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 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 教材分析1931 年 ,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 近代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日军不断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 导致中日矛盾最终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各个阶层都行动起来 , 其中北平的学生所参与的“一二九”运动 , 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 , 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此 , 本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在本单元占有
2、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 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的重要步骤 , 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大致经过, 认识到其对于促进, 民众觉醒的重要意义。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 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声像等材料, 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设置 , 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 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 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
3、平解决等事实, 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认识1 / 4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 课前准备 1.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听歌曲松花江上, 回忆上一节课的有关内容, 思考下面的问题:这首歌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以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这一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二、新课讲授(一)九一八事变时间: 1931 年 9 月 18 日地点: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策划者
4、:日本关东军材料一:早在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上了一道密折,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欲征服, 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材料二: 1929 年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 人民生活非常贫困, 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日益严重的压力, 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结合材料分析日本打动这场事变是否是偶然情况。教师提问: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 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 望力避冲突 , 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 听候中央处理。2 / 4蒋介石密电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说 ,
5、枪不如人 , 炮不如人 , 教育训练不如人, 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 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亡于帝国主义, 我们还能当亡国奴, 若亡于共产党, 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攘外必先安内 , 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以公理对强权, 以和平对野蛮 , 忍痛含愤 , 暂取逆来顺受态度, 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结果:东三省沦陷。但是广大的人并没有被日本铁蹄所征服 , 开始了自发的反抗 , 出示抗日义勇军相关图片 , 让学生了解局部抗战的开始。(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并没有停下侵略的脚步, 而是变本加厉
6、, 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 人民开始觉醒 , 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抗日救亡的风暴, 其中“一二九”运动最为突出。背景:华北事变的发生, 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时间: 1935 年 12 月 9 日领导者:共产党地点:北平意义:“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 标志着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三)西安事变时间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地点:西安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主张:停止内战, 一直抗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活动讨论:杀蒋还是放蒋?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 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 / 4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也标志这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四)本课小结 教学反思略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