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0036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专升本2011邓论4 (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英专升本,政治邓论,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章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文化从广义的范围来说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则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文明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与蒙昧、野蛮相对立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人类文明时代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以有文字的记载为标准。 人类文明可以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也可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也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1)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

2、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社会文明,既要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这才是真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更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不仅有公有制的经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而且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在人们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的社会经济政治

3、理想和道德标准。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为全体广大劳动人民所享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全面的,不仅有经济、政治的目标,而且有精神文明或文化的目标,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的比

5、较优势,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条件。 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地位和作用有四: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四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为了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在

6、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辩证关系的具体应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1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四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不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

7、地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8、全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四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四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它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在推进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谐与稳定,而且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

9、动力和智力支持,关系到经济、政治发展能否获得持续的后劲和扩张力。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

10、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要建

11、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

12、的思想道德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3、,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应当更加自觉地依靠科学,发扬尊重科学、追求知识的精神,努力在全民族范围扎扎实实地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4、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2社

15、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都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利武器,是社会主义制

16、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

17、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18、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即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

19、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0、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第九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说

21、过,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这里,邓小平初步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一“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1981年叶剑英发表讲话,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思路明晰化。 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同年9月,邓小平题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的谈话,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并正式对外公布。1983年6月,邓小平发表题为中国大陆和

22、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进一步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它包含四个基本点: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第二,保证“两种制度”长期不变。即在统一的中国的范围内,作为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

23、的资本主义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在统一的中国内,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自治权力,除外交、国防、宣战、媾和统一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权力。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第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台湾同胞在台湾当家作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来治理香港、澳门和未来回归祖国的台湾。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的民族,拥护祖国的统一,谋求香港、澳门、台湾的繁荣和稳定。,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获得巨大成功。1997年7月1日,香港

24、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洗雪了中华民族蒙受了100多年的耻辱,具有划时代意义。第二,香港、澳门回归后的成功经验,既证明“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又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充分展示了香港、澳门发展的美好前景,为解决台湾问题必将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第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是我们党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的典范,为世界各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思路。,2、“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第一、“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具特色、最具独创性的内容之一。第二,“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突破了“一国一制”的传统观点。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把和平共处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功地运用到处理一国内部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上来。,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等任何分裂图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第二,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和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力求实现和平统一。在一个中

26、国前提下,两岸平等协商,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第三,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依靠力量。第四,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正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针对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的图谋。第五,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两岸统一后,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台湾享有更多的自治权。,第十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2)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3)知

27、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2.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重要的建设力量。3.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能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依据国内外形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而能最大限度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

28、为人民利益而奋斗。(3)中国共产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敌人。,2.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的进步。(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社会矛盾,调节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基本经验的总结总结中国共

29、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历程和基本经验,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党,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完全巩固,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指政到底干什么的问题,即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

30、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3、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执政为民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和必然要求。“三个代表”本身体现了与时俱进,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第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能否贯彻落实,核心问题是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

31、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这里有一个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的问题。第一,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必须把党的先进性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发展中加以考察。第二,党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党的阶级基础和人员构成,而且在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纲领的正确性。今天,衡量一个人的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主要是看政治思想觉悟,而不是看有无财产或财产多少。第三,保持党的先进性,表明当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4、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

32、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目标来加强第一,党的正是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确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党的正确纲领和路线。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来进行。第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这就是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第三,党的建设总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在现阶段,党的建设总目标就是要使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党的建设必须朝

33、着这个总目标来加强。,5、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第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第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是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第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宗旨。党要长期执政,执好政,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社会发展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上提出了建设先进政党的基本要求。只有按

34、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的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革创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二,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新机制的要求,改革创新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重点要抓好三方面。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二是建设高素质的“四化”领导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三,要保持党与人民的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创新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第四,要以制度创新巩固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建设的改革创新。要把制度建设贯彻党的建设始终。党的建设归纳起来是几个方面的统一,即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几个方面的相互结合。,邓论课程结束,本文观看结束!,谢 谢欣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升本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