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12050384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 文本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批前公示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已由普定县住建局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现即将按程序上报普定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健全渠道畅通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城乡规划政务公开,促进城乡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规范城乡规划行政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着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

2、密安全;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强化监督;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的原则。现依法向社会公示。本规划方案于2017年11月15日通过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该规划,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现按程序进行规划批前公示,请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一、公示时间30天(2017年11月21日2017年12月20日)二、公示地点普定县人民政府网站:(http:/ 四、规划咨询电话0851-38222674 联系人:陈从发五、固定网络空间有限,仅公示重点内容,如需详细,请咨询联系电话或到普定县住建局规划站。附公示内容 普定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文本、图纸)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2017年11月32目 录第一章 总 则3第二章 乡村建设规划目标3第三章 乡村体系规划4第2节 综合发展分区4第3节 镇村体系规划5第3节 生态管控规划6第四章 乡村产业规划8第五章 全域旅游规划8第六章 乡村用地规划9第七章 乡村设施规划10第1节 综合交通统筹规划10第2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1第3节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2第八章 乡村风貌规划16第九章 村庄整治指引17第十章 近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规划18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20第十二章 附则21 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为加强普定县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指导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

4、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及相关上位规划等,结合普定实际情况,编制普定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多规融合2、因地制宜、差别发展 3、生态优先,彰显特色 4、完善服务,提升设施 5、尊重意愿,决策引领第3条 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3、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

5、71号)4、贵州省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5、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普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普定县城市城总体规划(2016-2030年)8、 国家、住建部、贵州省、安顺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9、普定县各乡镇规划、发改、交通、林业、民政、旅游等职能部门统计资料、专项规划等。 第4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72030年,其中,重点为近期20172020年。 第5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普定县行政辖区全域范围,辖定南街道、穿洞街道、黄桶街道、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坪上镇、鸡场坡镇、补郎苗族乡、

6、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共3个街道、6个镇、3个民族乡,共有162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1089个自然村(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约1091平方公里。第二章 乡村建设规划目标第6条 总体定位把普定县域乡村地区建设成为“山青水碧、宜居宜业、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谐家园,构建“贵州绿色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贵州农旅文融化发展示范区”。第7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2030年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地区发展态势相适应,优化普定乡村体系和用地布局,全面推进乡村风貌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山地农业

7、和乡村旅游,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彰显地方特色,促进乡村区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2、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2020年):按照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以全面改善普定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推动环境整治提升,和现代美化为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项目配建,初步展现普定“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乡村旅游活跃、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景象。 远期目标(2030年):建成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村

8、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乡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幸福、社会和谐、魅力独特的“绿色家园”。第三章 乡村体系规划第1节 人口规模预测第8条 乡村人口规模预测规划到2020年普定县域总人口约为52万人,其中,常驻人口约45万人,乡村总人口约27-29万人 ,其中,乡村常驻人口约20-22万人。规划到2030年普定县域总人口约为62万人,其中,常驻人口约58万人,乡村总人口约19-22万人 ,其中,乡村常驻人口约15-18万人。第2节 综合发展分区第9条 综合发展分区规划指引构建三大片区的县域综合发展分区体系。1、南部城镇联动集聚发展区区域范围:包括黄桶街道

9、、化处镇、马官镇、白岩镇全域和定南街道及穿洞街道部分区域,涉及60个行政村。基础条件:区域环境承载力高,区位条件优越,现状经济基础好,人口和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指引:区域是县域人口、经济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县域城镇化推进主要承载区(推进城市建设、承接人口转移),县域工业化发展主要承载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平台。区域突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以城镇功能为主导的鼓励发展机制。人口规模:至2030年,规划人口44.3万,其中,乡村人口9.5万,吸引周边乡镇和村庄人口城镇化转移。2、环夜郎湖生态涵养及生态农业发展区 区域范围:包括马场镇、鸡场坡镇、坪上镇等三个镇全域和穿洞街道、定南街道部分区域 ,涉

