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0486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试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论文摘要: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新型农民的培养得依托农村职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定位、办学经费、教育能力、办学模式、科研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势必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能力,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农村职业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影响我国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规划,涉及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可见,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非常多。我们在此无意也无力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作系统而全

2、面地分析,仅探寻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 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蓝图已经绘制,但农村职业教育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诸多方面仍然未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要,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综合来看,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至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办学目标定位“离农” 毋庸置疑,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农”服务,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留农守土型” ,即直接为农业的发展培养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二是“留农离土型” ,即为农村社会培养从事非农产业的技术、经营、管理型人员;三是“离农离土型” ,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换言之,社会主义新农

3、村建设既需要传统的农学、植保、园艺和畜牧兽医等农业类技术人才,需要如农业科技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专业人才,也需要技术和经营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农民能够“异地”和“异业”转移。当然。作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坚持“以农为本”的办学定位。然而,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目标定位“离农”趋势正愈演愈烈。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经历了由 20 世纪 80 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到90 年代后期的逐渐萎缩时期的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进入 21 世纪,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令人担忧。其规模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却不断缩水,很多农林类职业学校也难以为继,出现招生困难、办学

4、困难以及效益不高的状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整体“位移” , “离农”趋势日益明显。表现在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开设的专业往往普遍具有“离农”倾向,大都走城市路线,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出农村职教的特色。例如,目前很多农村职校千篇一律开设诸如电子、计算机、模具加工等专业,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几乎“绝迹” 。在高等教育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 O.37,而数控、机电类专业教育则占到 63.2。体现不出新农村建设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的新要求,也跟不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的新形势变化,一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兴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很少开设。这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与当

5、地农业发展脱节,更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脱节,为“农”服务的功能单纯体现在“剩余劳动力转移” 。而这种以“离农”为己任的农村职业教育,失去了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务农”的本质。无疑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需求,从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渐行渐远。 二、办学经费“短缺” 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相对而言,职业教育无论是硬件建设或软件建设都需比普通教育具有更高的投入,职业教育是一种成本更加“昂贵”的教育;另外,农村职业教育由于服务面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相对而言,其事业性特征更为鲜明。因此。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投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职业教育性质和功能认识的不足,职业教育长期遭受

6、“冷遇”和“偏见” ,对职业教育投入明显低于“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投入,也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而在各类职业教育中,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更加低位的教育类型,更容易被投资主体忽视和冷落。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向前者倾斜的现象;二是教育的总体投入不足,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更小,甚至是已经拨付的经费也存在挪用现象;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从农村教育附加费中切块和农村集资改善办学已经停止,而地方因为财政紧张也无力加大投入;四是投资渠道也过于单一,农村教育主要仍然依靠国家财政性拨款,民办的农村教育微不足道,农村职业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

7、的能力薄弱;五是县及县以下地方财政一般又没有职教专项经费,致使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没有一个稳定的来源。除了欠缺“人和”这一因素,职业教育还有着“地利”上的先天不足,由于远离大都市、大企业、大财团,很难有机会接受多渠道的“接济” 。凡此种种,都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严重短缺,制约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财政资源。如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 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解囊” ,用于资助职业教育的发展;从 2006 年起,城市教育费附

8、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 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 30;各级政府还必须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另外,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上种种,貌似农村职业教育已经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但有些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或比较模糊,致使各级政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灵活” ,结果政策规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依然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另外,由于对职业教育属性认识不足并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社会组织及个人对职教的资助非常有限。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