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各种各样的叶 (两课时)本部分学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学生植物的叶的整体印象,后三个部学材分析分都是对树叶的某一部分的观察,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通过比较等观察手段了解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是本课的学习难点。学 生 已 有树叶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在前两节课对大树的观察中也对树叶进行的知识、 经了初步的观察,学生对树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一些知识面宽的学生通过各种验媒体对树叶已有了较为深层的了解。对观察方法学生只是初步的了解。1. 通过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描述的学习目标过程,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
2、大小等方面知识。2. 培养学生初步的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能力。3. 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进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流程:学生课前采集树叶(捡落叶注意事项:不乱摘树叶、不踩坏花草、不爬树采集)导入新观察叶的颜色课小组交流、统计判断是否同一种树叶分小组活动观察叶的形状观察叶的大小分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布置作业。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1. 课前(或课内)采集树叶活动(捡落叶注意事项:不乱摘树叶、不踩坏花草、不爬树采集)。2. 整体观察树叶: . 小组交流、统计:( 1) 清点自己的树叶,说说一共捡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
3、几种树叶?( 2) 把自己的树叶与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树叶放到一起,看看共有几种树叶,并作好统计记录。 . 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此环节也可放到局部观察之后)拿出数量最多的那种树叶,小组观察讨论-这些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你根据什么,才说他们是同一种树叶?你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 局部观察树叶: (分小组活动,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详细观察、比较、讨论、描述) . 观察叶的颜色:组内的树叶有哪些颜色?按颜色的变化给树叶排列顺序。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 观察叶的形状:叶子的形状相同吗?按叶子的形状给树叶分类。分小组交流介绍分类情况,并说说这几类分别是什么
4、形状?画一画树叶中常见的几种形状。 . 观察叶的大小:自由观察比较叶子的大小,并描述。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几片大小不一的树叶,分别描画在方格纸上,比较叶子的大小。想一想还有哪些观察、比较叶的大小的方法吗?再次观察、描述。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介绍描述随堂板书)课程资源:1. 各种各样的叶子;2. 各种常见叶形的图片(或叶的标本) ;3. 有关叶的知识的课外资料。练习与延伸设计:1.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一些树叶拼贴一幅图画;2. 收集有关叶的知识的信息、资料;3. 采集若干树叶供下节课观察。目标达成情况课后经验与体会反思课题 一片完整的叶 (两课时)本部分学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察一
5、片完整的叶,第二部分学材分析是各种不同的叶片, 第三部分是各种不同的叶柄, 后两部分是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小结, 并对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 生 已 有 具有从整体入手,到具体观察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的知识、 经 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对植物的叶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验4. 知道怎样才算一片完整的叶,能够描述叶的特点,比较不同的叶学习目标和叶柄。5. 能够进行从整体到个别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6. 能够描述树叶的特点,学习并且拓印树叶。7. 具有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的能力。学会倾听。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6、提出探究的问题观察认识一片完整的叶比较不同的叶比较不同的叶柄描述树叶拓印树叶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1、观察带叶的树枝,数一数有几张叶片,寻找叶与枝的连接,讨论叶的组成,知道怎样才算是一片完整的叶。2、分组观察讨论不同的叶片,说说树叶的不同点。3、观察比较叶柄的不同。4、分组交流讨论描述的方法,并且学习着描述,注意学会倾听。5、学习拓印的方法,并且进行树叶拓印。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介绍描述随堂板书)课程资源:4. 各种各样的叶子;5. 各种常见叶形的图片(或叶的标本) ;6. 有关叶的知识的课外资料。练习与延伸设计:3. 收集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4. 课外制作一本树
7、叶拓印集。5. 了解一些植物的叶及拓印的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课后经验与体会反思课题:寻访小动物第课时(总第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活动,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学生亲身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教师应大学材分析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实验、比较能力及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学习目标导学方法学生通过对植物的学习对如何进行观察已有一定认识, 自己也能准备一些实验材料, 而且学生喜欢动手, 好奇心和好动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
8、发挥自己的主动性。1、参加实地调查活动,培养观察、调查记录等能力。2、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实地观察,小组交流合作教学流程引入课题 回忆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讨论观察和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活动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实地调查活动1、活动准备( 1)师课前在校园里找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 2)学生猜猜或回忆可能会观察到什么小动物( 3)全班交流观察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地活动( 1)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长作好观察记录( 2)师,各小组稍加一些方法指导( 3)回班进行交流观察发现
9、板书设计寻访小动物课程资源活动场地、各种小动物卡片、观察工具: 放大镜等练习与延伸设计在 1 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调查记录。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思经验与体会:课题:蜗牛(一)第 1课时(总第课时)本课主要的内容有“蜗牛身体的观察” 、“蜗牛壳的观察”、“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让学生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包括可用放大学材分析镜辅助观察,最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等。蜗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的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玩过蜗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牛,对蜗牛并不感到陌生,但仅仅停留在玩,没有深入下去。验1、了解蜗牛身体和壳的一些特征,知道蜗牛是怎样吃东西的。2、在课堂探究活
