫帚、木抹子、刮杠等。2、作业条件:2.1 结构验收合格,已办好验收手续。2.2 地下防水施工期间做好排水,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工为止。排水、降水措施应按施工方案执行。2.3 地下室门窗口、预留孔洞、管道进出口等细部处理完毕。3、操作工艺13.1 工艺流程如下:墙、地面基层处理刷水泥素浆抹底层砂浆刷水泥素
3、浆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砂浆养护3.2 基层处理:a)混凝土墙面如有蜂窝及松散的混凝土,要剔掉,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1: 3 水泥砂浆抹平或用 1:2 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表面油污应用 10火碱水溶液刷洗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b) 砖墙抹防水层时,必须在砌砖时划缝,深度为 10 12mm 。穿墙预埋管露出基层,在其周围剔成 20 30mm 宽,5060mm 深的槽,用 1:2 干硬性水泥砂浆捻实。管道穿墙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并办理隐检手续。3.3 混凝土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a) 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 :0.8 :0.025 (重量比),先将水泥与水拌合,然后再加入防水油搅拌
4、均匀,再用软毛刷在基层表面涂刷均匀,随即抹底层防水砂浆。b) 抹底层砂浆,用 1:2.5 水泥砂浆,加水泥重 3 5的防水粉,水灰比为 0.60.65 ,稠度为 7 8cm 。先将防水粉和水泥、砂子拌匀后,再加水拌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抹灰操作,底灰抹灰厚度为510mm ,在灰末凝固之前用扫帚扫毛。砂浆要随拌随用。拌合及使用砂浆时间不宜超过60min ,严禁使用过夜砂浆。c) 刷水泥素浆:在底灰抹完后,常温时隔 1d,再刷水泥素浆,配合比及做法与第一层相同。d) 抹面层砂浆;刷过素浆后,紧接着抹面层,配合比同底层砂浆,抹灰厚度在 510mm左右,凝固前要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光。2e) 刷水泥素
5、装:面层抹完后则刷水泥素浆一道,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1: 1:0.03 (重量比),做法和第一层相同。3.4 毛砖墙抹水泥砂浆防水层a) 基层浇水湿润:抹灰前一天用水管把砖墙浇透,第二天抹灰时再把砖墙洒水湿润。b) 抹底层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 =1:2.5,加水泥重 3% 的防水粉。先用铁袜子薄薄刮一层,然后再用木抹子上灰,搓平,压实表面并顺平。抹灰厚度为6 10mm 左右。c) 抹水泥素浆:底层抹完后 l2d ,将表面浇水湿润,再抹水泥防水素浆,掺水泥重3% 的防水粉。先将水泥与防水粉拌合,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用铁抹子薄薄抹一层,厚度在 lmm 左右。d) 抹面层砂浆:抹完水泥素
6、浆之后,紧接着抹面层砂浆,后用铁抹子压实、压光。配合比与底层相同, 先用木抹子搓平, 后用铁抹子压实、 压光。抹灰厚度在 68mm 左右。e) 刷水泥素浆:面层抹灰 1d 后,刷素水泥浆,配合比为水泥:水:防水油 =1:1:0.3(重量比),方法是先将水泥与水拌匀后,加如防水油再搅拌均匀,用软毛刷子将面层均匀涂刷一遍。3.5 地面抹水泥砂浆防水层:a) 清理基层:将垫层上松散的混凝土、砂浆等清洗干净,凸出的鼓包剔除。b) 刷水泥素浆: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 =1 :0.03 (重量比),加上适量水拌合成粥状,铺摊在地面上,用扫帚均匀扫一遍。c) 抹底层砂浆:底层用 1: 3 水泥砂浆,掺入水泥重
7、 3 5的防水粉。拌好的砂浆倒在地上,用杠尺刮平,木抹子顺平,铁抹子压一遍。d) 毛刷水泥素浆:常温间隔周后刷水泥素浆一道, 配合比为水泥:防水油 =1 :0.03(重量比)加适量水。e) 抹面层砂浆:刷水泥素浆后,接着抹面层砂浆,配合比及做法用底层。f)刷水泥素浆:面尾砂浆初凝后刷最后一遍素浆(不要太薄,以满足耐磨的要求),配3合比为水泥:防水油 =1:0.01(重量比),加适量水,使其与面层砂浆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压光、压实。g) 养护:待地面有一定强度后,表面盖麻袋或草袋经常浇水湿润,养护时间视气温条件决定,一般为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应少于 14d ,此期间不得受静水压作用。冬期养护环境温
