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大仓老师教学目标:1能自主识字若干个;复习“哀求、溜号、怦怦直跳、缘故、紧绷、拘谨”等词中带点的字,能正确书写这些字;指导书写“撅”字;能理解“挑剔”的意思,辨析“理会”与“理睬”的异同。2能简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大仓老师的一件什么事。3能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重点:简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大仓老师的一件什么事,并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教学过程:一、 听写导入:1、听写。2、说说大仓老师的特点。二、 初读:1、课文写了关于大仓老师的什么事。自由轻声读课文。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二十多年前上小学时对自己影响极深的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在三年级开学典礼上,新来的班主
2、任大仓老师独特的开场白使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第二件事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大仓老师让大家说说有哪些词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当我鼓足勇气说了个“俺”宇时,却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山本医生的儿子春美说“俺”是下等人讲韵讯不能用。但大仓老师却不予理会,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了一个“俺”宇。作者重点叙述了第二件事。三、 感悟: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读读想想,然后为大仓老师画一张画像,再抓住大仓老师主要的外貌及性格特征,为这张画配一段文字介绍。(2)找到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我”
3、、春美、大仓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写。交流:1) 引导学生理解“挑剔”的意思,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词的理解,体会到春美是一个仗势欺人、对待穷人十分苛刻的人;2) 通过“理会”和“理睬”两个词的异同辨析,使学生明白这两个词有时可以互相通用,但在这句话中用“理会”恰当,它既可以体现大仓老师不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惧怕春美家的权势,又不失教师的风度,与“若无其事”一词相呼应,而“理睬”一词有很生气的意味。另外,在交流对大仓老师的印象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说写双通道”第 2题的内容,通过启发学生想像大仓老师为什么沉默,在那一刻他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联系 16 节的内容
4、,读懂大仓老师沉默的那一刻在进行内心斗争春美家在当地很有权势,得罪了他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大仓老师决定宁可自己有麻烦,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既明白了第 16 节插叙在文中的作用,又深入感到大仓老师的可贵的品质。27 小珊迪 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知目标: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等词。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具准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 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新课。师:1
5、00 多年前的英国,贫富差距很大,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擦皮鞋等为生。 (板书:小珊迪)小珊迪就是这众多穷孩子中的一个。二、 听课文朗读。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朗读。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三、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 抽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3、 默读课文,思考:故事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怎样,结果怎样?(1) 自读思考, (2)同桌讨论, (3)交流形成共识。4、 一部分一部分地读,想想每一部分内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5、 交流,板书:白天 旅馆外 乞求“ 我 ”买火柴晚上 旅馆里 嘱咐弟弟还零钱夜里 珊迪家 悲惨死去 6、 说
6、说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的转换)7、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1、 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可以将故事分成三幕(三个场面) 。2、 分别指名朗读这三幕,讨论: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板书:应付 同情 感动)3、 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选择特别感人的段落朗读。五、 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解疑。(一)理解“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 “断定” 是什么意思?速读课文 210 自然段,想想 “那种人”是指什么人?2、 “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1) 细读第 3 自然段,体会小孩子的穷困无助。
7、 (理解“饱受饥寒”) (完成课后练习三,第 1 题)有感情地朗读第 3 段。(2) 朗读 “我”和小珊迪的对话,从小珊迪的态度的变化和火柴价钱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分别找出描写小珊迪和我们的句子读一读。为了让我们买火柴,小珊迪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请请求乞求)小珊迪卖火柴的价格有什么变化?(一便士一盒一便士两盒)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3)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二)理解体会小珊迪美好的品质。1、 默读课文 1116 自然段,思考:小珊迪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 从第 13、14 自然段中体会小珊迪的诚实。3、 从 1416 自然段体会珊迪的善良。4、 朗读对
8、话。5、 理解句子“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1) 理解“ 目不转睛” 的意思。(2) 删去“ 目不转睛” ,将句子与原句比较,体会词语包含的意思。(3) 想象:从小珊迪目不转睛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小珊迪能讲话,他会说什么?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17 自然段。六、 合理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1、 根据珊迪弟弟的叙述,想象小珊迪去换零钱时发生的故事。2、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 将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与他们交流感受。板:27 小珊迪 白天 旅馆外 乞求“ 我” 买火柴晚上 旅馆里 嘱咐弟弟还零钱夜里 珊迪家 悲惨死去
9、28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3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教学难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教学过程:一、 导入:1、谈到澳大利亚,你想到些什么?树袋熊、鸭嘴兽、悉尼歌剧院、环保2、今天我们学的文章,由于澳大利亚有关。齐读课题。3、质疑:屏障 人造屏障二、 初读:1、这道人造屏障为谁而设?为什么要
10、设?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交流2、分节读课文。师读 1、2 节,生读 36 节。想想这两段话各写了什么?交流:第 1、2 节简要地介绍了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第 36 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的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 ,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三、 感悟:1、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自由轻声读课文第 1、2 节,交流。1)练习,虽然但是虽然列车有点陈旧,但“车厢内却宽敞整洁” 。虽然是“上班高峰时间,车内已是座无虚席” 。但“见我们一行扶老携幼” ,素不相识的乘客们却“纷纷起来让座” ;虽然
