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953441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豫南九校—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豫南九校 20XX20XX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1。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元代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家马祖常的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C。 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2。历史学家王家范说: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3。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

2、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 (可纳资代役) 、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 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 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 ,“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 ,据此可知( )A。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B。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北末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D。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4。文献统考 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描述:湖田多起于 (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A北宋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提高1 / 13

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开发D。 北宋政和年间出现了严重的水患灾害5。宋代陈舜俞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 以乐岁之收五之而仅食其一后虽有丰获, 取之无所赢而食之矣,材料主要表明( )A小农因借贷所受剥削沉重B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C小农经济的落后和脆弱性D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盛行6“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 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

4、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7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材料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山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完全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C。 材料反映地区不同,这说明唐代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D反映了当时夜

5、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完全不能活应新的经济形势了2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8.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 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 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9。 1786 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

6、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稳之年,亦无凭借。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 地域经济差异B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C 封建土地私有制D地主势力膨胀10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 “自卫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7、11。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独特而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这段话反映了()A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的商贸中心发生转移B 。传播宗教信仰成为冒险家们向外远航的动力3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C 。西班牙与葡萄牙借助新航路开始了殖民扩张D 。经济全球化的开始与国家行政的介入有关系12。某国政府重视贵金属,除立法禁止输出金银外,还规定外国商人前来贸易时,必须以金银支付货款,为振兴经济又取消国内贸易障碍,已建立单一市场, 并补贴本国商品奖励出口,同时还限制

8、殖民地仅能与母国贸易,某国是指()A15 世纪荷B。 20 世纪法国C。 19 世纪日本D。 20 世纪英国13。“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14。“在改革模式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这又是本民族从前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A。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转型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

9、的产生1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欧美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美国家的城市和亚非拉国家的农村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16。 19 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 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4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

10、学习使用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18。 1953 年毛泽东在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19。 1930年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

11、品有890 种,有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20。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境解读,正确的是()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

12、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5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A. B。C。D。21。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十月革命后,列宁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列宁与农民交谈的内容分别可能是()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土地法令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允许粮食自由买卖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余粮收集制D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入集体农庄22。“服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3。在苏联,

13、1928 年 1 公担棵麦可分别交换35M印花布、 75 公斤砂糖, 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 5M印花布, 0。 9 公斤砂糖; 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俄()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4.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M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 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费里德曼的

14、货币理论()A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B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6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D是基于美国总统里根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后提出的25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银行C。布雷顿森林体系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6。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 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

15、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这现象表明()A第三次科技技革命兴起B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D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27。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模式 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同一模式 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 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模式 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A。模式一: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 2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 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 4 一欧洲联盟28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 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

16、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M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 “永别了,不列颠!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7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C。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D。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29。 20 世纪 90 年代,对经济全球化起到强有力推动作用的是()A两极格局的瓦解B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C。 信息技术的发展D。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30国际制度、 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

17、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二、非选择题(共40 分)31。( 13 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丝绸之路8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材料二:材料三: 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

18、,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中国经济网”(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3 分)(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6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4 分)32。( 15 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

19、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9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材料三: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 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 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 ( 2 分)分析

20、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3 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 3)结合史实说明 20 世纪八、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4 分)33。(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明代近 300 年经济变迁很大, 从明中叶开始,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经济因素在萌生,传统的封建经济依然顽固,新旧交选,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明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的。问题: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

21、业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10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豫南九校 20XX20XX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1 A2 C3 B4 B5 A6 C7 D8 A9 C10 A11 D12 B13 B14 D15 A16 C17 A18 A19 B20 A21 C22 B23 D24 A25 C26 B27 C28 C29 D30 A二、非选择题(共40 分)31参考答案:(1)抑商政策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航海造船技术提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耕经济发展(或农业、

22、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北方长期战乱,陆上丝路受阻。( 3 分,任答三点即可);农( 2)经济背景: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丝绸之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的结果。 ( 2 分)影响: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丝路没有;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11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 4 分,答出两点就即可)( 3)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需求,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23、;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欧亚空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丝绸之路。( 4 分)32参考答案:(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自由资本主义)(1分);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 分)。背景: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或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美国民主制度的(3 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2)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2 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24、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 分)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2 分)(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 4 分,任答两方面就可以)33参考答案观点:明代经济在新旧交迭中继续发展。( 2 分)12 / 1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但明代中后期农业有很大进步。从国外引进的甘薯和玉M广泛种植, 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栽培在规模上和品种上都有显著发展;植棉的推广,烟草、花生等新品种的引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等。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 “买不尽松江布” ,苏州“半城皆居机户”。江南和东南沿海某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气象等。商业: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地区最为典型。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出现,徽商、晋商等。( 10 分)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