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009071 上传时间:2021-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课

2、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说课。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信奉、违背、胆大妄为、固执、惊讶”等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再就是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

3、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三、本节课的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 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四、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因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他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 所以这一节课教学方法是:讲授法、问题探究发、读书指导法,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五、教学相长。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教学指导学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我本堂课指

4、导学生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可编辑修改 -。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六、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伽利略是 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喜欢提问题,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有的连老师也很难解答。他还喜欢和同学展开辩论,大家称他为“辩论家”。17 世纪,距离现在已 300

5、 年了,那时候科学还没有现在发达,人们非常信奉也就是非常相信一个大哲学家的话,他的名字叫亚里斯多德。那时候,人们把他说的话当作真理从不敢怀疑,而伽利略却大胆怀疑亚利斯多德的话,他不仅怀疑,还用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亚里斯多德的话是不对的。伽利略怀疑亚里斯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人物展示:本节课分四个环节:一、初读课文,归纳段意( 1) .边读边想伽利略怀疑什么,怎样试验,结果怎样。根据这样的情节,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 把课文中写伽利略大胆怀疑、大胆试验的语句画下来。 3. 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二、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

6、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三、深度阅读: 1、研读文本,感受“怀疑”之勇敢 .2、思考:伽利略的疑问是什么,请学生读相关句子。 3、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总结全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学说真理产生怀疑,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了亚里土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 然后走上比萨斜塔把结论公诸于世。 课文表现了伽利略独立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和宏大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 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 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

7、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五、 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如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重的先着地同时着地至高无上胆大妄为固执-可编辑修改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5 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下面我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 主题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篇文章讲述了 17 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

8、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先写伽利略 ,再描写亚里斯多德。 第二部分抓住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 写出了伽利略同这位理论权威挑战的全过程, 最后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照应文题,结束全篇,形成了一个圆合自如的完整结构。二、设计理念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点燃的火把。 ”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采用了 “学 议 练”结合的教学模

9、式,以学生读、说、议、写、画,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三、说教学目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文本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如下:1 结合具体语境认识3 个生字 “违、妄、执 ”,辨析 5 个多音字 “着、的、当、更、为 ”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 组形近字 “辩、辨、辫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内容。3 联系上下文理解 “信奉 ”、 “胆大妄为 ”、“固执 ”的意思,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并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初步体

10、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四、说教学重、难点:1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说话和写话能-可编辑修改 -。力。2 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并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五、 教学准备1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主要成就,了解伽利略所处的社会背景。2 教师准备简单的教学 课件 。六、 说教学流程根据课文文本的特点、中段阅读教学

11、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版块的教学:(一)名言引路,走近 “伽俐略 ”; (二)整体感知,初识 “伽俐略 ”; (三)情境体验,感动 “伽利略 ”。下面我将着重说说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首先,我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以名言谈话引路,先猜作者而后揭示并介绍名言作者,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主人公伽利略的距离,情感上有一种自然的亲近,学生无论从知识还是心灵都得到了一次熏陶和感染。这样的引入,水到渠成。其次,在 “整体感知,初识 伽俐略 ”板块中,我以本课的词语为平台,为学生架设一个有梯度的训练提升空间。第一组词语是本课中一些

12、难读的多音字,重点指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正音、纠错,读准字音。第二组词语让学生自己辨析三个同音字 辩、辩、辫,共同归纳辨析形近字的方法,最后运用这 3 个词语介绍读书时代的伽利略。第三组词语是本课中一些带生字的词语,因此让学生读好很有必要,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些词语的帮助和启发下, 回顾并尝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虽然有一定的难读, 但学生通过 “跳一跳 ”摘到的果子格外具有兴趣,体验到的成功分外激动。本课的词语教学是一大亮点,打破了传统词语教学的方式,把词语组块归类出示,将词语与课文内容整合,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进行到底,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做了有效的处理。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完

13、成后,此时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脉,找到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争论的焦点,引起学生质疑: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谁是胜利者?教师用语言过渡 :让我们这群 21 世纪的孩子们一起跨越时光隧道, 亲临当时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 去见证这个伟大的实验吧。叶圣陶先生说过: “入境始于亲 ”,这样的过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编辑修改 -。最后在 “情境体验,感动 伽利略 ”板块中,重点抓住第 5 自然段的两句话: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和 “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听到这样的议论所产

14、生的疑问或者感想,重点突出伽利略的胆大妄为和固执己见。对比细读第2 自然段: “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知道亚里士多德那个时候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伽利略的行为既同情又敬佩,在写话的过程中才会真情流露,情动辞发,而不同人物的身份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又是一次在特定情境下语言的灵活运用。通过对围观人物言行的侧面描写,伽利略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起来。最后教师恰到好处地引用伽利略的另外两句名言: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

15、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这既是对学生心目中的伽利略形象的一次质的提升, 又是对课始的一次呼应, 还是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一股巨大的动力,起到的 “一咏三叹 ”的效果。七、 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预设如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重的先着地同时着地至高无上胆大妄为固执板书看似简约但不简单,通过对比理清文章脉络,通过对比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地位,通过对比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力图让语文教学“味正情浓 ”。正像叶老说的:既要有语感的敏锐,既要从语言文字去揣摩,又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得到增量, 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 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