8、度不宜低于 5。3.6 抹灰程序,接搓及阴阳角做法:抹灰程序,一般先抹立墙后抹地面。柱子不应甩在阴阳角处,各层抹灰搓子不得留在一条线上,底层与面层搭柱在15 20cm 之间,接控时要先刷水泥防水素浆。所有墙的阴角都要做半径50mm的圆角,阳角做成半径为10mm 的圆角。地面上的阴角都要做成50mm 以上的圆角,用阴角抹子压光、压实。3.7 五层做法总厚度控制在20mm 左右。多层做法宜连续施工,各层紧密结合,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时协留成阶梯搓,接槎要依照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接槎位置均需开阴角处200mm 。三、桥面防水层施工1、桥面沥青麻布防水层工艺标准1.1 防水层有三种 :
9、涂一到两遍石棉沥青;一层沥青麻布夹于两层石棉沥青之间;两层沥青麻布夹于三层石棉沥青之间。1.2 防水层下面应作垫层,铺垫层前应凿麻面,用水泥砂浆,沥青砂浆或沥青砼和贫砼等作垫层,垫层须坚实、平整洁净,保持干燥。1.3 调制石棉沥青时,首先应将已熬好的沥青(已除去杂物及脱水)倾入容器内,继续加热,再将石棉粉慢慢加入,同时不停地搅拌至均匀无气泡为止。石棉粉在掺入前应干燥并予热至 100110。石棉沥青的配合比(质量比)可为:石棉粉 20%;沥青 80%。调制好的石棉沥青亦称为沥青漆。 对熬制好的沥青漆应尽量在 8 小时内用完,如不能用完,应与新熬制的材料混合使用。1.4 沥青中要掺入适当的填充料、
10、可以改善沥青的性质,能提高软化点,增加柔韧性,降低在低温下的脆性并减少沥青用量。1.5 铺沥青麻布时。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沥青麻布的接缝应互相错开 1/3 幅宽;上下层沥青麻布不应相互垂直铺设。1.6 浸制麻布应先除去水分,并在 175以下的沥青中浸制,浸制后麻布外面应为黑亮色,无孔眼,无破裂及皱叠,不应露有未浸透的布层。1.7 防水层的麻布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含有妨碍浸制沥青的油质或其他化学成分。21.8 沥青麻布的制法是将干燥的麻布(麻袋布经纬线 49/cm )浸在热的沥青漆中(温度为 160180)约 23 分钟后取出制成卷材。沥青麻布也可用玻璃油毡代
11、替。41.9 涂抹沥青漆,基层必须干燥清洁,其配合比(质量比)可为:石油沥青 40%;煤油或轻柴油 60%。配制时沥青温度不得超过 140。1.10 铺设防水层时, 应边涂热沥青边铺沥青麻布, 要横向从低处向高处, 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段铺设。1.11 防水层应满铺、满涂,接缝严密,与垫层及各层之间应紧密粘结,无裂缝、损伤、气泡、脱层、滑动现象。1.12 保护层a) 防水层上面,一般用水泥砂浆,沥青砂浆或沥青砼作保护层,必要时用金属网夹于两层水泥砂浆之间作保护层。沥青砂胶作防水层时,可兼作保护层。b) 沥青砼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粒径不得大于10mm。沥青砼细骨料应选用坚
12、硬耐久的天然砂或机制砂,颗粒级配符合下表规定:沥青砼用砂颗粒级配目数(目)筛孔净宽( mm)通过率( %)102.0090100400.4540801000.15406沥青砂胶用砂的级配应符合下表规定:沥青砂胶用砂颗粒级配目数(目)筛孔净宽( mm)通过率( %)102.00100400.456090800.1810702000.071055c) 沥青砂胶和沥青砼的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d) 铺设沥青砂胶保护层应平整、 密实,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温度应保持在 120150,不得有凹坑、裂缝等缺。e) 铺设沥青砼保护层除应按照沥青砂胶保护层的要求施工外,可分层铺设碾压,最后再铺热沥青一层,趁热用
13、热砂覆盖,并再碾压一次。f) 钢丝网保护层中的水泥砂浆应符合强度及构造的要求,水泥砂浆配合比(体积比)可为 1: 3。钢丝网应置于水泥砂浆表面下 10mm处,梁跨较长时,水泥砂浆钢丝网保护层可分段铺设。2、桥面 TQF I 防水层工艺标准2.1 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材料,桥面基层应平整,无凸凹不平、蜂窝及麻面。2.2 用 1m的靠尺检查平整度,空隙不大于 10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得超过一处。如不符合要求,可用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2.3 桥面基层及涂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浮碴、浮灰、油污等,同时挡碴墙内侧根部至
