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0466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试论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农村初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多角度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为学困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态度。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英语“学困生” )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怕学英语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各班级的英语“学困生”人数明显增加。笔者在近六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此深有感触。一小部分学生小学英语基础就没打好,升

2、入初中时英语成绩就已经不及格甚至更低。还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初中时英语还能跟得上,但到下学期或升到初二以后成绩渐渐下滑越学越差,直至后来干脆放弃英语学习。这种现象近年来尤为突出,近几年学困生比例大大增加。本文就笔者从事六年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 (一)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不融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英语教师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在教学方式上不注意学生的感受,出现公开批评学生、甚至辱骂学生等行为,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并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不喜欢上英语课,成为这些学生学习英语学

3、困难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课堂上很少提问学困生,甚至对他们的作业批改也较马虎。任其发展,使学困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3.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一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是单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教学,从而一味用灌输的方法、填鸭的方式,教学方法单调。由于条件限制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喜欢英语而不学。 (二)家庭因素 1农村家庭家长传统观点和家庭教育方法。在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对于英语家长基本不懂,教学是学校是教师的事。作为家长,主要任务是多赚钱提高子女的物质生活水平或提前给子女多存点钱,所以大部分家长只

4、顾自己的工作而对于子女的学习情况却很少关心。家长的这种传统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当得知子女的成绩较差时部分家长不时大声训斥就是棍棒相加,这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使子女产生了逆反心理。 2特殊的农村家庭生活环境。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中的学生的生活条件要差一些,甚至个别学生的家庭条件应该说是比较艰苦的。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朱,他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与他年迈的奶奶两人。他不仅要承担所有的家务更要照顾好他年迈的奶奶,每天基本上没有时间温习功课,加上他本来英语基础就少好所以英语成绩一直没有进步。类似这种情况的学生基本上每年每个年级有

5、。 (三)社会的因素 电脑、游戏机、电视节目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课余时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温习当天的英语课,完成英语练习题。在部分农村村风、民风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麻将档,对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个别学生也染上了这些不良风气,无心向学,导致了农村初中出现大量英语学困生。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性格原因阻碍着学习的效果。 1内向型。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不怕害羞,但在农村初中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造成他们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 。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

6、,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这些学生本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难记住,成为“学困生” 。 2好动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课外贪玩。初学英语时,他们的成绩还跟得上,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加大,成绩逐渐跟不上,而跟不上后便失去信心,以致最终成为“学困生” 。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绩的对策 1.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而每个“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因人而异,如果一味地以一种模式去教育不同的“学困生”是行不通的,只有找出其各自不同的原因,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辅导。如对于家长漠不关心的学困生要加强同其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要改变某些家长的传统观念。对性格内向的“学困生” ,教师要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往,交流感情。对好动型的“学困生” ,要使其转化,须先要感化。教师应以包容之心,多与他们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