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普遍用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实施、案例的分析、案例的总结四个环节展开的。 案例教学法是上个世纪 20 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倡导,后来又广泛运用于医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后,陆陆续续地运用于教育界,上个世
2、纪 90 年代引入我国,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着;教学过程不再是授之于“鱼” ,而是授之于“渔” 。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不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要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
3、是引导者。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其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就是这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案例教学法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 那么,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呢?一、案例的选择 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
4、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材中的案例 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教师收集的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案例要有针对性,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案例的选择,必须要精炼、典型、能够切中要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自己所在学校中职生的特点,收集了一些本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成功就在眼前,离
5、他不远。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收集案例时,我收集了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大量案例,进行汇总比较,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编写、设计,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时,我收集了本校 94 级学生小华通过努力,发现长处,挖掘潜能,由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的见习生成长成为信贷部副主任的故事。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时,我收集选用了本校 2000 级学生小张通过不断地提高
6、自己,发展自己,最终从一家小型私企普通的分析实验员,成为新疆哈密一家大新国企中心实验室的骨干实验员的故事。在讲授“职业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时,我选用了发生学校对面卡子湾幼儿园院长小玲立足实际,合理规划,将一家频临破产的小幼儿园发展成为卡子湾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幼儿园的故事,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如何组织,如何终结,如何在分析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进行合理简要的分析,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的导入案例。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眼神、情绪中扑捉相关的信息。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引导;适时地组织;不断地调整;循序渐进地渗透。使学生在老师的悉心策划下,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要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要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和及时的鼓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