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95814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容提要*国家、国家与民族理论*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新疆与内地的政治关系,第一节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人类政治生活的必要性 政治是人类过有组织、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公共事务管理与组织; 资源分配; 争端的解决; 追求生活价值和意义;二、国家理论 1、国家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2、国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 产生原因假说:神启说、暴力说、自然说、契约说、冲突说、 战争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 马克思主义起源说:阶级冲突说生产力-社会分化-阶级冲突-国家 出面维持秩序 一般过程: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3、国家目的 马克思主义:国家是为了使冲突限

2、制在秩序范围内 新制度主义:促进社会产出最大化和统治者租金最大化 现代政治学:安全、秩序、社会基本正义4、国家特征:地域性、公共权力5、国家要素:国民、政权、领土、主权6、国家形式:传统分类6类 马克思主义分类4类 现代分类3类,7、国家主权及其重要性 国家主权的涵义、内容 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最主要标志,即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社会,占有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的统治,一个有组织的政府。 主权与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国家的要素,是国家的灵魂。国家必须有主权,而且必须有完全的主权;主权不容分割,不能转让,更不能丧失。主权与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存则共存,亡则共亡。所以任何国家必须竭尽其全力来维护

3、它的主权,维护主权是国家的神圣职责。 8、维护国家主权的方式与手段,第一节,三、国家与民族1、国家与民族的区别 产生的原因不同 国家的消亡与民族的消亡规律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国家与民族的“边界”不同 国家与民族的稳定性不同,国家与民族完全重叠 民族国家国家包含若干民族 多民族国家一个民族分布多个国家 跨国(境)民族,3、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五种危机 4要素只是国家建构的条件,稳定国家的形成还要克服5种危机,即: 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渗透性危机、 参与性危机、分配性危机 认同危机是第一个危机,历史上,克服认同危机的主要手段是战争。 民族主义及其与国家的复杂关系,第一节,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

4、成 1、古代“中国”的涵义 1)“中国”一词的出现 “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认为上天将“中国”交付给了他,占有了商的京师,“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这里,“中国”是指王朝京师之地。随着西周在天下四方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西周对促进各民族共同体之间的逐步渗透与融合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发挥着颇为重要的作用,西周王朝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领土主权相对统一完整的崭新的国家,“中国”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大。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齐、韩、赵、魏、秦、楚、燕等国都称为中国。秦汉统一后,其疆域内的大部分地区也都称中国。,2) “中国”一词的地域涵义“中国”一名自西周初年出现以来,迄于战国,其

5、所指地域随着对象与时代的不同,也不尽一致。第一,指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 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此处京师即都,四方、四国指华夏诸族。第二,指国中、国都。第三,指王畿,即指周天子的都城地区。第四,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第五,指华夏诸国。周天子直接统治区即周国既可以称“中国”,分封的华夏族诸侯列国也不甘居后,于是“中国”也可以用以指称西周和华夏这个总体。第六,指地处中原之国。,秦汉统一后,随着新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中国的地理内涵大大地扩展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叙述秦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也就是说,秦朝的辽阔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

6、脉,东北向至辽河下游流域及朝鲜西北部一隅之地,南至今越南东北一角和两广,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海均已归入“中国”;而这一“中国”范围,既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家,也构成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地域概念中国发展的根基。西汉时代尤其是武帝时期,中国的范围较秦又有拓殖:南、北略同于秦而或稍有扩展,东面扩展到今朝鲜中部,西有河西及广大的西域,又西南达川西南及云贵等省,南有越南的中北部这一直接统治区,为现代中国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由秦、西汉以政治统治为基础的中国地域范围的演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统一国家的形成、疆域的扩大,中国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大;一般来说,一

7、个中原王朝(或称中央王朝)建立了,它的直接统治区就可以被称为中国。,3).“中国”一词的文化涵义,文化涵义上的“中国”,其标准又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也就是说,文化上达此标准者,即为“中国”;反之则为蛮夷。然而,文化是不断进步的,于是“中国”的地域范围不断放大,而“中国”的成员也不断地增多。文化的“中国”意义之伟大,正在于此!,4.)“中国”一词的王朝或政权“法统”涵义,历史上非汉族建立的国家也往往自称中国,尤其在分裂时期更是如此,有时还与同期存在的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治争夺“中国”名号。如十六国时期的羯人石勒、氐人苻坚,自居“中国皇帝”,指东晋为“司马家儿”、“吴人”。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以中国

8、正统自居,骂南朝为夷。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往往自称为“桃花石汗”,即“中国汗”,不仅意味着喀喇汗王朝辖地在地域上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其政权也是“正统”的王朝。,5).历史上的“中国”所指的范围,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总例:“18世纪50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具体地来讲,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就是今天的中国加上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以东,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以南,这一范围是中国历史演变成一个统一的、也是最后的封建帝国清

