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005211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完整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 10 个十是() 10个一百是()12个一百是()50 个十是() 500个十是()420个十是()2、 20530647010063200500 3200612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 40020得数是多少呢?预设 1:根据 42=8,推算 40020=8000预设 2:根据 400 2=800,

2、再算 800 10=8000预设 3:先算 420=80,再算 80 100=8000(2)比较异同,优化算法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归纳:只要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预设 1、先算 213=63,再推算 210 30=6300预设 2、先算 210 3=630,再推算 63010=6300(2)优化算法: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3、小结:几百几十数与几十相乘,先乘0 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乘法40020=800021030=6300先乘 0 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 元,玉米每袋 21 元,大米每袋 29 元2如果各买 3 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3.如果各买 15 袋呢?预设: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4:买 114 袋谷子需要多少钱?114235、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的数去乘

4、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3 、学校组织夏令营,共有412 名同学参加景点公园海底世界游乐场博物馆门票单价(元 /12462118人)估算的价钱4、思维训练: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 看成了 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 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1、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四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1 1 4 2 33 4 2 1143 的积2 2 8 11420 的积2622第三课时、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一、复习导入

5、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 6050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2、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3.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4.可以先用0 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2、拓展练习:49080=3、即时练习2204010670360255801245018重点提醒:36025的末尾的0 的个数,360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却有3 个 0?为什么?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34021=小结:先用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6、、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同学们为了保护大天鹅,购买了许多过冬的饲料,在运输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系要我们来解决。(出示情境图)2、搜集信息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每袋饲料 46 千克,买了 250 袋,用载重 9 吨的小货车,一次能运走吗?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这么多饲料一共重多少千克?预设:这么多饲料大约有几吨?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方法1、探究估算的方法(1)要知道用载重9 吨的小货车,一次能否运走,就是看买了多少饲料?怎样列式?25046师:同学们想用什

7、么方法计算?预设:我想用竖式计算;我想估算;我想口算、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题目只要判断能否一次运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算。(板书:估算)(2)独立探究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估算方法大约有六种(4)验证,总结方法刚才大家估计出了许多结果,有的认为能运走,有的认为不能运走,到底是什么结果呢?你们认为哪种结果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哪种估算你认为最合适?谈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估算的方法很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如刚才一题要判断一次能否运完,

8、我们可以把数看小一些去判断,这样的方法叫“估小法”。(5)像这样的情况,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预设:仓库里能装多少货物?油桶里能装多少油?.2、感悟估算的规律每袋饲料 380 元,买 12 袋饲料大约要带多少钱?(1)交流估算方法(2)引导对估算结果做出判断(3)你认为哪种结果最合理?预设: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因为购物时最好要多带点钱,所以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合理。师:是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估大法”。(4)总结估算规律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来验证一下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5)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下

9、面的问题应该怎样估算?售票问题怎样估算?(估大法)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每人49 元, 104 人一共大约多少元?买票的问题又该如何估计?(估大法)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 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 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 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法)三、拓展应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1、解决坐座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比如自主练习第6 题2、解决购买火车票的问题完成自主练习第7 题3、完成自主练习第13 题四、课堂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0、估小法估大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程理念。随着问题解决的展开,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估算的方法,而且能对估算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发展了数学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练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到了学习估算的必要性。第五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4142 页相关链接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

11、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难点:灵活运用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 2014、10、 17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大米每包包,一共多少元?生: 82=16课件出示:如果买20 包,一共多少元?生: 820=160课件出示:如果买200 包,一共多少元?生: 8200=1600课件出示: 242=122=62=8 元,妈妈买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一、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独立思考。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2、小组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

12、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3、组间交流。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

13、怎么办呢?2、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然后看,你写的算式符合我们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师:你举的例子符合发现的规律吗?把你举的例子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展示3、总结规律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大家的发现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所以说是一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积的变化规律。师:把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4、总结、学生交流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师: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会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吗?试一试练习:教材自主练习1-5 题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14、收获?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82=16242=48820=160122=248200=160062=12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就乘几或除以几。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借助情境出示了例题中的两组练习题,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让学生去尝试继续写算式,感知规律,学生经历了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的过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第六课时、回顾整理教学内容: 434

15、6 页,回顾整理,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2、让学生初步学会知识的梳理与复习的方法,在自主复习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3、在纠错行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剖析自己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 2014、10、 20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1、揭题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课。(出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师

16、: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些什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问题?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或者是还需要帮助的地方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初步内化知识结构。二、感悟,掌握计算方法1、估算,口算师:小明同学学了本单元,就写了篇数学日记,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1)出示教学日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体会: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之后,我觉得这个知识在生活中太重要了,读书写字、解决数学问题、购买生活用品. 时时刻刻都需要他。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口算能使人思维灵活。怎么口算呢?例如13040 ,先算 134=

17、52 ,再添两个零就行了。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在计算时更灵活、更快;估算是口算的好伙伴。它和口算差不多,如:10449 ,把 104 估成100 ,把 49 估成 50,再用口算,容易吗?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一看这题目,你准会问我:“张楠,你写错了吗?”“没错。你会口算、估算了,那 16623 等于多少?”所以说笔算很重要。而当其中一个因数是整十数时,如:13220,我们就先算 1322=264 ,再在 264 的后面添个零就可以了。另外,需要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哦。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板书:每行24 个字,共 13 行)师:我们是怎么估算的?小组开火车来练几道。1412220642192

18、9127311师:在估算时用到了口算,我们是怎么口算的?就用这样的方法口算:706012403340505040020903060202、笔算小明家平均每月的水电费是207 元,准备 1800 元付水电费够吗?一年的实际的水电费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师分析题意,强调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发现错误集体更正。3、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你会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吗?交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4、纠错师:平时在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你犯过错误吗?把它拿出来和大家讲讲。三、知识的运用与拓展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例子独立完成自主练

19、习第8 题列式计算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自主练习 2、5、6、7、9、10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互相评价,完善提高。2、交流:通过今天的整理,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设计:回顾整理口算、估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所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估算、笔算的一般方法。难点是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写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由于前面的练习的渗透,学生较容易地说出积的变化规律。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