10、及66个行政村。基础条件:区域自然禀赋优越,生态敏感度较高,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发展指引:片区是县域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的重点区域,强化以保护控制为核心的生态优先功能,人口规模:至2030年,规划人口9.4万,其中,乡村人口6万,强调镇村联动、农旅互助。3、山地及民族特色提升发展区 区域范围:包括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等桑少数民族乡全域,涉及36个行政村。基础条件:区域海拔较高,生态环境条件较弱,石漠化治理任务较为突出。发展指引:片区是县域民族风情展示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强调以自身发展为重点的特色塑造。人口规模:至2030年,规划人口4.3万,其中,乡村人口

11、2.5万,倡导协作发展、特色引领。第3节 镇村体系规划第10条 村镇等级结构建立四个等级九个层级的县域村镇等级结构。 普定县村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115数量等级层级名称规模(万人)数量(个)县城中心城区定南街道办251穿洞街道办黄桶街道办乡镇次中心城镇白岩镇41重点乡镇化处镇2.54马官镇4马场镇1.5猴场乡1一般镇坪上镇14补郎乡0.5猫洞乡0.4鸡场坡镇0.6行政村重点村重点村0.3-0.552特色村0.2-0.3一般村0.1-0.396农村居民点纳入城镇80搬迁拆并28第11条 行政村等级划分普定县行政村等级划分一览表镇(乡、街道)重点村一般村城镇建设撤并行政村特色村重点村定南街道

12、(12)夜郎新村陇黑村、陈堡村向阳村、金华村、新合村、仁和村、陇财村、天王旗村、朱官村褚东村、定南村穿洞街道 (18)秀水村波玉村、贡达村、靛山村小窑组、联合村、长田村、景湖村、大树村、茗兴村、新和村、龙新村、三合村、岩上村金马新村、龙马新村、红新村、人民村黄桶街道 (11)陈旗村大兴村、斗篷村、新堡村后寨村、河柳村、镇远村青山村、太平村、田坝村、官冯村 白岩镇 (8)高管村、中心村兴农村、白岩村、韭黄村十二营村、邓双前村、玫瑰园村 马官镇 (9)天兴村余官村、双玉村、金荷村马官村、堡桥村、屯院村马堡村、中山村 坪上镇 (14)石板村沙戈村、坪寨村、果陇村丰林村、渔塘村、双喜村、木桥村、革渣村

13、、毛栗村、和平村、糯东村、大哪村、坪上村 化处镇 (18)戛卧村、朵贝村水母村、硐口村、焦家村、腊柳村、水井村化新村、田坝村、沙包村、白果村、陶家村、长峰村、水苑村、播改村、播仁村、张家村、化处村 马场镇 (22)云盘村李家村、半厢村、大窑村、三兴村黄店村、新寨村、湾寨村、落龙村、兴利村、滕家村、上官村、那细村、土牛村、三岔村、波那村、田坝村、店子村、白秧村、大坟坝村党固村、马场村鸡场坡镇(14)骂若村那贝村、白桥村落东村、果骂村、红岩村、那兑村、那芮村、肖家村、纳黑村、那构村、新寨村、鸡场村、纳支村猴场乡(10)仙马村、猛舟村猛架村、水落洞村大地村、小谷毛村、老甲寨、煤冲村、沙子坡村、猴场村

14、补郎乡(11)本杰村等堆村、和谐村、石阶村、干河村、上寨村、翁卡村、仓田村、木浪村、新秀村、补郎村猫洞乡(15)吉祥村补龙村、猫洞村、联合村、团结村、新民村龙都村、中岩村、补堆村、双坝村、来腰鼓村、和谐村、可处村、吭州村、中兴村合计15379614第12条 农村居民点布局引导1、类型划分将全县1089个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分为纳入城镇、保留发展和搬迁拆并三大类型进行布局和引导。2、纳入城镇的居民点1)行政村整村纳入全县共14个行政村(涵盖42个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整村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2)部分居民点纳入全县共38个农村居民点(涉及15个行政村)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2、搬迁拆并型居民点

