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教 学 设 计课1-1发现物体的特征(第课时)课型题教 1、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学 2、能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会用两两对比的方目 3、法对物体进行观察。标 4、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重 用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点难 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点教具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准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过程谜语:细杆杆、三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每天早晚洗个澡,大家用它保健康。备注(教学反思、辅导学困生等)科学现场生成一、快乐出发大家能够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吗?大家是如何猜出来这是牙刷的呢?
2、谜面描述了牙刷的哪些特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发现物体的特征猜谜语,牙刷描述了牙刷的粗细、长短、形状、用途 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聚焦: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我们怎样描述它们?教师进行记录、评价、纠正、规范教室里面有桌子、椅子、探索:1、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吧黑板、时钟 桌子有四条腿、桌面平整分组选择两个物品进行观察,提、光滑 示回忆:上学期观察叶用了哪些椅子 二、观察法:眼睛看、鼻子闻、用手时钟 .乐 摸、耳朵听、舌头尝在其2、两个物体之间进行比较例如:乒乓球是圆的,木中块是方的两两对比:形状、大小、颜色、
3、乒乓球是黄色的气味、透明与否、软硬、轻重、,木头是浅黄色光滑或是粗糙乒乓球是光滑的,分组互相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木头是粗糙的特征并进行记录。提醒学生未经允许不能用嘴接触任何观察物品。教现学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场过生程成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研讨: 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用我们的五官是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二、用对比的方法更有助于全面的乐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描述。在的特征?其(选择了哪个物体进行研究?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透明与否、软中哪两种物体对比?知道了哪些特硬、轻重、光滑或是粗糙。征?其他
4、小组选择了哪两种物体比较并知道了什么特征?)整理:运用:我们是如何发现物体的特征的?1、用感官去观察物体。三、快 2、将物体之间进行比较,找到参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粘贴乐照物。物体的特征。收获3、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板发现物体的特征书先观察、再比较、后描述教学反设思计科学词汇:轻重、粗糙、光滑 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1-2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2 课
5、,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需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学情分析】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
6、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 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 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
7、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 1 台 ( 含称量盘 ) 、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 3 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设计
8、意图 :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1)出示 5 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
9、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 2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
10、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 :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 个物体,感受 5 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
11、设计意图 :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
12、,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 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设计意图 :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
13、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教 学 设 计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 “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 ,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 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
14、,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设计意图 :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
15、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备注(教学反思、辅导学困生等)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 :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 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1-3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 课,学生在第 2 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 本课是借助 “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
16、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 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学情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
17、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征 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
18、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器材准备】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
19、、辅导学困生等)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 、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 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示猜测的
20、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
21、)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 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设计意图: 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
22、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情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23、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旁边。(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设计意图: 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引导学情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
24、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 用来平铺的 “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设计意图: 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
25、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 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的第二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先通过展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
26、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大小”这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设计】认识物体的形状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相关表单】认识物体的形状将平
27、铺放入盒子的物体数量记录下来。将物体放在盒子中乒乓球木块螺母摆放数量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1-4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4 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 1聚焦分类话题;
28、 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 4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学情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
29、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 , 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
30、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器材准备】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 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
31、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设计意图: 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设计意图: 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二、给物体分类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
32、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
33、生等)(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设计意图: 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
34、征。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5)学生悬
35、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设计意图: 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4解密活动。(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
36、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三、交流研讨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类,不同于大
37、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设计意图: 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
38、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设计意图: 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板书设计】给物体分类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课组彭州市致和镇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备注(教学反教 学 设 计思、辅导学困生等)1-5 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5 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 2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 3学习描述、记录观察比较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教材在活动 1 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 2 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