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谈教学设计之我见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成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的化学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制定了“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以观念和方法教育为主线,以知识内容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 ( 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
2、学必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高层次的科学素养教育,同时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必修课程的这两个任务决定了必修模块的内容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大量的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内容。其中有些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还有一些是隐含在知识内容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是必修化学教学的重要问题。1、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学观念和方法。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观念和方法的要求有很多,但是这些化学观念和方法不能孤
3、立地写在教科书中,教科书总是将化学观点和方法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必修模块教材书,不论哪一种版本,都是以化学观点和方法作为贯穿整个教材的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理解教材中所组含的化学观点和方法, 而不是单纯地为讲解知识而讲解知识, 甚至根据多年的教学习惯, 武断地说 “现在的教材很乱” 。2、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来整合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方案时,必须以化学观念和方法教育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每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这些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 1 专题 1中的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节,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与旧教
4、材没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在教学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配制溶液有几个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些步骤。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告诉学生所有的定量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物质的数量准确。然后运用这一原则来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1) 为何在准确配制溶液时要使用容量瓶,而不用我们熟悉的量筒?2)为什么必须冷却溶液?3) 为什么要用玻璃棒引流?4) 为什么在定容时要改用胶头滴管?这样,将操作的细节作为原理的运用,学生更容易掌握,而不是背诵实验步骤。二、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
5、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必修模块的教学,因为学生只接受过一年的化学启蒙教育,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1、在实验探究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尤其是苏教版的教材,不少探究实验在课本中没有给出实验现象,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
6、空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并不等于探究课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地实验。由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定的,同一个实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探究课中应该给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集中观察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象,这对一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澳、碘的提取时有一个活动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 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明白,关于反应中生成的溴单质或碘单质的存在形式、 四氯化碳对溴单质和碘单质的萃取等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
7、点,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中的说明笼统地说观察实验现象,可能学生会遗漏一些重要实验现象,最终导致无法正确地获得知识。因此可以在实验前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在三个地方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2)加入少量 CCl4 后观察现象并记录; 3)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并记录。通过第一个现象的观察,让学生领悟溴单质虽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反应生成的溴单质以水溶液的形式存在:第二个现象让学生明白 CCl 4密度比水大;第三个实验证明只有充分振荡才能使溴单质溶解在 CCl4 中,没有振荡,就不会产生此现象。这样,通过实验前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提出观察要求,促使学生更认真地探究某些重
8、要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在理论讲授课中注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必修模块中有不少的理论课,理论课的通常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不能将教师的讲解变为“满堂灌” ,而是要在理论课中精心策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制定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尽可能少地投入教学时间,却有比较好的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要想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比较高的层次,显然用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是无法实现。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教师认识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
9、胆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有合作、讨论的话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生动有趣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同时,还要考虑在课堂上给出多少时间供学生讨论,讨论的时间太短也无法实现讨论的价值。对于那些学生不需要讨论独立思考就可完成的问题或再讨论也不可能有结果的问题,在教学程序上就不宜设置成学生讨论。例如,在化学2的元素周期表中,有这样一个“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在找出氮、硫、钠、铝、氖等元素在周
10、期表中的位置后,要求学生小结出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而对于像共价键、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等内容学生就无从讨论,只能用讲授法。2、要精选探究的内容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要探究一番。因为有些内容学生不必探究,只要阅读课本就明白的知识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些内容可能探究起来很费时,在教学时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探究或只探究其中几个关键点,以提高教学效率。3、要注意研究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必要性新课程倡导使用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中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用得恰到好处。 例如,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原子
11、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可以用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工业生产过程等等。但是,不见得每一节课都得制作课件,因为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理解,教师不必花时间制作课件。另外,化学实验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的,因为,多媒体毕竟是虚拟的,而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动手实验却是真实的,学生的真实体验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手段代替的。简而言之,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制定要以是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原则,在整个必修化学教学课时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更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总之,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 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探究 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