10、动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能对蜗牛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3、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观察活动中不断提出新的问学习目标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 。教学重点: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 验证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教学难点:对平常容易忽略的蜗牛壳进行观察, 发现其中隐藏的知识。导学方法自主选择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蜗牛身体的观察谜语导人 自主选择 蜗牛壳的观察 交流小结蜗牛吃食物的观察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蜗牛吃食物的观察:(一)、回忆猜测:1、你以前看到过蜗牛吃东西吗?你认为蜗牛喜欢吃哪些东西?2、学生自由交流。(二)、观察活动一“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1、讨论注意事项:要观察蜗
11、牛喜欢吃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参考: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千万不要打搅蜗牛,看看它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2、教师提供各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三)、观察活动二“蜗牛怎样吃食物” :1、给蜗牛提供喜爱吃的食物,如菜叶、黄瓜等,观察蜗牛的齿舌。2、学生交流,描述自己观察中的发现。板书设计蜗牛蜗牛身体的观察蜗牛壳的观察蜗牛吃食物的观察课程资源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纸和笔等。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等。3、具有
12、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练习与延伸设计1、新课堂学习与评价第15 面的“观察活动”。2、观察蜗牛的运动,看看能发现什么。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思经验与体会:课题:蜗牛(二)第 2课时(总第课时)本课主要内容是“蜗牛的运动”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运动中的学材分析发现和后续的蜗牛竞赛活动。蜗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的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玩过蜗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牛,对蜗牛并不感到陌生,但仅仅停留在玩,没有深入下去。验学习目标1、知道蜗牛是用腹足作波浪形前进的,在爬行过程中有粘液留下的痕
13、迹。2、会用各种工具来对蜗牛的运动进行观察,并有自己的发现。3、会用科学的方法使蜗牛进行公平的赛跑。4、懂得蜗牛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爱护小动物。教学重点:对细节的观察,在观察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能进行科学的描述。教学难点:比赛设计和比赛规则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导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引导探究法教学流程课前交流 乐曲引入 运动的观察 蜗牛赛跑 课外延伸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运动的观察:(二)、提出问题:1、问:爬是蜗牛运动最基本的方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蜗牛的爬。关于这个爬字你想研究些什么东西?2、学生自由讨论,提出普遍想知道的问题(用什么爬?怎么爬?)(二)、制订方案:1、思考:要想
14、解决前面的问题,该怎么办?我准备怎样利用手头的材料进行观察?2、小组合作,制订比较完整的方案。(三)、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汇报交流:主要交流问题有:1 、我们刚才观察到蜗牛是用什么爬的?2、在观察蜗牛的运动中我还有什么发现?(五)、深入探究:1、启发:刚才,我们观察蜗牛都是放在玻璃片上,那么还能不能在别的地方爬呢?2、学生观察蜗牛在树枝上和毛线上的爬行动作,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它爬,观察它们的动作,用悦耳的音乐来控制时间。3、分小组观察,教师型号指导。4、描述自己观察中的发现。 (粘液)板书设计“ 蜗牛 的运第一组发现第二组发现第三组发现第四组发现第五组发现动 ”
15、百 宝屋第六组发现第七组发现第八组发现第九组发现第十组发现课程资源放大镜、玻璃片、蜗牛、毛线、树枝、记录纸、直尺等练习与延伸设计1、新课堂学习与评价第16 面的“自主活动”2、继续观察蜗牛,观察它的生活习性。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思经验与体会:课题:蜗牛和蝗虫第 1课时(总第课时)学材分析学生已有本课是动物单元第四课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观察蝗虫和蜗牛的特征,第二部分观察蝗虫和蜗牛的大小,是本课重点。第三部分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比较概括,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对蜗牛已有一定的了解,已有一定的观察比较的方法,会的知识、经验对一些物体(树)进行大小描
16、述。1、通过比较观察,了解蜗牛、蝗虫的一些特征。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导学方法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学流程观察蝗虫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观察蝗虫的大小观察蜗牛的大小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蝗虫和蜗牛大小的观察和描述:1、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展翅长度2、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板书设计相同不同蜗牛蝗虫课程资源蝗虫
17、、蜗牛、放大镜、尺、记录纸、各种动物图片练习与延伸设计送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与描述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思经验与体会:课题 蚂蚁 第 5课时(总第课时)本课包括“解决观察蚂蚁时碰到的问题”、“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学材分析身体特点”和“猜一猜,试一试”三部分内容。其中“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比较蚂蚁、蜗牛、蝗虫的身体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已有的1、学生通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知识、经验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蚂蚁,对蚂蚁比较熟悉。1、学生在对蚂蚁的观察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3、形成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