15、全县搬迁拆并型农村居民点28处(涉及19个行政村)。3、保留发展型居民点全县保留发展型农村居民点共981处(涉及148个行政村)。第3节 生态管控规划第13条 生态空间划定结合普定县实际情况,将涉及普定县城乡基本生态格局和安全的空间划入普定城乡基本生态空间边界。包括普定县城乡基本生态空间主要有夜郎湖、火石坡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普定梭筛风景名胜区、级保护林地级、坡度大于25%的成片山地、主要河道、湖泊、水库,维护生态系统的生态廊道和绿地。本次划定基本生态空间面积约343.802平方公里,占普定县总面积的31.83%。由于各生态空间界限有重叠,生态空间总面积小于各分项之和。普定县基本生态空间

16、控制一览表类型控制区面积(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夜郎湖水库一、二级保护区22.4火石坡水库一二级保护区6.72风景名胜区普定梭筛省级风景名胜区110.6主要河流水库夜郎湖水库、三岔河、火石坡水库、波玉河、青山水库9.01林地、级保护林地239.81坡度大于25%的成片山地斗篷山、火焰山、水井大坡、九头大坡等144.64第14条 空间管制区划1、空间管制分区适宜建设区:综合条件下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本地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开发规模与强度。限制建设区: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城镇建设用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规模,避免与生

17、态保护发生冲突。在进行详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区:保障城镇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带及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 普定县空间管制限制性要素分类表限制性要素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地表水及水资源、河湖湿地河流、水库等水域-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非核心外围生态协调区基本农田与大坝永久基本农田大坝、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地保护区一级林地保护区二级及以下林地保护区重点保护生态空间基本生态空间高程-1350以上及1150以下坡度坡度35%以上区域25%35%之间区域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采区矿产资源缓冲带水资源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

18、千人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地质环境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其它地质灾害隐患点基础设施防护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交通基础设施防护带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用地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防区2、管制空间划定及管制要求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以及其它限制性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划定普定县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1)适宜建设区 划定范围:以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适宜建设用地”为基础,扣除已划入禁建区、限建区范围的地区,划定适建区。适建区范围主要包括:普定城区及城区以南工业大道一线,城区以东安普大道一线,白岩、马官镇区周边适建地区。管制要求:该地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与总体布局要求,合理

19、确定城镇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2)限制建设区 划定范围:主要包括:三岔河、波玉河、白水河、石旧河、蒙铺河两侧河谷地带及夜郎湖水库饮用水源二级及准保护区,梭筛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非核心区以及县域东北部及西南部峰林漏斗洼地区域。管制要求:该地区对城镇开发建设行为有较强的限制性要求,原则上禁止大规模的城镇开发建设,且应依据限制型要素的不同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确有进行城镇建设的必要时,应进行专题研究并确保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符合环境保护和全局发展的要求。3)禁止建设区 划定范围:主要包括一廊两片。一廊,以梭筛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夜郎湖水库一级保护区、三岔河沿线生态修复区及用地适应性评价

20、“不可建设用地”区域。两片, 北部以丰林火焰山林地资源保护区、普屯坝高山沼泽湿地保护区及周边林地一二级保护区划定;南部以砂子冲马路小田青冈林一线峰林洼地区域以及波玉河流域沿线索桥古典、牛角世外桃源、龙洞平湖飞瀑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域。 管制要求:该地区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活动。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第四章 乡村产业规划第15条 县域农业发展定位贵州省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和全域农旅一体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16条 农业产业发展结构构建“两大分区、五大特色、四个园区、多个基地”的布局结构,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布局结构合理、综合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越的农

