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演绎新理念新标准塑造新角色新课程演绎新理念新标准塑造新角色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素质局限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大胆改革教育方式,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在新环境下塑造新角色。本文试从新课程的特点和客观要求的角度,探讨政史地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并重塑新角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新课程演绎新的教学理念 1 新课程的人文性,
2、要求政史地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首要特点是其内容的人文性。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就目前国民的人文素质来看,普遍存在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受长期以来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重功利轻价值、重接受轻运用、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偏向。这种不均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新
3、的要求,新课程的人文性正体现了这一需求。新课程的人文教育表现在通过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例如: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等,无不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
4、强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加大校园人文环境的创设等方法来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首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 。教师的人文素质集中体现在自身的人格魅力上,一位好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随时随地都能散发出来,无论是高尚的师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是为人处事的修养,所有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影响更深远。其次,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如果教师缺乏人文意识,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
5、间,如何将自己的人文内涵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再次,新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活实践展开的,这就将教学环境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强调社会实践,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参与。如新课程中组织学生调查本地超市、集市或零售商店,评价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业绩,以此说明商品种类、数量及服务项目的变化与市场供求的关系;分阶段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文化遗址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了解城市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中华民族的抗争等;通过对名人名家的访谈,加深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第一
6、手材料的价值和体验到主动参与探究的乐趣。为此,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育中由于时间不足而带来的缺憾,而且这种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认识社会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受学生的欢迎。课外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使人文教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最后,我们应当看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风格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使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她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鼓舞人奋发向上的志气和勇气。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人文素质得到充分的提升。这里有环保小组的提醒、有板报橱窗的宣传、有时代雕塑的召唤,新课程
7、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希望给学生创设在这个呈金字塔状又互相联系的知识能力网络中,最基础的是政史地三科的学科知识,这三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彼此不是孤立的、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综合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且不时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适应、参与、改造社会。二是综合课程中的知识、活动都需要教师加强彼此间的参与和合作,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综合
8、素质的需求。这里还可包括教师与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与家长、与社会各行业的交往与合作。三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整合能力,它涵盖了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最能体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总之,教师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只有边教边学边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满足新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日新月异的知识需求。3 新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要求政史地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改变单纯传授课本知识、追求终结性评价及狭窄的课堂范围的教学定势,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