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中国模式”试论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中国模式”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中国模式 论文摘要“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等因素驱动下,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产生了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经过试点、扩大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清晰,即高职教育“中国模式”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视野看,中国高职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动态发展模式,育人功能是其最大特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
2、才,走区域化、国际化、终身化发展道路是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其提出的要求。 一、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高职教育“中国模式“的形成 (一)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短期职业大学的兴起 二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各发达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1969 年,联邦德国颁布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 ,加强了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力,确立了职业学校“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法律地位。美国军人职业技术教育大大促进了本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3、,美国社区学院和两年制职业学校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从1963 年的 701 所迅速增加至 1977 年的 1944 所。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 ,推动了企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也得到了恢复。英国政府从 1956 年到 1972 年共组建 30所多科技术学院,促进了本国高等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受发达国家大力兴办各种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为中职学校培养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0 年又产生了有现代特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短期职业大学。其规模发展很快,据统计,1980 年到 1985 年,我国各地方或行业部门共建立短期大学 0 多所。这些学校
4、借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中等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经验,接受世界银行培训和贷款支持,并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走读、自费、短学制、职业性、不包分配”的特点圆。职业大学的出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气象,改变了高等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风气。80 年代初期,这些学校通过国际合作和校际协作,探索研究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政府重视不够等原因,多数职业大学办成了“压缩式”本科。 (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末: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中国高职教育试点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范围内经济萧条,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质疑,加上职
5、业教育成本高而收益低等问题,使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80、90 年代,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法规,促进产教结合,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管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同时,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也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60 至 80年代,世界银行在职业技术教育投资方面的借款占其所有教育投资的 5060。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1989 年该组织大会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 ,提出了世界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1994 年,欧
6、盟委员会发表增长、竞争力和就业白皮书,指出职业教育是变化中社会的催化剂,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减少失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1994 年 l2 月,欧洲理事会通过决定,实施为期 5 年的“达芬奇”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 受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1985 年中国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学校等 3 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1991 年又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试办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这些学校借鉴北美CBE 教育理论,探索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90 年代中后期,这种职业能力教育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得到广
7、泛认可和推广。199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这是在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举措。从 1994 年至 1999 年初,开展高职教育试点的高职学校、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达到了 580 多所,其中主要是成人高校。 (三)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与高职教育“中国模式”的形成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国际组织、区域性
8、机构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 2l 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 年 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认为即将到来的 21 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的时代。新的发展模式以人为中心,注重环保,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和平文化,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和教育的全纳性,向人民授权,推广和使用新技术,培养创业能力和自立能力,促进继续和独立学习。大会通过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2l 世纪展望 ,呼吁各国改革职业教育,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衔接沟通的有效机制,建立开放、灵活和面向学习者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加强产教结合,增加投入,开展全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