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031315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州一中 201520162 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试卷地 理(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 ( 选择题 ) 和第 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I 卷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题每题2 分共计 50 分。第 II卷为非选择题, 共计5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5 8 页)。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共计50 分)读图 1,回答 1 4 题。1图中和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图 1A地形、水源B水源、气温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2图中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A太阳能、生物能B 风能、石油C 太阳能、地热能D地热能、天然气3图

2、中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所示山区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图中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D山地畜牧业滩羊图 2 表示某产业部门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回答 5 7 题。5该产业部门属于A技术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图 2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6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该产业向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国家转移B国家出现经济衰退C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国家D占

3、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7有关地区的国家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的国家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B地区的国家侧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C地区的国家成为地区的国家研制产品的加工装配地D地区的国家可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产业结构读图 3“我国沿30 N 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8图中图 3代 表 的分别是A年太阳辐射量 7 月均温地势B地势 7 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C 7 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地势D年太阳辐射量地势7 月均温9曲线在 b 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温低B云量多,反射强C距海近,水汽多D纬度低,对流旺10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

4、季,其主要原因是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图 4 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1 12 题。11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C高。回答 8 9 题。三 条 曲 线地 理 事 物图 4寒地带D温带季风区12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B 塔里木河C松花江D淮河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 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 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783 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 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

5、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第13 16 题。13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和下渗引水灌溉ABC D 14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减少15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大B冰雪融水量不足C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D围湖造田16

6、 1998 年长江汛期流量比 1954 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 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ABCD图 5 为“沿 106.5 E 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 ,分析完成 17 20 题。17图中地形区为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8关于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图 5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19.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

7、气候区的分界线C为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20有关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下面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完成21 24 题。21在该地区修 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A缺氧和冻土问题B沼泽和草地问题C沙丘和戈壁问题D溶洞和暗河问题2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23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降水丰

8、沛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24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公路和铁路沿线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图6 台湾省水系图,完成第 25 题。图 625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短小流急、水力丰富的特点,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A岛屿面积狭小B地形以山地为主C降水丰富D森林覆盖率高第 II卷(综合题,共计50 分)26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材料一: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 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 世纪末,面

9、积仅剩下2625 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 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 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 1996 年 7 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 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1954 年能蓄水314 亿立方米, 1983 年能蓄水187.4 亿立方米, 1998 年只能蓄水170 亿立方米。材料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4分)(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

10、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6 分)27. 读图 7 “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1)简述 R图 7河主要的水文特征。( 8 分)(2)说明图中L 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的主要原因。( 2 分)(3)说出河西走廊有色金属工业密集,但酸雨少的原因。(2 分)(4)近 40 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高。分析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6.5 米的速度升( 8 分)28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读图8“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图

11、8(1)A 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6 分 )(2)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分)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6 分 )兰州一中2014 2015 2 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试卷地 理(文科)答题卡第 I卷(单项选择题,共计50 分)题1234567891111号0123答案题11

12、1111222222号456789012345答案第 II卷(综合题,共计50 分)26. ( 16 分)(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4分)(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6分)(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6 分)27. ( 20 分)( 1)简述 R 河主要的水文特征。 ( 8 分)( 2)说明图中 L 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的主要原因。 ( 2 分)(3)说出河西走廊有色金属工业密集,但酸雨少的原因。(2 分)(4)近 40 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 米的速度升高。分析说明祁连山冰

13、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8 分)28. (14分)(1)A 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6 分 )(2)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分)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6 分 )兰州一中 2015 2016 2 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试卷地 理(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

14、I 卷 ( 选择题 ) 和第 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第 I 卷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题每题2 分共计50 分。第 II卷为非选择题 , 共计5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5 8 页)。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共计50 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CBBADCBDD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ABBBBCABCDD第 II卷(综合题,共计50 分)26. ( 16 分)(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2分)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2分)(2)自然原因:暴雨致使长江洪水进入,

15、泥沙淤积(2分)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 2分)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2分)(3)上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 分)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3分)27. ( 20 分)(1)流量小( 1 分)水位季节变化大(1 分)汛期出现在夏季(1 分)冬季常断流(1 分)有结冰期( 1 分)流速较慢(1 分 ) 含沙量较小(1 分)可能会有凌汛(1 分)(2)此河段多流经峡谷地区,落差较大(1 分);且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1 分)。(3)深处内陆(1 分),降水少(1 分)。(4)河西走廊深居内陆,降水稀少,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主要水源(2 分);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2 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 分),生态环境恶化。 ( 2 分)28. (14分)(1)夏季高温多雨(2 分)日照时间长(2 分)土壤肥沃((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2 分)(2) B( 2 分)3 分)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