14、上拐角的斜面,内边墙和端边墙根部至上口的立面应无蜂窝、麻面。2.4 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2.5 蜂窝应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麻面应用水泥净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中加适量类似 107 胶的水溶性胶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连接。52.6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鉴别的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 1 米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 小时后(也可用吹风机加热的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2.7防水涂料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配比,每次以30 公斤为宜。2.8防水涂料应按产品说
15、明称量配制, 称量允许偏差为2%,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 35 分钟,并搅拌至甲、乙两组份的混合液体发出黑亮色。2.9 当环境温度较低,可在搅拌防水涂料的同时,可加入防水涂料重量的 38%的二甲苯或邻二甲酸二丁酯等,也可用间接蒸汽对防水涂料的甲乙两组份分别预热,但予热时甲、乙两组份均不得受水,严禁明火加热。2.10 将搅拌均匀的防水涂料从挡碴墙一侧的一端开始,倒出防水涂料,刷宽度约 60 厘米至 100 厘米用刮板往另一端涂刷。2.11 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2.12 每片梁用防水卷材两幅。防水卷材应铺设到挡碴墙、内边墙、 端边墙内侧根部,并应先铺设挡碴墙一
16、侧的一幅,搭接时应使该幅在下,另一幅在上,形成卷材沿桥面纵向中心线进行横向搭接。2.13 防水卷材应先铺贴到端边墙,挡碴墙的内侧根部。2.14 防水卷材纵向搭接时,应对先铺贴的这一幅首先进行搭接。2.15 当梁跨度大于 16m时,允许在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一次, 此时应在纵向搭接完后再沿桥面中心线进行横向搭接。2.16 搭接宽度均不小于8cm,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1.5mm。2.17 挡碴墙一侧的一幅铺贴完毕后, 方可铺贴另一幅。 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前次涂层接好茬,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的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2.18 用粉笔在两幅防水卷材应搭接部位划线标记后,
17、将上一幅防水卷材沿桥面纵向搭起约 10cm宽,在下一幅防水卷材应搭接的部分涂刷防水涂料进行搭接粘贴。2.19 两幅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并符合上述各项要求后, 方可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 其涂刷厚度不低于 1.5mm。2.20 在进行封边工序的同时, 应对泄水管的进水管的进口涂刷涂料, 涂料并与封边涂层接好茬,防水涂料应均匀。2.21 保护层a) 防水层铺设完毕 24 小时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b) 防水层保护层采用 400 号钢纤维砼。首先铺 30mm厚钢纤维砼,上面再铺设 5mm厚砂浆,两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施工时钢纤维不得损坏穿透防水层,钢纤维亦不得露出保护层的表面。每立方米保护层混凝土用 1
