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课题内容: 地球的运动制作时间:授课时间: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4、用实
2、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重点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难点1、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 :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 ) 、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
3、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 ) 、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 ) 、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 叫做晨昏线, 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4、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 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 东京、 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 度,时间相差1 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
5、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月 日太阳直射纬度季北半球节南半球受北半球热程南半球度北极北极圈以北昼北极圈以南夜赤道长赤道 - 南极圈短以北南极圈以南南极(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
6、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看书1.20 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课堂小结: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在地球上,【巩固练习】1.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 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A.23.5 S 冬至日B.23.5 N 夏至日C.23.5 N冬至日D. 23.5 S 夏至日2. 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 S,76 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个。A.5 个B.4个C.3个D.2个【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板书设计】地 球 的 运 动自转公转昼夜交替四季变化24小时一年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