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中相反的两个向度论述_中国文学论文.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0541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中相反的两个向度论述_中国文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学中相反的两个向度论述_中国文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学中相反的两个向度论述_中国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钟灵毓秀的凤凰造就了神美的青绿水,乡土作家沈从文感于它的神奇浪漫并深受地方文化的滋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保持着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心灵的自由与健康的人性奏响了一曲悠扬美丽的田园之歌。沈从文精心架构了心目中的一方乐土,清水秀、澄明质朴、原始自然,将善良的人性完全地舒展开来。沈从文美学文风的形成与他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宜人会心的自然风光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作品之中随处可见自然的精妙灵巧,似乎那就是一个不受任何尘世点染的世外桃源。有着纯良的民风、清澈的环境,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仙境。在阿黑小史中的一段有关农村落日的描写,就像是一幅流光溢彩、鲜

2、活生动的西方油彩画,令人产生无限的向往与憧憬。经典名篇边城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出神入化,边城中翠翠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 。如风俗淳朴、重义轻利等,也就是沈从文说的“正直素朴人情美” 。翠翠与周围的秀丽水和谐共荣,这俨然成为爱与美的理想化。而这种理想化或许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向度之一:美丽的谎言。汪曾祺受其老师沈从文的影响较大,他的文风也是自然优美、清新淡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有诗意效果。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 写出了家乡风物人情,富于地方特色,作品情韵灵动,风致清逸。 逝水运用一种完全放松自在的行文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生活自然景象,文字简单朴素 ,行文优雅恬淡。 葡萄月令给人

3、留下了深刻印象,寻常简易的农家事宜在他的笔下被引导成了令人向往的趣事。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有着浓郁的乡土民情,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汪曾祺的小说接近散文, 贴近生活的原貌,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描绘的小说人物色调浅淡,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实实在在、不惨虚假的。汪曾祺的作品字里行间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美”,上世纪 80 年代,汪曾祺以一篇受戒将小说从冰冷的现实中带入温馨的人性世界,接着又连续发表了小说鉴赏家 、 大淖记事和湘行二记 、紫薇等散文名篇,中国文坛产生巨大震动, 这种充满理想人性追求和温馨柔婉艺术风格的作

4、品缓缓地拨动了读者们的心弦,人性之美在其营造的那种缥缈迷人、如梦如幻的氛围中不断地升华。 受戒就像一幅反映旧时代人情风俗的画卷,行文流笔之间流溢着作家对故土的眷恋和昔日的缅怀。作品构思独特,奇妙地展现了僧俗之间和谐的人性之美。作家在文学创作之中的徜徉,塑造了读者们心目中的“谎言”和“真实” 。谎言的美丽在于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家通过人格的塑造, 实践了宽容、审美的批评原则。作家在创作与读者的阅读过程之中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探险,对生命形式是一种无声的讴歌,在进行人性哲学思考的同时, 作家带领着读者开始追寻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体验形式。作家似乎是在用毕生的精力呼唤和健全完善的人性,从而形成

5、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这是一种与生活既联系又区别的抽象审美,他们渴望以文学来帮助这个民族向善向美,重建文化秩序和道德理想。与此同时也是对现代人性堕落、民族品德消失的清醒认识,是对民族和人类命运的一种深入关切。本文来自于安徽文学杂志。安徽文学杂志简介详见残酷的真实则是另外一种向度,作家对于残酷的理解和体察多半着手于冷酷人际的揭露。困厄的生存环境压抑着人物使其近乎窒息,进而将人性的恶进行了一次冷酷集中,向读者反映现实、剖析人性。作家挥动着一只有力的笔深入到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境遇之中,并以自我敏锐的目光聚焦于底层的世俗权力,体现出作家对于社会深刻的关注。他们用自己过人的体悟和深刻的洞察来表达人性丰富的内涵,用笔下的故事来叙述现实人生,揭示当下面临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人类生存的痛苦以及现下社会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读者提供了思索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