18、005Kg 钢纤维。四、隧道防水层施工1、在围岩的初期支护完成后,初期支护表面找平大致平顺。2、对外露的钢筋和锚杆应予处理。3、二次衬砌前,做好防水层,喷涂防水层前应先行引流,使基面干燥。4、铺防水层时,必须在气温不低于+5,如气温在低于 +5,应按冬季施工办理。5、塑料板防水层5.1 塑料板背后可不设排水盲沟,二次衬砌模筑砼施工逢可不作防水处理,在二次衬砌中,预设孔眼或予埋件时不得损坏塑料板。65.2 铺设前,对初期支护表面应予找平,尽量使塑料板与基面密贴。5.3 塑料板安设,用电热器焊接。6 喷涂防水层6.1 喷涂前,应采取堵漏引流措施,使基面基本干燥。6.2 初期支护表面大致平顺,凹凸过
19、大应补喷。6.3 对外露的钢筋和锚杆应予处理,以免损伤防水层。6.4 防水层喷涂顺序应有下向上进行。五、质量保证措施1、桥面沥青麻布防水层1.1沥青加热的温度以达到沥青表面停止冒泡为止。一般固体石油沥青加热温度为175190。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会改变沥青性质,固体石油沥青加热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沥青中的水分。1.2 填充料掺入量,采用粉状时一般为 2030%,采用纤维状时一般为 515%,也可将粉状和纤维状两种混合使用。粉状填充料以滑石粉为好,其他有白云石粉、石灰石粉、云粉、石棉粉等,一般常用为石板粉。粉状填充料应全部能过 900 孔/cm2 的筛子,其中通过 4900 孔/
20、cm2 筛子的筛余量,应超过 15%。纤维状填充料有石板屑、木纤维等。填充料的含水量不应大于 3%。1.3 沥青可使用一种标号或两种标号混合使用。沥青的软化点应软热层及防水层周围介质的可能最高温度高出 2025,且不得低于 40。当受天气直接影响时,其软化点一般在寒冷地区约为 45,温暖地区约为 5060。炎热地区约为 75 85。1.4 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不得混合使用,掺混后将发生不溶合、沉渣变质。1.5 防水层所用的沥青宜采用石油沥青,其软化点不得低于 50,针入度不得低于 30 (1/10mm),延伸度不得低于 30cm,也可采用几种标号沥青试验配制。高蜡沥青不得使用。1.6 铺防水层时,
21、必须在气温不低于 +5,以及无雨雪、雾、露、霜时进行,如气温低于+5,应按冬季施工办理。1.7 泄水管安装前应除锈、去污。当用铁管或钢筋砼管时,内部及外露面均应涂刷沥青漆。2、桥面 TQF-I 防水层2.1 防水层施工按专桥 8161 图纸施工。防水卷材采用 JS-18 阻燃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采用 881- 型聚氨酯防水涂料。2.2 防水层要有良好的抗渗性和相应的耐浸蚀性,并有足够的坚固性和耐久性。2.3 防水层在常温条件下应有良好韧性,在低温时不呈脆性,高温时不发生流淌。2.4 防水涂料甲、乙两组份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2.5 防水卷材的铺贴应平整,无破损,搭接处,周边
22、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2.6 挡碴墙、内边墙和端边墙内侧应涂刷防水涂料的部分无漏刷,对防水卷材周边的封边应严实并保证封边宽度。涂刷厚度不得小于 1.5mm。涂刷可分 12 次进行。涂刷时不得因流溅或其他原因污染梁体。2.7 防水涂料用量: 1.79Kg/m22.8 原材料的要求。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规格及质量标准见下表7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规格及质量标准序项目指标号1厚度规格1.2mm, 允许偏差 +0.15 mm-0 10mm允许最小单个值 1.0mm+0.5%850mm或 920mm允许偏差2宽度03长度规格16.3mm(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4平直度 50mm5平整度 10mm6拉
23、伸强度( MPa) 5.07断裂伸长率() 1008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3.09低温弯折性 30无裂纹10抗渗透性不透水11抗穿孔性不透水12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 N/mm) 2.0热外观质量无汽泡、疤痕、裂纹、粘结、孔洞 50老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2013化 50处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30理低温弯折性 20无裂纹人 50工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20候14化处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50理 30低温弯折性 20无裂纹水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50溶 3015液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30处低温弯折性-20 无裂纹理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符合国家标准GB50207 94氯化聚乙烯防