9、朝所达到的稳定的最大疆域。,总之,“中国”一词不同涵义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这样的史实: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无论文化高低,地域远近,是汉族抑或非汉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是由中原和边疆共同组成的;现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承与发展。,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夏朝华夏文化成型 商周早期民族、部落交流融合 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 秦朝第一次实现中国统一,奠定中华民 族统一联合基础 汉、唐、元、明、清不断分合、融合、统一、 深入交流、巩固发展,3、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从国家的四个要素即国民、领土、政府、主权为原则,根据历史史实,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10、四个特点:第一,“中国”这一国家中的人民,是由多民族构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果。第二,历史上中国的领土、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发展的,历史上中国的边界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守卫的。第三,在历史上各民族都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权机构的建设,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贡献。第四,国家主权是国家要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历代中央政权都对全国各地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辖权、司法权、赋税权、驻军权。,第一节,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费孝通)中华民族是包括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其成员有共同的归属、认同意识和情感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有一个从分散到结合一体的过程;汉族是一体化的核心汉语是逐渐通用的语言

11、;汉族农业经济是凝聚力形成的主要来源;农业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经济形成互补各民族人口规模上大小悬殊中华民族在形成一体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北牧、南农两大次级统一体,而后形成以汉族为中心大一统格局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认同体,汉族和少数民族是同一层次,中华民族是更高一层次。不同层次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多元一体。,第二节 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一、西域与新疆的概念 1、 “西域”一词的狭义和广义所指 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天山南北地区。 广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中亚、西亚地区,及至地中海、东欧、北非的广大地区。 今天的两关,已不再具有

12、文化意义上界限的作用,也不具有区分中原与西域的地理界限意义.,玉门关,阳关,2、 “新疆”的概念清朝在平定准噶尔政权和大小和卓叛乱以后,在各类文献包括皇帝的谕旨和大臣的奏折中,都把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新疆”,或并称“西域新疆”。 清政府看来,“西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总称,它包括今青海、西藏、新疆,并且一直到达清朝统治势力所达到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此范围比当时清朝政府称为“新疆”的范围大得多.乾隆帝自称为“十全老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他往往把在自己在位时统一的我国某一地区称为“新疆”,由此,清朝政府就把乾隆帝之前已属于自己管辖的今新疆东部地区看作为“旧部”,而把乾隆时

13、期归属自己管辖的今新疆中部、西部地区称为“新疆”。,对乾隆帝个人而言,今新疆东部地区在他当皇帝之前就已归属于清朝管辖,是“旧部”,不是属于自己的“武功”。而今新疆中部、西部地区,却是他在位时期,消灭了准噶尔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势力之后才纳入清朝的管辖之下的,这属于自己的“武功”,因此,对乾隆帝个人来说,这一地区确为乾隆“新开辟的疆土”。乾隆皇帝本人也在谕旨中说:“汉时西陲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指今南疆)皆屯戍,有为内属者。唐初都护开府,扩大地及西北边”(清高宗实录卷482)。可见,清朝政府及最高统治者是把自己在今新疆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视为前代中央王朝在这一地区进行统治的延续,其“主权

14、”意识是非常明确的。,新疆行省的正式设立 A、近代有识之士对新疆作为中国行政区政治地位的认识:龚自珍、林则徐 B、19世纪西北地区边患 C、左宗棠与新疆:1876,4-1878,1 灭阿古柏;1880-1881收伊犁 D、政治舆论变为政治决策:1884 E、原因与意义 F、左宗棠、刘锦棠的贡献,二、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1、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1)文献资料记载的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周穆王(前976922年在位)与西王母之国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毋。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毋,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毋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毋于瑶池之上,西王毋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

15、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壬申,天子西征。 晋郭璞卷之三 甲戌,至于赤乌。赤乌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穄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曰 :“赤乌氏先出自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 卷之二 2)考古资料所反映的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海贝、铜镜、和田玉,西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素描版西王母,天山天池:穆王西王母会晤地?,和田玉,2、汉代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张骞出使西域前141年汉武帝即位,欲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打击匈奴。于是有张骞出使西域。出使共二次。第一次是前138

16、年,联络大月氏人,于前126年回到长安,曾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第二次是前119年,联络乌孙人,于前115年返回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增进了中原对西域的了解,极大的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张骞(蜡像),张骞出使西域(敦煌壁画),汉佉二体钱,汉佉二体钱,3、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与内地经济联系 法佉卢二体钱,龟兹汉墓葬(库车发掘,2007年),4、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关系5、明代中原与西域经贸关系 据明实录的记载,吐鲁番总督曾多次与明朝联系通商事宜。曾在叶尔羌汗国游历二年,并于1605年到达明朝肃州(酒泉)的葡萄牙人鄂本笃在其鄂本笃访契丹记中说,叶尔羌汗国组织前往明

