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批评的危机_新闻传媒学论文新闻传媒学论文关键词: 艺术 批评 场域 传播 价值摘要 :源于美学的艺术批评是一个有专业门槛的场域,但是它的自律是相对的,受制于社会空间的权力逻辑,越来越多的介入者开始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艺术界面临的诱惑、压力、强迫甚至是贿赂源于非艺术的逻辑和传播的需求,由此使得艺术与政治、经济场域的价值观念和结构形态趋向一致。这种力量关系的变幻组合终于使得今天的艺术批评本身面临挑战。本文试图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结合近现代艺术史的经典案例,分析艺术的传播在市场空间的修饰下如何成为经济再生产的对象,这种转换过程使得艺术的传播策略成为多种艺术得以生存的前
2、提。换言之,对艺术品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就是价值诱导推广和价格评估的统一,这需要制造议题来诱导人们的兴趣并形成参与状态,如确立一种命名艺术家的方式,或谈论他们及其作品本质以及作品报酬方式的特性,这样的信息包装有助于确立起特定的艺术价值并产生价值转换功能。有效的传播意味着需要将关于艺术作品的信息简化到一个较大数目的人群可以理解的程度,从而通过信息控制、形象制造和舆论构建形成大众传媒对艺术的权力。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甚至改变了艺术生产者本身的形象,由此使得艺术批评陷入危机状态。 在近代之前,艺术是作为一种装饰品或仪式为政治权力服务,或是描绘宗教真理的工具。文艺复兴之后,艺术逐渐从
3、对宗教和政治的依赖中解放出来,步入“美”的殿堂。美学的学术合法性一旦确立,其重要主题就是解释艺术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独立性以及它的内容是什么,换言之是探讨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源于美学的艺术批评是一个有专业门槛的场域,但是它的自律是相对的,受制于社会空间的权力逻辑, 越来越多的介入者开始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这种力量关系的变幻组合终于使得今天的艺术批评本身面临挑战。本文试图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分析艺术的传播在市场空间的修饰下如何成为经济再生产的对象,这种转换过程使得艺术的传播策略成为多种艺术得以生存的前提,由此提出对艺术批评的命运挑战。一、界线与意义在布迪厄看来,艺术场域自主性的获得, 经
4、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套自有的秩序逐渐被建立起来,今天的艺术场域是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如果回顾过去的四百年,那时对任何类型艺术家的待遇完全相同。画家、诗人、音乐家或建筑师均可以有保护人另一个具有财富和权力的个人或者没有保护人;但是他们受到的待遇相同,均视保护人对其作为的评定而定1。因为可以作为赏赐的多余财富的存在 ,保护人可以支持和支配艺术家的创作,如着名的美第奇家族的作为。资助当然不是无偿的,这与困顿中的艺术家所设想的相反。十五世纪以来,艺术的“保护人”逐渐把自己的人格、甚至自身的物理状态强行纳入艺术作品之中,这种做法常常受到注意。起初,这些“保护人”是虔诚的施主,他们谦恭地跪
5、在画面上昏暗的一角, 但随后他们在画面上所占的尺寸和重要性越来越大直至在荷尔拜因的圣母圣子与市长及其家人(1526 年)一画中保护人被画得与圣母一样大2。依赖保护人, 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能产生如下反应 :变成谄媚者,迎合保护人的观点、趣味,满足其虚荣心 ;反抗, 成为革命的艺术家,在表达形式上革新 ,如印象派的工作。从美学现代性的起点出发,首先来看看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用通感理论代替了一般理想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他指出了声称能够用明确的、普遍的规则衡量单个作品的批评的贫乏无力,尤其是这种说法的不可理解。他剥夺艺术批评的仲裁者角色,这个角色是由高高在上的构思阶段和无论是就技术还是能力而言都是从属性的创
