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多媒体对小学生心理成长因素之影响图们市第四小学 邓茹皎大多数家长都认为,今天孩子的成长就是明天的成才。但是,在这样一个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成才并不等于成人,只有先成人,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好人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学校、家庭“心育联盟”(一)家庭教育我们有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的是知识,关心的是分数,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作业完成了就好,平时有的家长,遇到老师的第一句话
2、是: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孩子回到家,也是问课堂上有没有听讲,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什么?等等,如果真能这样,也算不错了,然而这种关心是不全面的,我们还要关心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如何做人。我在给孩子上课讲的一个故事中,一位老者接受记者的提问“您的一生中,在哪所学校学到的知识最重要?”老者回答:“幼儿园” ,记者很疑惑“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 老者这样解释:“幼儿园老师总是教育我们,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好,做错事要表示歉意” 。所以,教人德为先。而说起家庭教育,自然就会想起“打、骂、惯、任” 。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一个自尊心从小受挫折、
3、缺乏自信的人,这样的孩子,还相信他会主动要求自己上进吗?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1、给孩子“松绑” ,给他们磨炼自己的机会。现在的社会,普遍现象是独生子女偏多,自从有记忆开始,家长就要求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说孩子像一头牛,过早的给上了笼套。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出了这个学习班的门,进了那个班的门。由于孩子学习,好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长久孩子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家长要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维力,
4、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经常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 ,听孩子讲,讲给孩子听,这样做既解决了孩子学习中的难题,又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能为家庭生活增添乐趣。作为家长,平时还要多和孩子谈心,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孩子的认识能力 、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建立“悄悄话信箱” ,用以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在学校教学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心理教师的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定期查看“悄悄话信箱”
5、里的信件,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还可以用心理测评软件、心理手抄报的形式,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效利用学校多媒体对小学生心理知识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还不行,还必须家校结合,建立有效的心育联盟, 共同关注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实施合力教育。学校可以定期为家长举办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家长培训,内容可以是:如何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心理矛盾等等。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缩短和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的做到学校、家庭“心育联盟” 。二、教师
6、的角色扮演(一) 、好朋友和学生进行倾心谈话在校园里,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往往要超过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还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如果想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状况,要经常通过与学生倾心的谈话交流,才能获得和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和学生之间不只可以是师生关系,我还会以朋友身份,和我的学生来谈心。有很多学生上完心理课,有种身心得到真正放松的感觉,因为有很多不能说也不敢说的话,在心理课上,都能说出来。事实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师生关系的改变,他们认为,只有朋友之间,才可以有真诚的、以心交心的谈话。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倾
7、心谈话中,把自己的坦诚、信任、关怀、体谅和期待的复杂情感通过双目传播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共同取得心灵的沟通,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和烦恼。(二) 、教育家互助也是一种手段埃里克森在周期中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勤奋对自卑,就是针对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慢慢学会与其他人竞争,从学习成绩上,大家欢迎的程度上,引起老师的注意都为了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有时的失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适应的情感,从而会对自己天分和能力产生了过低的评价而产生自卑。而此时,老师一个适当的鼓励和帮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的同时,还会提高他们帮助别人的能力。
8、(三)治疗师在团体氛围中关注群体成长在心理群体教育方式过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在分析个案时,学生参与情境,与当事人一同感悟,在体验时能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融入情境的前提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式教育,因而是一种德性的熏陶,是认知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体验的教育,知行并重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三、对于学生的不良情绪,要正确引导家长和老师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会给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只要学生分数、名次稍有落差,就呵斥子女,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
9、碍学习。要消除这种不良情绪问题,首先要矫正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分清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例如:“自尊心”与“虚荣心” 、 “自豪”与“骄傲”等等。第二,在一定条件下,教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希望才能被点燃,从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四、真诚体验,爱心感化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常会出现片面、偏激等错误倾向,这时教师不要断然否定,而是重在引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当学生有过失和错误时,只要我们善做有心人,把自己当春风、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感化学生,相信再坏的学生也会因老师的真诚而变好的。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而小学教育是整个系统教育的基石,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使心理辅导活动更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那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都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