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摘要:古镇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水乡古镇作为我国诸多古镇中的精华与佼佼者,在经历了一段热销与辉 煌后,也面 临着良好发展态势 后的诸多问题。如何认识与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古镇,也更有利于指 导我国古镇的 发展。笔者以周庄 为案例,从古镇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 处理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 发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与措施,提出可持续发 展是水乡古镇发展的出路所在和必然 趋势。关键词:水乡古镇;资源特点;价值;旅游持续发展Protection about the ancient town in the s
2、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tudying of tourism developmentAbstract: Ancient town it travels to be is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ve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cient town regard as our country essential part and outsta
3、nding one of a great deal of ancient town, go through one after being fast-selling and brilliant , face a great deal of problem behind the good developing state too. How know and resolve good these problems since be advantageous to better know the ancient town, also even be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
4、opment that guides the ancient town of our country.Taking the Zhouzhuang as a case, I proceed with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ancient town and subject problem faced, it is discussed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and of rivers and lakes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tourism develop
5、ment two, mor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measure, it point 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en land of rivers and lakes town the outlets of the developments ancient in and inexorable trend Key words: Ancient town of land of rivers and lakes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Value ;Touri
6、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自从上世纪末江南水乡古镇被发现并先后进行旅游开发后,她就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发展给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商业化过浓,旅游产品开发雷同,旅游容量超载等严重问题。如何实现古镇的旅游发展与保护的两全其美,使二者相得益彰,实现双赢多赢,是水乡古镇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文化得到完整延续传承的唯一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而诸多的古镇就像一颗颗散落民间的璀璨珍珠,点缀其间。
7、这些传承历史文化沿袭民间风俗的古代聚居地,无不蕴藏着厚重深远的历史,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江南古镇更是以其独特的水乡景观风貌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古镇。2(一)江南水乡古镇的概念与内涵这里的江南古镇特指长三角核心地带苏南、浙北的水乡古镇。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网密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江南古镇便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条件下,通过密集的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集地和经济网络空间 1。江苏的周庄、甪直、同里及浙江的南浔、乌镇、西塘被称为江南六大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考察这申报世界自然和文
8、化遗产的六个古镇时,为它们下了一个定义: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聚居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它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二)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因水成街,因水成镇,水是江南古镇的绝配江南古镇之所以从中国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大自然厚赐了江南人最好的礼物-水。水是古镇的灵魂。繁华的街道沿河而走,古老的民宅依水而建。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船过。被誉为神州第一水乡的周庄,便被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四个湖泊环绕,庄内有四条“井”字形小河、8 条长街、14 座古桥,形成了桥路相连、前街后河、前店后房的“小桥、流
9、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这样以水为中心的自然生活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古镇的民居风格、城镇格局、生活方式甚至文化形态。江南人的历史与文化都与水休戚相关,水也滋润了这里的桥文化、船文化、渔文化直至饮食建筑文化 2。总之,水是江南古镇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独具风貌的江南古镇。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大多数江南古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进程。而实际上,自从隋唐特别是宋王朝南迁以来,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就异常兴隆,便利的交通运输与勤劳的江南人民,使古镇成为地区农副产品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心。城镇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0、加上江南人向来的崇文重教,使得江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薮”,便是对其最好的写照。以周庄为例,西晋文学家张翰诞生于此,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明初沈万三更是得天时地利,成为江南巨富;近代爱国人士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亦曾聚会迷楼饮酒吟诗;当代名人到周庄采风者更是不胜枚举,如三毛,陈逸飞等,这无不显示出江南古镇深厚的人文底蕴。3.民居建筑古朴,历史文脉连续性好 江南古镇的文物古建筑众多,而且建筑大多保存完好,集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价值。以周庄为例,在周庄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