21、业农村建设的新格局。1、两大分区南部:循环农业、观光体验农业示范区包括3个街道办和马官、化处、白岩等6个镇(办)。以省级循环农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基地)的提质增效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与绿色制造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导向,继续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成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高效现代农业、精品农业和农旅一体化示范区。北部: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区包括马场、坪上、鸡场坡、补郎、猴场、猫洞6个镇(乡)。在巩固粮油、烤烟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精品水果种植等项目,建成茶叶、精品果蔬、中药材、花卉和林下养殖等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完善部分基地旅游功能,推动发展乡村旅游。2、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带推进以

22、“茶叶、蔬菜、药业、果业、花卉”五大特色优势农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形成化处鸡场坡猫洞生态优质茶叶产业带(朵贝为核心的有机茶叶),白岩化处马场猴场绿色有机精品蔬菜产业带(韭黄、食用菌等),马官白岩马场鸡场坡坪上补郎猴场精品水果产业带(冰脆李、青脆李、梭筛桃、核桃、葡萄等),马官化处龙场白岩花卉苗木产业带(蝴蝶兰、康乃馨、桂花、红豆杉等),化处白岩猫洞猴场补郎绿色有机畜禽养殖产业带(优质牛羊肉、生猪养殖、生态牧养绿壳鸡蛋、林下土鸡等)。3、多个园区普定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化处山地现代高效生态产业园、安顺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朵贝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马场镇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坪上镇山地

23、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补郎乡山地农业园、马官镇山地金刺梨产业示范园、猴场农业园、穿洞波玉农业园、猫洞乡新民农业园等示范园。第五章 全域旅游规划第17条 旅游发展定位以穿洞文化、屯堡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休闲为主体,树立 “山水文城活力普定” 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特色民族村协作互助,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产业的融合,打造黔中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基地。第18条 旅游发展布局通过南北向的人文风情体验旅游轴与东西向的山水生态观光旅游轴,串联一个核心、三大组团和五个特色小镇核心 ,将生态农业、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

24、以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农产品为亮点,挖掘屯堡文化、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游、生态观光游、文化体验游、品茗尝果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1、一心普定中心城区文化体验与旅游集散中心。2、两轴 南北向人文风情体验旅游轴:南北向贯穿化处至猴场,结合屯堡文化、穿洞文化和民族风情,依托田园、茶园、果园等生态农业,开展文化体验、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东西向山水生态旅游轴:东西向覆盖白岩至马场。串联以夜郎湖为主线的山水生态资源,开展生态观光、康养度假和乡村旅游。3、三组团北部民族风情特色度假组团。主要包括坪上、猴场、补郎、猫洞四个乡镇,涵盖仙马苗族风情村、丰林火焰山、普屯坝高山草原、风电场等旅游资源。

25、规划以民族风情体验和休闲度假为重点。中部夜郎环湖生态游憩组团。主要包括定南街道、穿洞街道和夜郎湖水域,以普定梭筛省级风景名胜区为游赏核心,与百花欢乐大世界、沙湾农业大观园、陇嘎、秀水美丽乡村、桃花水母生态度假区、朵贝茶园、穿洞文化园区等旅游资源衔接,规划以生态观光、健康养生为重点。南部屯堡文化乡野休闲组团。主要包括包括黄桶街道和马官、白岩、化处三个乡镇,涵盖阿宝古镇、号营、下坝、朵贝茶园、玉真山寺、文昌阁等旅游文化资源和农业示范园区,规划以屯堡文化体验、农业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打造和乡村旅游为重点。4、四个特色小镇茶旅小镇化处镇:推进农旅、茶旅一体化建设,突出美丽乡村、茶园采摘、茶园骑行等深度

26、体验,推动茶叶为主题的朵贝茶旅小镇特色发展新业态。康养小镇白岩镇:借助兴东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康养特色小镇。屯文小镇马官镇:围绕屯堡文化和农业园区,推动文化+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屯文小镇。民特小镇补郎、猴场、猫洞: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小镇。第六章 乡村用地规划第19条 乡村用地控制规划近期2020年,普定全县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00-2600公顷左右。规划远期2030年,普定全县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25-1910公顷左右。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引导