17、朝的商队,“商队领袖,为王所任命”,“王付以全权。在全途间,可以管辖商人”。西域地区输入到明朝的一种染料回回青尤其受明朝的欢迎。,古丝绸之路上的天山故道,开元通宝(库车出土),三藏法师,6、清朝西域与中原经贸关系 清实录中记载了自顺治到康熙帝时吐鲁番、哈密等地多次与清朝通商的情况,并且清朝政府也对叶尔羌汗国进贡使团的次数、人数、贡品的数量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清朝与叶尔羌汗国的通商贸易关系一直持续到叶尔羌汗国灭亡,它有力地促进了清朝与西域关系的加强。,思考题,1、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经济联系的形式有哪些? 2、西域与中原联系密切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结 论 新疆与内地经济的一体性 在古代信息和交通

18、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要保持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辽阔的地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形成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有机的整体。 新疆与内地密切的经济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新疆与内地不同的经济类型之间,有极强的互利、互惠、互补性,因此相互依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保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1、汉代 内容:典章制度、文字、艺术 民丰尼雅出土的汉简,2、魏晋南北朝时期交流 内容:儒学、佛学、音乐 人物:朱士行、鸠摩罗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1995年民丰尼雅出土),3、唐代文化交流内容:儒学、

19、文字、艺术人物:玄奘、尉迟父子、苏祗婆,租葡萄园契(吐鲁番出土,唐代),回鹘供养人(库木吐拉石窟),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绢画,4、五代辽宋金时期 福乐智慧与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 西辽语言与宗教政策 5、元代 廉希宪、贯云石、鲁明善、丘处机、马祖常、 萨都剌 6、明代: 三次出使西域的友谊使者陈诚 7、清代: 官学、伊犁将军松筠、和瑛与回疆通志、阿不都热依木的诗篇,贯云石作品三首,(一)小梁州.四时四景 芙蓉映水菊花香,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鸶鹭藏. 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上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空,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二)中吕.红绣鞋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

20、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 (三)神州寄友苍海茫茫叙远音,何人不发故乡吟.十年故旧三生梦,万里乾坤一寸心.秋水夜看灯下剑,春风时鼓壁间琴.尔来自愧头尤黑,赢得人呼小翰林.,元诗,越台怀古 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尤屯虎豹光.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从竹雨斑斑。 过李陵台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将才,山头空筑望乡台.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鼓角雁声哀.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踏水车行 马祖常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日中无饭倚车哭.干田

21、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门为小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识字农夫年四十,脚欲踏车脚无力.长谣宛转卧陇间,谁能听此无凄恻.,结论,文化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和粘合力,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开放性、融合性。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过:“有教无类”。任何一个人,无论其民族、种族、地域,都可以通过教育、教化使成为“君子”,正是这样一个博大的胸怀,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把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熔铸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节 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1

22、、汉代:西域都护(前60年)、西域长史 2、三国两晋南北朝:西域长使、郡县制推行 3、唐代:安西都护府(640年)、北庭都护府(702年)及其机构设置 4、元代:1251年在别失八里等处 行尙书省 5、明代:设哈密卫 册封民族首领等 6、清代:伊犁将军府(1762)、新疆省,龟兹故城,龟兹故城,结论,新疆与中央政权关系的总走向是日趋紧密,但同时所受到的外来干扰和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复杂。尤其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资本主义扩张压力前所未有,但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始终保护了这种历史形成的密切联系并得到大大加强。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生计方式,决定了它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中

23、原农耕文明保持一种密切联系。而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决定了其现今在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重要位。历史证明,新疆地方政权与中中央政权联系紧密时,新疆就能正常而稳定地发展;反之,则停滞和倒退。,第三节,二、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1、汉代:使者校尉、西域都护、驻军屯田 2、隋朝:鄯善、且末、伊吾三郡 3、唐代:都护府与府兵制度、地方(羁縻)州武装 4、元代: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军屯 5、清朝:伊犁将军、八旗兵与绿营兵、换防 与驻防 18世纪锡伯与达斡尔族西迁,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唐永隆元年(680)军团牒(吐鲁番出土),第三节,三、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

24、度与法律制度 1、赋税制度 汉代:贡赋 魏晋南北朝:贡赋 唐朝:均田制度和租庸调制、商税 元朝:牙老花赤主持征税、哈赞忽赞主管户籍 清朝 :未建省时按“地丁合一”,建省后按清丈田赋章程,2、司法汉、唐:军政长官兼理司法元代:提刑按察司清代:行政兼理,另定回疆则例,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1、古代朴素的国家认同观念 2、历代西域对中央、中华民族的认同及其方式 汉代:使者联系(前期)、西域政权归汉、 和亲政策 魏晋南北朝:汉朝政治信物的保留 喀喇汗王朝(9-12世纪):“桃花石汗” 高昌回鹘政权(9-12世纪):“甥舅关系” 清朝:平定叛乱、土尔扈特归国、新疆人民与英 国沙俄侵略者的斗争3、认同感的发展趋势和方式?,细君公主,黄 鹄 歌 汉.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解忧公主(汉,前120-49),昭君(汉),宁国公主(唐),文成公主(唐),本章作业题 1、结合史实,说明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试论述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本章讨论题目,1、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经济联系以及开发的形式有哪些? 2、西域与中原联系密切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3、试论述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4、试论古代和亲政策的原因、意义、历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