6、造阶段之间的刻板划分赋予的。他要求艺术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服从于作品,但要带有一种无拘无束的创造力的全新意图,决心展示出画家的深意。这个对批评角色(至此一直致力于解释画面的信息 ,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 的全新定义顺理成章地记入了与场域的形成息息相关的混乱的制度化过程。在这个场域中,每个创作者都许可在一部带有自身观念原则的(前所未有的) 作品中建立自己的规则 3。当时在艺术场域里通行的标准是建立在与机构性体制的决裂过程中,将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 以反抗的方式为动摇的态度获得结果, 是波德莱尔那一代先锋艺术家的大概情形。1862年,波德莱尔要求福楼拜向法兰西学院推荐他的候选人资格,这使后者莞尔:想象
7、波德莱尔代表当时意义上的纯文学!这一挑衅行为在一个世纪以后的美术界称为 “行动”:是对与社会结构结合得极其紧密的精神结构、对认识的评价和评价的范畴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圣伯夫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他说波德莱尔先生竭力要引人注目, 人们原以为要看到一个奇特、怪异的人,结果他们发现面对的是一个彬彬有礼、令人尊敬、堪称榜样的候选人,一个和蔼可亲的小伙子, 谈吐优雅, 完全是老式的做派 只有在一个达到高度自主的文学和艺术场域中,一心想要在艺术界不同凡响的人,特别是企图占据统治地位的人,才执意要显示出他们相对于外部的、政治的或经济的权力的独立性,法国 19 世纪下半页的情况就是如此。于是, 只有对权力和荣誉、甚
8、至表面看来最权威的法兰西学士院以至诺贝尔奖采取漠然态度,与当权者及其价值观保持距离,才能立刻得到理解,甚至尊敬,并因此得到回报。结果这个做法越来越被推而广之,作为合法行为的实践箴言确立起来4。报纸的发展使文化作为产业有了可能,这是现代媒介发展的开端。印刷媒体在 18-19 世纪的内容需要,为大量新兴的知识青年提供了生存可能, 这些人接受过人文科学和修辞学教育,但缺乏必要的经济和必要的社会保护,无法实现他们的价值5,大名鼎鼎的卡尔马克思名下至今仍然在被引用的文献,很多也来自这一时代的媒体和作家如欧仁苏的长篇连载小说。小说家们尤其通过创立和传播落拓不羁这种观念本身,大大促进了新的社会实体的公开认可
9、及其身份、价值、规范和神话的构建6。作家和艺术家与市场建立了联系, 市场有形无形的制约造就了他们对大众的双重态度,这种态度对应于自主的艺术场域里的法则,源于价值转换的可能。最为众所周知的艺术史事件之一,是五十多年后的小便池。1917 年,一只小便池从杜尚那里获得了一张类似出生证明的标签,一份和其他艺术品格式完全一致的说明。众所周知,这个小便池被命名为泉,署名者是 R穆特(R. utt)。但众所周知,它的真正作者是一个名叫马塞尔杜尚(arel Duhap)的着名艺术家。小便池在艺术品的名称下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人们虔诚地保存在博物馆里,它的意义看来只是充当一种象征,它象征艺术一词赋予所有交换物
10、的那种象征价值,无论这里是语言交换、经济交换、礼仪交换,还是奢侈品交换。杜尚的小便池比文化遗产中的任何其他作品都更能表现“艺术”这个词的魔力,更能证明一种相对于风格史的近乎放肆的自由:它表面上似乎在概括和完善艺术史,其实与艺术史毫无关系这个小便池与数不胜数的名叫艺术的东西确实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也被命名为艺术;没有任何特征能使它与任何普通的小便池区别开来,与非艺术品区别开来,唯一的区别仍然是它的艺术之名7。关于此事的一段采访对话,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词语的与其传播效应之间的奇特关系:再回到你们的成品上吧,我原以为 R.穆特,泉的署名 ,是制造商的名字。但在罗莎琳德克劳斯的一篇中,
11、我读到:R. 穆特,德语的一个双关语,贫困,或贫穷。贫穷,这会歪曲改变泉的意义。罗莎琳德克劳斯?红棕色头发的姑娘 ?根本不是这回事。您会发现的。穆特来自莫特工厂, 是一个大医疗器械厂的名字。但莫特太近了, 于是我造出穆特,因为当时出了每日连环画,穆特与杰夫, 人人都知道。于是从一开始就有了一种很大反响。穆特,一个滑稽的矮胖子,杰夫, 一个高瘦子我想要一个不同的名字。于是我加上理查德,刚好用在公共小便池上!您看, 跟贫穷相反但也不是这样, 仅仅是 R.罢了:R. 穆特8 。杜尚在成功将小便池推入展览并最终使它在博物馆里获得永久性的位置的时候,不仅仅有效表达了他所渴望表达的朝向学院派的权威争夺,难以复制地完成了一组行为艺术,其中多少有点胁迫一下美术馆制度空间和艺术家身份之间的微妙博弈。 “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那样,这件作品主要是向现存艺术世界的、尤其是美术馆及其褒奖、收藏和剔除体系的一场挑战。”9这场挑战的成功在于通过现成物品的艺术表现传递出艺术的边缘形态, 从而丰富艺术的定义本身。从此以后,艺术的表达成为创作者借用任何道具来传递人类存在信息的名义。时间又过了差不多五十年,安迪沃 1/4 1234 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