27、一览表分区人口规模(万人)用地总量变化规划用地(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行政村村数 南部城镇联动集聚发展区9.5增加950以内100以内60环夜郎湖生态涵养及生态农业发展区6减少600-660100-11066山地及民族特色提升发展区 2.5维持275-300110-12036合计181825-1910120162第20条 宅基地分类控制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将普定全县分为坝子、丘陵以及山区三类不同地理空间,其中定南、黄桶以及穿洞街道涉及中心城区范围属于坝子地区,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30平方米。丘陵区域(马官、白岩、化处、坪上)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70平方米。山区(猫洞、猴场、

28、补郎、鸡场坡)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引导一览表地理空间涉及乡镇(街道)宅基地面积(户)坝子定南街道、黄桶街道、穿洞街道部分区域130平方米丘陵马官镇、白岩镇、化处镇、坪上镇、穿洞街道大部 170平方米山区猫洞乡、猴场乡、补郎乡、鸡场坡镇 200平方米第七章 乡村设施规划第1节 综合交通统筹规划第21条 县域交通布局 1、铁路规划在县域内形成贵昆铁路、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和隆百铁路 “二横一纵”铁路网格局,完成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普定段)建设,提升贵昆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进四川隆昌至广西百色铁路(普定段)和黄织铁路复线建设。2、机场依托黄果树机场完善构建普定

29、立体运输体系。3、航运完成夜郎湖中心停靠点、夜郎湖库区落东渡口渡改人行桥工程和一批乡镇渡口码头及便民码头建设。4、高速公路规划形成以安织高速、普盘高速和安顺环城高速西环线“二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动安织高速和普盘高速建设。5、干线公路大力实施县域骨干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规划形成“三横六纵”的县域内干线公路网。6、公路网建设对县内5条国省道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提升,路基宽度不低于8.5米,总里程约218.8公里,按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新建和改造县道共计22条,路基宽度不低于7.5米,里程约374.81公里。7、乡村公路规划提升乡村公路标准,提高乡村公路的保通防灾能力,全县主要通村公路按四级

30、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带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材料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面,重点实施新建和改造乡道541.67公里,实施新建和改造通村(组)公路837.19公里。完善全县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通组路建设,通组路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8、村内道路村庄内部道路网应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通组路宽度不小于3.5米,机动车道不小于2.5米;串户路应尽量全部硬化,做到户户通并形成环路系统,道路宽2.5-3.5米,步行道宽度在步行道路宽0.8-1.5米。 9、乡村慢道人行与自行车综合慢行道最小宽度为2米,横坡度不得超过4%,纵坡宜小于2.5%,最大不应超过8%,当纵坡超过12%时,应辅以梯步。慢行系统

31、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第2节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2条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依据生产生活圈划定原则,确定普定县域”中心城区(次中心城镇)重点乡镇(一般乡镇)重点村(一般村)农村居民点”四个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第23条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次中心城镇及重点镇:服务本镇及周边乡镇,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高层级服务网络。在保障基础型设施的同时,配套较为完善的提升型设施,服务半径达10公里。一般乡镇:承担镇乡级中心职能,提供覆盖镇乡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基础型为主,满足10-30分钟通勤圈的覆盖范围。第24条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乡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分为:

32、城镇辐射型村庄、重点村、一般村以及农村居民点四种类型。城镇辐射型村庄:可共享镇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被辐射的城镇级别配置相应设施。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结合实际建设要求,按照以下表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包括:行政管理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体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商业设施6大类14小类。农村居民点(30户以上):结合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0+N”行动计划内容,按村庄类型进行项目配置建设。第25条 教育设施规划1、高中规划期末,全县约高中生17459名,按照55人/班计,共需要96个班;按照每所高中60班计,共需要5个高中。2、初中规划期末,全县约有初中