18、感情。导学方法小组学习法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流程一、激趣导题二、组织探究三、归纳小结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一、激趣导题1、教师出示谜语2、学生猜测谜底3、导入新课二、组织探究1、学生拿出课前抓来的蚂蚁准备进行观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观察蚂蚁的什么及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最好?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4、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观察到的蚂蚁和蝗虫、蜗牛相比较有什么异同?7、学生以文字或图形的形式进行说明。8、教师组织学生猜测:瓶盖上的蚂蚁为什么不到处乱爬了?假如再放一个或两个瓶盖,并在瓶盖之间搭上一座桥,
19、蚂蚁又会怎样?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0、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一步猜测蚂蚁到处乱爬的原因。三、归纳小结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2、学生对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板书设计蚂蚁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最好?蚂蚁和蝗虫、蜗牛相比较有什么异同?课程资源蚂蚁若干、玻璃瓶、水槽、瓶盖或小木块、放大镜、白纸、练习与延伸设计送蚂蚁回家并进一步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我的观察研究第 6课时(总第课时)教材包括“跟踪蚂蚁” 、“丰富多彩的动物观察研究活动”和“一份观学材分析察研究记录” 三部分内容。 其中学生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的汇报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20、。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1、 学生对蚂蚁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 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3、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描述观察对象的经验。1、学生掌握对周围小动物作观察描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目标2、在交流汇报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导学方法教学流程一、导题二、报告会三、归纳小结小组学习法、讨论法、交流法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一、导题1、 学生介绍自己在动物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观察研究了那些小动物。2、 教师揭示课题: “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二、报告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小组准备汇报的内容。2
2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包括对蚂蚁生活环境的观察结果和对蚂蚁生活习性的观察结果、以及对其它小动物的观察结果的汇报),小组成员如对某一个问题有补充的可以随时站起来补充说明。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已经解决的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经验并提出自己还需解决的问题请其余学生解决。5、学生展示自己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贴在墙上供学生自由欣赏)。三、归纳小结1、 学生谈自己学习动物单元的收获。2、 教师建议:动物单元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板书设计我的观察研究蚂蚁路线的观察:蚂蚁窝的
22、观察:蚂蚁生活习性的观察:有关蚂蚁的其它有趣的发现:课程资源1、学生对蚂蚁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观察结果。2、学生已经进行了一些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练习与延伸设计饲养一种小动物并做好观察记录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观察我们的身体第 1课时 ( 总第课时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变化,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坚持观察,为今后研究作准备。学材分析让学生通过看,听,摸测量等手段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外形,结构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1、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2 知道身体各部分得名称, 具有初步学生已有的观察能力。的知识、3对自己从小到大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经验4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初步了
23、解人体的构成学习目标用各种方法感知人体的特点引起对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导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流程:导入观察身体外形的特点汇报交流观察结果课外延伸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身体外形的特点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观察方法观察计划观察结果课程资源人体外形结构图录像放大镜,皮尺,记录用纸,带褶皱的饮料管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思考“人有许多本领,这些本领何人体有那些密切的关系”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观察我们的身体第 2 课时 ( 总第课时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变化,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坚持观察,为今后研究作准备。学材分析让学生通过
24、看,听,摸测量等手段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外形,结构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2 知道身体各部分得名称, 具有初步学生已有的观察能力。的知识、3对自己从小到大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经验4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初步了解人体的构成学习目标用各种方法感知人体的特点引起对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导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流程:导 入 了解人体外形特点 与功 能的 关系 引 导确定研究方案进行研究课外延伸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了解人体外形特点与功能的关系确定研究方案探究人体的内部结构用听,摸的方法找到心脏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了解人体外形特点与
25、功能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对称现象研究人体的内部特点课程资源人体外形结构图录像放大镜,皮尺,记录用纸,带褶皱的饮料管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进一步探究人体的其他秘密思考“人有许多本领,这些本领何人体有那些密切的关系”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我们在生长第 1 课时 (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变化,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坚持观察,为今后研究作准备。学生已有3、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2 已经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的知识、解。经验3对自己从小到大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人在生长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得变化。学习目标学会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通过发现自己的变