11、座古宅院第及 60 余个砖雕门楼,沈厅、张厅等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建筑多为深宅大院,画栋雕梁,构筑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一个时期的建筑风貌。此外,还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古井、河埠、泊岸、桥梁、古河道等古代构筑物,这些文化遗存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特色 3。在历史上,江南古镇因少战乱,罕灾荒而呈现比较完整的历史发展连续性,留存较为完好,更是直观地反映出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3二、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世界旅游的内容从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观光旅游发展到与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并重,“走近走
12、进生活”、“回归自然”成为近年来世界旅游的主题与热点。在这种大环境与契机下,江南水乡以“小桥、流水、人家”这种独特的风情以及从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文关怀,深深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事实上,自 1989 年位于苏州昆山的周庄古镇经过修整正式对游客开放,由此拉开了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序幕后,江南的其他古镇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继而掀起了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这些古镇大都有过快速的发展,辉煌和灿烂过一段时间,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繁华过后是荒芜,在经历了一段热销以后,几乎同时面临着良好发展态势后的窘境,表现在古镇资源开发破坏性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商业气氛过浓、旅游产
13、品单一雷同,旅游消费日渐下降等,引起了外界和游客的普遍诟病。而这些也的确成了影响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一)旅游容量超载,直接导致古镇的污染与资源破坏严重所谓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旅游环境保持稳定的条件下能容纳的游客最大量的水平。当游客数量超过这个最大值时,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旅游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乃至破坏。江南各古镇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其高速发展期,此问题尤为突出。譬如周庄,1995 年,周庄的游客接待量仅有 40 万人次,到了 2004 年就达 260 万人次(2003 年因“非典”影响除外),游客年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高速增长的游客数量,大大超过了古镇有限的旅游环境容量,
14、在对古建筑和文物古迹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污染垃圾污染等一系列恶性问题。(二)商业化气氛过浓,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古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不少当地政府管理者急功近利,表现在不少古镇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而且是惟一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许多当地居民也拆墙破窗开店,“大搞农村现代化”,把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古建筑毁坏殆尽。据相关部门统计,到 2002 年底,周庄全镇的旅游饭店已超 150 家,商铺更是超过了 1800 家,古镇风味已完全被现代商业气息所湮没,游客几乎很难体验到淳朴的民风和乡土风情。殊不知,古镇的真正魅力在其乡土文化本身,而不是舍本逐末,抛弃自己的
15、优势,把一流的古镇建成三流的现代小城镇去取睐游客。(三)旅游产品开发雷同,竞争激烈,影响了古镇的整体形象各古镇在旅游开发上一直是“各自为政” ,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无序、雷同严重,形成一种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更有甚者,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甚至出现过争名诽谤的恶性竞争。譬如,周庄是水乡古镇旅游的首倡者,十几年前就号称“中国第一水乡”。但此后许多江南古镇发现,自己的水乡风貌、传统文化并不逊于周庄,便纷纷打出“神州水乡第一镇” 、“纯正水乡”、“生活着的千年古镇”等旗号,以抢名号。接着是产品雷同,一个镇卖红烧蹄髈,后面就有 3 个镇也跟着大卖特卖;这个镇恢复一个寺,那个镇就恢复一座庙;这边宣传
16、自己有“双桥”,那边就隆重推出“三桥”“四桥”。即使在同一镇内,也屡见不鲜。步入周庄,就会看到满街都是所谓正宗的“万三蹄”,让人真假难辨,游兴索然。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江南古镇的整体形象。(四)当地社区与居民参与不足,阻碍了古镇的持续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受益是发展古镇旅游的核心目的和内容之一 4。但现实是,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得到真正的实惠。4首倡古镇旅游的周庄,曾将近一半的原住居民迁出古城区,换成了外来经商人员,这就造成了当地居民参与不足,利益分配不均。长此以往,大部分居民只会觉得旅游开发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必然会引起对游客的反感和对旅游的厌恶情绪。只有
17、充分调动起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维护古镇的水乡风貌,古镇的意蕴与文脉才能真正延续下去。三、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旅游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江南古镇旅游的核心魅力在其水乡文化,做到水乡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好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其文化底蕴,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笔者认为其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并指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江南古镇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1.保护第一,进行保护性开发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对于历史、艺术、科学、
18、美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均有突出价值,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对待祖先留下的珍贵资源,应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 5。但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俗语说,“留其体而优其用,存其神而新其形”。笔者认为开发不是推翻、不是破坏摧毁,而是传承前提下的叠加新与旧的叠加、今与昔的叠加;对古镇的旅游开发,就是在旧底片上叠加最具时代特征的元素。只要规划得当,开发科学合理,便既可为保护提供资金保证,又可改善生活,何乐不为之。保护性开发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开发,是科学合理的开发。2.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 统一开发旅游资源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就业、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1。因此
19、,在旅游开发时要不单只看到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同时考虑旅游对古镇环境和社会的冲击,是否造成古镇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破坏,社会治安的混乱等负面影响。江南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和谐统一发展的原则,这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既能给当地居民和旅游投资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游客的旅游享受,还要尽量避免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伦理秩序,力争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发展。(二)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1.处理好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二者的关系笔者以为应当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于古城镇、古村落、古建筑,保