33、生23278名,按照50人/班计,共需要466个班,按照30班/所计,共需要18个初中。即,规划保留各乡镇初中,不足30班的学校进行扩建,中心城区新增初中2所。3、小学规划期末,全县小学生约46556人,其中在乡镇级小学就读32400人,在村级小学就读14156人。共需要小学班级数1192班,其中乡镇级720班,村级小学472班。乡镇级小学按照18班/所,村级小学按照6班/所,小学教学点按照3班/所配置,则,乡镇级小学,规划扩建9所,保留12所,新建17所,共38所;村级小学,规划扩建23所,保留73所,新建10所,共106所。全县规划小学共计144所。4、幼儿园规划期末,全县村级幼儿园学生共

34、12387人,按照30人/班,4班/所计,村级幼儿园共计需要413班,103所;则需新增村级幼儿园24所。乡镇级幼儿园按照每1-1.5万人设置一所,共需要乡镇级幼儿园17所,则需新增乡镇级幼儿园8所。第26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1、医院规划县城按照8张/千人配置,需增加250张床位。则共计医院床位数2250张。医院集中设置在县城。2、乡镇卫生院规划乡镇镇区,按照8床/千人配置,镇域/乡域按照1.2床/千人配置。则规划服务镇域/乡域床位212张,服务集镇区床位1240张,共计需要床位1409张。即全县需新增乡镇级卫生院床位1048张。3、村庄卫生室全县规划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村卫生室不

35、设置床位,需要优化医疗服务设施。第27条 文体设施布局规划1、乡镇级文体设施各街道、乡镇均设置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剧院、文体广场、体育馆等。2、村级文体设施各村设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体广场。第28条 福利设施规划1、乡镇级养老院设施规划需完善各乡镇现状养老院设施,按照每万人设置50张的标准配备养老院床位,占地面积20平方米/千人。2、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规划鼓励对现状已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村庄进行资金支持,未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村庄规划末期将进行养老福利设施建设全覆盖。近期建设方面,至2020年规划确定的中心村全部完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远期建设方面,至2030年全部行政

36、村完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第3节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29条 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规划农村居民用水量近期取60升/人日,远期取100升/人日。普定县乡村用水量预测表区域人口规模(万)用水指标(升.人.日)用水总量(万吨/日)近期20-22601.2-1.32远期15-181001.5-1.82、水厂与水源规划各乡镇应尽量采取集中供水,供水水源以新建和已建水库以及自然河流、山溪为主要水源,并辅以众多的小、微水利工程和地下水,供应全县城镇和农村用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3、农村供水模式乡村区域供水优先推动区域联合供水。 利用城镇

37、管网:靠近城镇供水管网的并入城镇供水系统,主要为近远期纳入城镇建设范围内村庄。 连片供水:偏离城镇供水管网的地区,近期可利用高位水池、深水井等方式供水,远期随着城镇供水管网的延伸逐步实现统一供水或修建集中供水水厂(联村、联片供水站)进行供水。 分散式供水:考虑实际地形条件及水源条件,县域北部、南部山区和供水较为困难区域,规划建设分散供水工程(联户水井工程、引泉工程和集雨水窖工程)。第30条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中心城区和白岩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等重点城镇采用分流制,其他乡镇近期采用合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农村地区采用合流制。2、处理设施及方式近期2020年县城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县城

38、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5%,各乡镇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60%,农村区域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污水管网收集率达到70%。远期城镇区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农村区域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污水管网收集率达到90%。结合普定县域镇村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貌实际,规划分类分区处理,综合运用各种污水处理方式,将全县分为村镇联网进厂处理、村庄共建集中处理、村庄分户独立处理三种模式,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城镇联网进厂式处理:适用于处理对象距城镇市政污水管网在5公里之内,且符合高程要求的情况。村庄共建集中式处理:适用于农村居民点联系密切、分布较