24、水卷材,并经出厂检验具备合格证。聚氨酯防水涂料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指标拉无处理1.651伸加热处理无处理值的 80强紫外线处理无处理值的 808度碱处理无处理值的 60( Mpa )酸处理无处理值的 80断无处理350裂加热处理2002伸紫外线处理200长碱处理200率( %)酸处理2003加热伸伸长1缩率 %缩短64拉伸时加热老化无裂纹及变形的老化紫外线老化无裂纹及变形低无处理30无裂纹加热处理25无裂纹温5紫外线处理25无裂纹柔碱处理25无裂纹性酸处理25无裂纹6不透水性 0.3MPa 30min不渗漏7固体含量( %)948适用时间 min20min 粘度 105 Mpa .S9涂膜表干时间
25、 h4 不粘手10涂膜实干时间 h12 不粘手3、隧道防水层1、塑料板防水层1.1 应选用抗渗性能好,物化性能稳定,抗腐蚀及耐久性好,并具有足够柔性,延伸率、抗拉和抗剪强度的塑料制品,多采用 12mm聚乙烯塑料板。1.2 塑料板用电热器焊接,搭接宽度23cm,确保焊缝质量。2、喷涂防水层2.1 喷涂防水层材料可采用沥青、水泥、橡胶和合成树脂、多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氯丁胶乳作防水层。2.2 沥青、水泥、橡胶和合成树脂等,防水层厚 210mm,阳离子乳化沥青氯丁胶乳,喷层厚 35mm。2.3 防水层以“多层、薄喷”为宜,每次喷层厚 13mm,两次喷涂间隔时间,一般应不小于 4 小时。2.4 喷嘴距初
26、期支护面一般50 80mm,喷涂压力宜 0.3Mpa。六、安全保证措施91、桥面沥青麻布防水层1.1 熬沥青人员要切实掌握好温度,锅内沥青渣子要及时清除,防止起火。1.2 涂刷沥青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头,皮肤外露部分,应涂防毒膏。1.3 熬沥青油锅(包括自动锅) 必须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应距可燃物体、 暂设工程 30m 以外,每日作业完毕,要严封灶口,熄灭残火,要设好消防器材。熬油起火时,严禁用水浇,盖紧锅盖,用砂抢救。1.4 油锅应设挡火墙, 灶口须伸长距锅边至少 500mm以上;用两口以上锅在一起熬油时,油锅间距不得近于 2m,禁止使用连灶。1.5 抬运沥青的道路应清除一切障碍物,防止
27、摔倒发生烫伤。2、桥面 TQF-I 防水层2.1 使用电源电压必须与搅拌器电源电压相匹配。使用的电源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2.2 防水涂料在运输和贮存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及碰撞,并远离热源、水源。进场后宜保存在常温环境。2.3 防水卷材应平放 , 贮存高度以平放5 个卷材高度为限。2.4 铺设防水层的环境温度低于0时 , 应采取保温措施 , 不得用明火加热。2.5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严禁进行防水层施工。2.6 环境温度低于 -10 时不宜进行防水层施工。2.7 不得冒雨进行防水层施工。七、验收1、铁路桥面防水层应严格按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验收。2、铁路隧道防水层应严格按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验收。3 形成的质量记录3.1 各种防水卷材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资料。3.2 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及外加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复试报告。3.3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3.4 各种施工记录。3.5 质量评定记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