11、车内人很多,但是车厢内却安安静静, “乘客们要么专心致志的阅读书报,要么闭目养神。偶尔有人交谈,也都压低嗓门,窃窃私语” 。2)理解:“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澳洲人的文明素养很高。小结: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理解公民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2、这是作者对墨尔本的初步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印象越来越深刻。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读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是怎样自发地用“人造屏障” ,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3、默读课文,
1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澳大利亚人的品质。交流:1)乘客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过来问长问短。想想说话:乘客们 地问:“ ?”2)第五节金发女郎把自己的饼干听给孩子撒尿。长者表扬了小外孙,还发动十几位乘客帮助“我们” 。理解并指导读准“众目睽睽”一词。十几位乘客站成人造屏障,让小外孙放心撒尿。3)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澳洲人非常热情,乐于助人。四、 延伸:出示:“肆虐、缓兵之计、面红耳赤、骚动、急中生智、众目睽睽、人造屏障”请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可以简要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详细复述课文。(一般来说,想要吸引听众,牢牢抓住听众的心,而时间也允许,就可以绘声绘色的详细讲述;而时间有限,别人也只需要大致
13、了解事情的经过,我们就必须简明扼要把事情讲清楚。 )29 真正的愤怒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若干个;滚动复习“苗圃、咆哮、跋涉、汲水、凉爽、浸湿、浑浊、糟蹋”等词语,能理解井积累“苟廷残啃、渍疼、世事洞明、水窖、作孽、意味深长”等词语。2能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理解课题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研读,体会他们把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珍贵的情感。教学难重点:能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理解课题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2说说你对课题有什么疑问?(板书:谁真正愤怒了?她们因何而愤怒?)二、整体感知1开小火车分节读课文2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简要地回答
14、这两个问题,然后将它们连成一段话。参考:暑假里, “我”与朋友结伴西行,途经“五棵树村”时,请求一位小姑娘给一点水。小姑娘迟疑了一下,在经得一位老妇人同意后,打开锁着的水窖,汲出一点水给我喝,而我却用这水来洗脸,这让她们愤怒极了。3把课文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可组织同桌学生互相批阅,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检查主要要做到文通句顾,不写错别字。三、理解课文(一)学习第 7 节当我用这水来洗脸时,小姑娘和老妇人有些什么举动呢?1默读第 7 节,老妇人说的是作孽呀!板书指导书写“作孽”的“孽”圈出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2再读第 7 节,从小姑娘这一连串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3交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
15、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4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如:小姑娘为什么不急着去扶摔倒在地的奶奶?为什么要把小姑娘所做的一连串动作写得这么细致?(水对生活在我国大西北的人们来说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对于我们不珍惜水的举动他们是极其愤怒的)(二)学习第 4、5 节1自读 4、5 两节,圈画出祖孙俩视水如命的有关细节描写的词句。2小组内议议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3交流(1)出示: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木盖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自读第 4 节,说说该句中如果没有“牢牢地” ,句意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交流(水窖里的水是老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来的,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所以
16、这水很珍贵,不能轻易动用。若学生答不出,可先存疑。)指导读句了解水窖是怎样的。理解:世事洞明(2)出示: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同桌一起读该句,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会做出这一系列动作?交流(熟练地打开或许每天她们都要用很多次少量的水,而每次用水都要打开铁锁,以至于动作非常熟练。小心地汲出水非常的珍贵,小姑娘生怕倒出来一滴。双手捧着体现了小姑娘对水的珍视。)齐读该句出示:那水里竟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这句话在文中写与不写有什么不同
17、?(这样浑浊的脏水,在我们眼里根本是应该倒掉的,而祖孙俩却像看护珍宝一样地小心守护,可见水在她们眼里是何等珍贵的东西。)(三)学习第 2 节这样的描写绝非多余,它很好地诠释了祖孙俩的行为。1自读第 2 节,找找文中是否还有类似的描写?说说自己的发现。参考:对黄河的情况及“五棵树村”名字由来的描写都为课文中祖孙俩的愤怒打下了伏笔。2出示: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1)齐读该句(2)理解“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只剩下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活。(3)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出示: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滴
18、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加点字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通过小姑娘的小心谨慎的动作突出她对每一滴水的珍爱,从侧面突出水的珍贵。)4指导读好第 2 节(四)学习第 8、9 节1自读第 8、9 节,说说你的感受2引读第 9 节难怪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3意味深长指文中指4齐读第 8 节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一读第 8 节5用“我”和小姑娘对话的形式来改写第 8 节,并且用上“肃然起敬”这个词。四、拓展练习1学习第 7 节第 3 句的写法,把一个人做某件事时的一连串动作写清楚。2请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中国有哪些地方严重缺水。再请你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19、提醒人们要爱护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30 孙叔敖杀两头蛇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2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3能讲述这个故事;能感受到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教学重难点:初步接触古文,能用自学的方法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一、 启发导入:1、同学们,先前,我们曾学了不少的古诗、也接触了古代小说、笑话、散文、游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3、读注释 1、2。二、 初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开火车分句读课文。教师评价:读古文和读现代文有所别,古文语言简单,寥寥数字,含义
20、却是丰富、深刻。因此读时不宜太快,节奏上要稍慢些,注意停顿,让读者听得更清楚。3、教师范读。三、 精读感悟:古文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往却内容丰富往一句话里包含了很多意思。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含义。自学提示:1、结合注释和字典,自学理解古文的意思,小组内交流。2、在理解的基础上,想想作者要表现孙叔敖的什么品质?交流:1、请学生解释古文的意思。交流中教师点拨:1) “之”字的不同意思:“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 ;“杀而埋之” 、 “向者吾见中的“之”意思是“它” ,指代那条两头蛇。2)其字的不同意思:“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也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 ,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小结: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确定。2、展开想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继续训练复述课文的能力。3、说说孙叔敖是个怎样的孩子?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