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960616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课标实验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2、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3、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 ,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 , 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知识导学】 A 级(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反对变法 , 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王安石提出“”的思想 , 坚持变法;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做了宰相 ,废除新法 ,变法最后失败。【思考探究】 B 级 1、阅读 P55【学思

2、之窗】 ,从上述意见 ,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1 )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 )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 ,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然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 , 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3 )宋神宗支持变法。C 级 2、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

3、(理念违背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遭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C 级 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 ,大胆创新的精神;(2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3)关心国计民生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知识导学】 A 级(二)、二、积贫局面的改善富国之法作用的措施农 田 水 利广 为 修 建 , 保 证 了 灌 溉 ;法增加 , 农业生产发展 , 政府税收增加。方 田 均 税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 增加了政府收入;法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得到实惠。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对农民的

4、剥削 ,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成效局限( 1 ) 限 制 了 ( 1 ) 强 制 农的剥削 , 有助于缓 民借贷;利息和阶级矛盾。偏 高 , 农 民 负( 2 )促进了农业担 依 然 沉 重生产的发展, 农民(青苗法)得 到 一 定 的 实( 2 ) 对 贫 苦1 / 4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 , 保证了,促惠。人是沉重的负免役法( 3 )增加了政府担 , 许 多 人 为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打破了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积支付免役钱家市易法贫 ” 的 现 象 有 所破人亡的财政收入均输法改善。()【知识导学】 A 级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的措作用和成效施加

5、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 , 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加强军队战斗力, 节省了不少军费【知识导学】 A 级 四、变法的评价1、性质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加强了国家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局面;( 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 3)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值得肯定。3、局限性( 1)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2)变法以为出发点 ,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负

6、担依然沉重。【思考探究】 B 级 1 、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本课小结】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前后实行十几年:( 1)经济方面 , 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 又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军队方面 , 节省了军费开支 , 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文化方面 , 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 , 有利于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4)王安石变

7、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 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 , 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 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B 级1以“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 王安石变法2宋神宗死后,废除新法的北宋宰相是A 文彦博B王安石C范仲淹D 司马光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使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被清丈出来的是A 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D 均输法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2 / 4A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 保甲法、保马法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

8、利益的内容是A 免役法、青苗法B 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D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6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A二者都对B二者都错C 前对后错D前错后对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A B C D 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解除了财政危机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

9、变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10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 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 主要是因为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11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 , 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 , 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 , 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 , 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 , 但变法只重经济12假

10、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A. 背诵诗赋词章B.学习“四书五经”C联系实际 ,学习经义策论D. 依靠“恩荫”13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A改革都获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一帆风顺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4从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国运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D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前进、发展,否则就会停滞倒退1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A 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 D ;2、 D; 3、 B; 4、 C;

11、5、B; 6、A ; 7、 A ;8、 C; 9、 C; 10、 C; 11、 B; 12、C; 13、C; 14、 D; 15、 D;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人之困乏 ,常在新陈不接之际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货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 ,今之贫者举息于官 ,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 ,则青苗行矣。材料二 (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 ,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 ,专以此为事 ,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材料三 (王安石)臣以为 ,苟能抑制兼并 ,理财不患无财。3 / 4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1)据材料一、二

12、 ,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3)综上所述 ,王安石和苏轼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答案提示:( 1 )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 )大地主、官僚立场上。( 3 )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掏“兼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 ,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 ,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有三冗 ,小有三费 ,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 ,不可为国。 ”回答:材料一中所说的 “三冗 ”具体指什么?为了改变 “积贫 ”

13、、 “积弱 ”局面 ,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材料二 北宋中期 ,“积贫 ”、 ,积弱 ”的局面日渐突出 ,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 “方今朝廷之位 ,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 ,官乱于上 ,民贫于下 ,风俗日以薄 ,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及神宗朝 ,荆公(指王安石)乘政 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 ,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 日知录 宋世风俗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答案提示:冗兵、冗官、冗费。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 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