20、护是第一位的”。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如果我们很好地保护了这些文化遗产并能够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本身就是巨大的精神享受。而且,如果我们认识到资源的合理价值,并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以维护,就必然会取得经济效益。当然在开发时,不仅要保护江南古镇的整体旅游环境,维护古镇的旅游形象,还要反对急功近利的不遵守客观规律的破坏性旅游开发。譬如,几年前,周庄在苏州的古镇中率先启动了“三线入地” 工程,拔掉电线杆,铲除“蜘蛛网”,将古镇区所有的电线、电话线、电缆线全部埋入地下,还古镇一片5洁净的天空。其后,污水处理工程上马,先把河道抽干,清淤去污,然后布排管线,将每一户民居都连接到污水收集系统上,让古镇
21、重新清波荡漾,就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原真性的体现之一。2.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的管理作为旅游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周庄为改善旅游环境,加快镇区发展,先后进行过水上市场整理,优化镇区道路,美化街道,净化水质,绿化环境等活动。这些基本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当地政府对旅游市场的管理。此外,从一定意义上说,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根本,失去它旅游业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才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所以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管理体系,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3.开
22、发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文化品位与内涵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而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没有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就不会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周庄作为吴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江南水乡古镇游的首倡者,其开发最早,作为水乡古镇的知名度也要高于其他水乡。食有万三蹄、三味圆、白蚬汤等,游有小桥流水,观有沈厅、张厅,玩还可以参加传统的民间节庆活动如舞龙灯、快摇船、划灯船等,这都无不体现着江南独特的文化饮食特色。其实,江南水乡古镇的核心吸引力在其乡土人文风情,只有当在文化意义上真正充实,才可以称之为名副其实的古镇 7。水乡的文化生态环
23、境及乡土人文精神,增强了水乡古镇旅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是其真正魅力所在。所以在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古镇的乡土精神。 4.加强区域合作,注意整合营销,形成旅游网 络区域旅游整合是指按照自然地域的内在联系、商品流通、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旅游经济联合体 8。而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程度极高的产业,是最适合进行区域整合的产业之一。江南水乡六大古镇同处长三角区域,都在太湖东南部,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近,譬如周庄和甪直相距四十多公里,同里与周庄的水路也只有十多公里。这就为古镇的整合营销提供了很好的地利条件,而水乡古镇在很大程度上的同质性,更是
24、要求其共创品牌。首先,首先江南水乡古镇要转变观念,树立横向联合,突破区域限制,强化资源一体化的经营思路,改变过去水乡古镇旅游各自为战、独立分散的局面,一荣不一定俱荣,一损则俱损,水乡古镇的整体形象尤为重要。譬如,周庄和同里正打算合作修建一条公路。这样一来,周庄凭借靠近上海的便利,而同里却拥有一个苏嘉杭高速公路的出口,又可免去中转苏州的麻烦,客源的互通无疑将为古镇旅游市场再度注入一针强心剂。其次,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要在区域旅游资源上应追求一体化,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江南水乡古镇大旅游圈,共同打响“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品牌。譬如,2001 年底,建设部将这镇作为“中国江南古镇
25、”的代表,整体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就是注意整合营销、共创品牌的结果 8。6今后,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旅游向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更高层次的发展,领略古镇文化的社会需求肯定会进一步增长。而江南水乡古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既可满足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需要,又可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要,无疑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很好的客源市场保证。总之,江南水乡古镇所具有的独特水乡风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浓浓生活中体现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是当今世人,尤其是都市人所梦寐以求的。只要水乡古镇整体规划科学合理,保护有力得当并坚持可持
26、续发展,就一定大有文章可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致谢参考文献:1 杨达源,刘庆友,舒肖明.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 张环宙,汪波.从水因子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地理研究-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01) 3 阮仪三,邵甬.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与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1996, (01) 4 周彬,董洁,刘庆友,徐永辉,任雪梅.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03) 5 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 (08) 6 陈来生
27、.江南水乡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城乡发展,2004, (09) 7 李丽雅,黄芳.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2) 8 陆建伟,沈晓艳.略论江南水乡旅游市场中的整合营销J. 商务市场周刊,2004, (07) 9 王国宝.周庄古镇怎样做大做强做美做优J.苏南科技开发,2003, (02) 10 庄秀琴,郑海涛.周庄古镇生命周期研究J.区域经济,2006, (01) 11 王云才.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 (01) 12 Xu Honggang,TAG Wei.Managing side effects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ase of Zhouzhuang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04)13 Xiong Xianxia.The problem and strategies of canal towns tourism in JiangnanJ.Urban Planning Forum,2002, (06) 14 Wang Jianmin. Zhouzhuang-a wonderland of my dreamsJ.China Week,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