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研究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研究【摘 要】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二十多年,经历了探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试图把县域这个相对封闭的,能独立完成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小系统作为研究单元,根据我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影响县域中小学内部体制改革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县域 中小学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策略 回顾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走过的二十多年的
2、历程,它经历了探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实践中遇到障碍重重,甚至出现了“高原现象” 、“瓶颈”问题。从地域层次上来看,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比县级城镇、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入。特别是 2001年 5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明确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重大调整和改革,它要求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在县域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运行体制来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做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基于这个原因,本人试图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一个县域作为相对封闭的
3、母系统,采取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根据教育管理理论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台儿庄区施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关于完善和深化县域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更好更快地实现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教育目标。 一、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艰难历程。大致经历了探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从 1979 年到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前是改革的探索、初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标
4、志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地都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从 1985 年到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前是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促进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由点到面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普遍试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的是单项改革,有的是区域性改革,有的是整体改革。此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发展、不断完善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993 年 2 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出台,针对我国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足,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导改革沿着正确方面不断推进。 台儿庄区是山东省的南大门,苏鲁接壤地,在山东省一百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土地面积都
5、是较小的。全区现有中学 14 所,小学 60 所,学生 36345 人,教师 2967 人。从台儿庄区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来看,改革起步较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 年月之前改革动作不明显,属于观望阶段。1999 年到 2001 年底,全区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等“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整个改革以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为根本目的,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突破口,抓住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两个中心环节,打破了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僵化局面。全区的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区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
6、勃的景象。这两年是大动作、快发展的阶段。2001 年以后,改革出现了“高原”现象,突出表现在编制卡死,人员紧张,难以流动,落聘人员难以交流,甚至出现了落聘人员离开了责任重、待遇低的教师岗位,却进了责任轻、待遇高的机关单位。在一些学校严重缺编,学校自聘一些师范类毕业生,既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又不利于调动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由于我国旧的人事制度,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并有利于当时的计划经济的发展,但与今天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已不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人员任用及工
7、资分配等领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长期套用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致使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活力。在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及时进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2适应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到 2001 年重新确立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县域内还没有跟上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教师的流动上仍以镇为单元,镇内流动畅通,镇与镇之
8、间缺乏交流;县(市、区)直与乡镇不存在交流。另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同一个县域内工资标准不一致,乡镇工资低于县(市、区)直的工资,福利待遇也不相同,挫伤了乡镇教师的积极性。 3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教育的强调,呼唤着义务教育应该从目前的乡镇一级的基本公平,加快向县(市、区)一级的基本公平过渡。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是实现县域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而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师
9、资的均衡就谈不上教育的公平,而师资的均衡是不能靠行政命令来解决的,必须靠一套有活力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手段产生。这就需要在县域形成一个优胜劣汰,优劳优酬,城乡交流,落聘培训,上岗竞争等一系列的用人机制来促进县域师资的均衡。 4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免除杂费和书本费,基本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中央和省财政投入极大。这是经济上的惠民,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侧重于教育教学质量,能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特别是在县域内能不能让城乡的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之
10、所在。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招生考试制度、评价制度不断改革的今天,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需要。 5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现代化的考验。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如何与世界接轨,我国的教育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配置和使用,如何适应国际化的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来重新制订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运行规划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了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迎接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在新一轮赶超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头戏,人财物的配置、管理自成系统。因此,深化县域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基础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