39、集中的行政村,可结合地形条件,共建共享进行污水联户收集处理的情况。 村庄独立分户式处理:适用于农村居民点较分散,需分户收集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 3、污水量预测规划远期城镇区域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农村区域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70%计。全县城镇污水处理量为13.23万吨/日,乡村污水处理量为1.05-1.26万吨/日。第31条 电力工程规划1、 负荷预测 预测近期2020年电力负荷36.7万kW,用电量11.2亿kWh。远期2030年电力负荷63万kW,用电量19亿kWh。 2、中低压变规划规划新建110kV变电站4座,即大那变、大凹变、化工变,南区变,总容量410MVA;扩建110

40、kV变电站2座,即白岩变、干坝变,新增容量80MVA。新建35kV变电站1座,即杨坝变,新增容量10MVA;扩建35kV变电站3座,总容量 25MVA 。改造和完善10kV配电网,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实现城网自动化。中心城区10kV配电网采用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网络结构满足N-1,县域各乡镇10kV电力线采用架空绝缘电线敷设至全镇各乡,电网结构满足N1原则,形成多区段多连接网,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配电系统自动化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城网配电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满足电能质量要求。110kV、35kV、各主要10kV配变电站及整个配电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

41、馈线自动化、变电站及用电管理自动化、生产及技术管理自动化。设备技术、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4、线路敷设 35KV、110KV、220KV、500KV 电力线路高压走廊宽度分别控制在12-20 米、15-25 米、25-35 米、70 米。 规划中10KV 电力线采用电力电缆,原则上沿道路的东、南侧布置,并列电 力电缆数量少于6 根时可直埋于地下,等于或多于6 根时,局部地段可置于电缆沟内,具体情况待施工设计时确定。 5、农村电网改造 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高压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对不符合高压线走廊要求的农房采取逐步搬迁,保障居民安全。 乡村主次干路供电线应统一规整,避免“天空蜘蛛网”

42、,村庄内主次干路应完善电力照明。有条件的乡村供电线路宜沿主次干路穿管埋地敷设。精品特色村供电线应采取地埋方式。 部分有条件的村庄可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进行供电。第32条 电信工程规划 1、市话预测 规划全县的电话普及率2030 年为35部/百人以上,市话的交换机容量2030 年为 8.75万门。 2、移动通信用户预测 县域内规划人口为54万人,移动通信普及率按85 卡/百人,则移动用户为 21.25万卡。 3、宽带用户预测 宽带用户普及率按32 户/百人,则宽带用户为8 万户。 宽带用户普及率按28 户/百人,则宽带用户为 7万户。 4、电信局 近期扩大网络通信能力及信息平台

43、规模,提高网络覆盖面和通信质量。中心城区设电信中心局1处,电信端局4处,程控交换机远期扩为26万门。 5、电信网络 提高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发展以IP为主导的新一代数据业务及高速互联网,实现光纤到家庭。加快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建设,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推动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县域。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 热点的全市无线宽带网络。到2030 年,全县WLAN 覆盖率80%。 6、邮政规划 根据邮政营业网点分布标准,按方便居民用邮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邮政局、邮政分局、邮政支局和邮政所三级邮政网络。到远期县域内规划设置邮政局1个,邮

44、政分局3处、邮政支局9个,邮政所128个。第33条 能源工程规划 1、燃气工程规划 普定城区以管道天然气和电能为主要能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能源,普及率为100%;白岩、马官以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电能为主要能源,型煤为辅助能源,普及率为100%;县域其它乡镇以液化石油气和电能为主要能源,型煤为辅助能源,普及率为100%;农村居民以液化石油气和电能为主要能源,型煤为辅助能源,普及率为100%。 设置天然气储配站1座;白岩、马官由县城天然气储配站供气;县域其它乡镇液化石油气由荣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供给。 城镇管网集中供气模式:距城镇较近、具备条件的村庄,采用城镇管网延伸的方式,逐步将其纳入城镇集中供气系统。 非城镇管网集中供气模式:其他村庄采用液化石油气等方式供气。 2、新能源使用 鼓励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县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70%。第34条 环卫工程规划 1、垃圾量预测 规划中心城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