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试析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关键词:中学 文言文教学 训话学 论文摘要:训话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决定了训话学是一门全新的、现代的综合应用的学科。作为其研究成果之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也不能只停留在掌握字词、了解句式、背诵篇目等较低的教学层面上,而应以中学教材中文言单元篇目为基本素材,辅以一定量的课外古代文献资料,向学生展示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和思路,进而训练学生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技能,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比照训话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力求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方面探索一条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三点启示:i.改进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的旧模式;2.引进体
2、验学习的新模式;3.大胆采用体现个性和创新的发现学习模式。 训话,包括训话工作和训话材料。训话工作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古代的经学家通过释经来传经。“以这种注释工作为基础,又发展出纂集与考证这两种更深人的训话工作”而训话学则是以前代的训沽材料和前人的训话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这门应用科学应当属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一个分部,但随着它所依赖的基础理论已改变面貌,其内容结构也相应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 “它即使不再更名,也已不再是旧训话学,而是一门全新的、现代的综合应用的学科” 。吕叔湘先生认为,训话学至少可分为四个部分: (1)一个字(词)的意义分析,包括平面的
3、和历史的这是词典学(lexigraphy); (2)通贯性的词义研究这是语义学(seman-tics); (3)汉语中的同源词(字)、通假字、方言本字的研究,以及与汉藏语系中个别的语言的同源词的比较研究这是语源学(etymology); (4)虚字研究(如经传释词)、释语序研究(如古书疑义修例)这是语法学(grammmar)。 由此可见,训话学以自己的成果充实了已有的现代科学和发展出新的现代科学之后,一门或数门新的学科将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并日渐丰富。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作为训话学成果之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并未减少,相反,新编教材(2000 年以
4、来各地高一、初一新编教材)较之旧教材而言,不仅增加了单元,扩大了文言文的阅读量,而且还要求学生积累较多的语言素材,并进一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既然训话学提供了一种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和思路,作为其研究成果之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也就不能只停留在掌握字词、了解句式、背诵文言篇目等较低的教学层面上,而应以中学教材中的文言单元篇目为基本素材,辅以一定量的课外的古代文献资料,向学生展示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和思路,进而训练学生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技能,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比照训话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力求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方面探索一条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改进传统教学中
5、接受学习的旧模式 训话学的产生得益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训话学的萌芽大约始于东周,至今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最初的训话不过是古代文献中偶或出现的训释形式,到了汉代,便发展成为系统的、完整的注释书和训话专书。训话也正是从古代传统的接受教育模式中受到启迪,并为传统的接受教育服务,因为“不论就着述的目的还是编写的方式来看,它都是经学的附庸。作为汉代古文大师贾边的学生、被称作“五经无双”的许慎,他着说文解字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播和解释古文经典。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采用了口头传播与书面传播两种方式。在口头传播中,古代典籍的艰涩费解,加上口头传播带来的遗漏和疏误,要经过传播者的口头解说才为受众(学生)所知晓。印刷术
6、的发明带来了书籍传播模式,提高了传播的速度和效能,但仍不能改变受众被动接受的传统地位。直至今日,传统的接受学习仍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推动下,许多教师对学习方式做了完整的计划和精心的组织,努力改进讲授技巧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加强直观教学与演示,运用现代声像技术与计算机强化讲述效果,力图借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听讲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努力使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配合” 。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大量的基本字词(实词、虚词)、句式、语法,还是需要教师通过接受学习的模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靠接受学习的模式,才能在
7、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记忆并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初步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也要通过教师的传授才能实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接受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根本上看,认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知识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以灌输为主,教师的“教”成为对学生的“注人” ,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势必“致使学生很少有参与、思考、探索和钻研的余地” 。接受学习使传播者(教师)与受众(学生)的地位高下与主动被动关系保持不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得到充分体现。一堂生动丰富的文言文接受学习教学课,尽管可以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地记忆文章内
8、容,尽管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简单的辨析技巧,甚至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念,审美情趣和哲学意识,但是,如果受众(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视野与思路的开阔,甚至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业潜能,也就无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终极目标。这与训话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也背道而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胆引进其它先进的学习模式便成为十分必要。 二、引进体验学习的新模式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学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体
9、验学习的基础是在反复实践过程中的内省体察,是通过学习者不自觉或自觉的内省积累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情感,认识外在的世界,所以它必然是种个别化的学习,它的学习效率更高,质量也更高。从某种意义而言,训话也是一种体验学习的结果,它是研究者(着作者)还处于学习者地位时通过反复的内省体察,运用形成的学习技能,达到认识外在世界的结果。例如,大量的、有系统的训话材料是因为研究者依照自身内省体察各自从某一角度而汇集聚成最早的纂集:尔雅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 说文解字依据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 释名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方言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前人的这些成果,无一不是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检索出有价值的信息,或
10、在不同的着作或篇章中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而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矛盾,伴以大量的联想、提取、建构、解构的思维活动,不断修正、处理、确认,使信息符号与个体头脑中的信息符号以至记忆表象结合起来,从而接纳理解新的信息或修正固有认识,最后成为个人认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学文言文教学当中,体验学习主要体现在通过技能技巧的学习来深化其学习成果,并通过反复实践来强化内省体察,从而形成研究和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为指导学生学习推断文意,阅读篇章,可以引进和采用“以义求义”的判断词义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形成持久而固定的阅读古代文献的技能技
11、巧。例如: (1)利用语境的限定判断词义 “既驰,三辈毕,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根据语境,上文“三辈毕”说总共是“三次” ,上文“一”作“一次”解,推断“再”为“两次”而非“第二次” 。 (2)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词义 “不稼不墙,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 根据诗经创作和反映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奴隶尚未意识到其劳动成果被剥削,故“取”不译作“霸占” ,而作“占有、取有”解。 (3)利用特殊的表达方式来推断词义 越者,或以舟,或以车,虽异路,所极一也。 ”(淮南子) 根据训话学中的“互文”(非修辞学的“互文”)为避免重复,在同一语境中,用同义词互训的原
12、理,推断出“跳”与“极”同义,都作“到”解。 通过以上反复的实践和内省体察,可以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技能技巧,为继续学习古代文献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基础。 高考为了加强对学生体验学习能力的测试,在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提出了三点要求:(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并能提炼表达,或对选项的表达加以正确的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与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人某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些都要靠学习者通过反复实践,通过自身内省体察,通过体验学习,才能将其准确地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