26、化认识到关注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导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流程谈话导入学习新课延伸拓展小结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1 游戏:猜猜他是谁2 相互说说自己的变化3 测量并记录自己的生长及变化4 讨论如何设计表格板书设计我们在生长身高头围胸围手长足长体重课程资源皮尺,直尺,体重称,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各种旧鞋健康记录表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相互测量身高,记录寻找以前的旧衣服,鞋袜,比较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猜猜我是谁第 1课时 ( 总第课时 )重点:对自己作较细致的观察并进行描述。学材分析难点:学会抓特点进行描述。学生已经能有顺序
27、、有目的的观察。能用多种形成记录和呈现观察学生已有的知结果;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识、经验对称。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既要使学生对自己作较细致的观察,找出自己身体外貌与学习目标众不同的特点,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述。导学方法游戏活动法教学流程讲故事激发活动兴趣观察描写自己的特征游戏“猜猜我是谁”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观察描写的特征由同组同学讨论三个问题:1、要让大家容易猜到是谁,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身体的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自己的特征?3、怎样观察自己?学生观察自己,三人一组进行相互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小组开展游戏。能不能根据自
28、己的描述猜到是谁,如果不像,同组合作修改。上交卡片,组织活动。板书设计身高体重胖瘦相貌头发肤色脸、眼、口、鼻与同学相比课程资源小镜子供观察记录个人特征的卡片话筒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1、除了用眼睛观察以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识别一个人。2、寻找公安部门抓通缉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资料,增加观察人的方法。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我的手 第 1 课时 ( 总第课时 )通过对手的观察,了解手的构造特征。通过实践了解手在运动、感觉学材分析等方面的功能。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对人的身体有了初步的了解。经验学习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活动,了解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及构造。导学方法活
29、动法、观察法教学流程一、观察手的外形,讨论手的用途二、猜想:手为什么这么力求三、验证猜想四、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五、训练手的感觉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验证猜想(体验活动)学生用手分别在弯折有褶皱的地方和没有褶皱的地方,比较有什么不同。体验关节的作用,用胶带或者小木片固定关节、体验活动体验大拇指的作用:将大拇指与食指捆在一起,体验使用工具的灵活性。板书设计我的手灵巧关节感觉冷热合作轻重软硬光滑粗糙课程资源胶带、鸡爪子的骨骼、 冷热、轻重、软硬、光滑、粗糙等不同的物体,饮料管、盲文数字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比较动物“手”与人手的不同作好观察记录。组织交流观察生活中的有哪
30、些器具利用手指关节处的褶皱结构课目标达成情况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 奇妙的指纹第 1课时 ( 总第课时 )重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学材分析难点:制订研究方按。学生已有已学会观察手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的知识、力和动手能力。经验学习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认识导学方法探究法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研究的课题(质疑激趣)学生设计采集指纹的方法观察指纹形状,研究指纹展示和交流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学生设计采集指纹的方法1、组织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取指纹的方法(几种方法、哪些材料)2、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相互配合,选择材料,试着
31、将自己的指纹取下来。(要求:用了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取下的指纹最清楚?3、学生分组汇报方法及效果。4、投影 2 生取的指纹进行比较。5、演示拓印指纹方法(学生和老师都可以)6、选择最好的方法再次取指纹板书设计研究什么问题研究记录表怎么做好发现什么课程资源透明胶带、白纸、涂铅的纸、放大镜、印泥、橡皮泥、水彩纸、铅笔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利用指纹特点可解决哪些问题?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研究自己想研究的新问题,交流发现。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课题运用感官第1课时 ( 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区分事物的特征,并能运用感官对事物进行分类学生已有1、知道各个感官的初步作用2、对事
32、物的特征有一定印象的知识、3、对事物的分类有一定经验经验1、进一步明确各感官的作用;学习目标2、能运用不同的感官对事物进行分类;3、培养学生研究人体器官的兴趣。导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流程游戏导入综合运用感官(摸东西)单、双眼比较观察小结学生主要学习活动 ( 自主、合作、探究 ) 设计1、学生闭上眼睛,把手伸到脸盆里摸东西。2、小组交流:说说摸到什么东西。3、用眼睛看自己摸过的东西,与没看时比较异同。4、评一评谁的手最巧。5、运用感官把刚才摸过的东西进行分类,并加以说明。(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轻重、大小等)板书设计眼颜色、形状鼻气味耳声音舌味道手轻重、冷热课程资源脸盆、黑布、橘子
33、、电池、乒乓球、皮球、苹果、弹珠练 习 与 延 伸 设 计怎样运用感官判断西瓜是否成熟?目标达成情况课后反经验与体会思一杯水的观察通过看两幅照片, 从更大的视角来认识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尝试着利学材分析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通过与其他物质的比较更深层次地认识水。1. 对自己感官的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 2. 以前对水的粗浅认识。知识、经验1. 能运用感官观察杯中的水,说出观察到的水是怎样的。学习目标2. 能通过水与其他物质做比较,更深层次地认识水。3. 通过观察水,让学生从更大的视角来认识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流程1. 问题激趣2 讨论观察的顺序3. 分组观察一杯水,并要求学生随时记录观察结果4. 汇报观察结果5.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6. 汇报观察结果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有色饮料)1. 用眼睛看这三杯液体,进行颜色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