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2018 年中考语文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 一 ) 论语十二章 德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
2、切问而近思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_( 二 ) 曹刿论战 常州 阅读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1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 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释】季世:末代。弭:平息,
4、消除。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牺牲 玉帛 ()(2)齐师败绩 ()(3)夙夜 筹谋 ()(4)楚使请城 ()(5)乃自刎以死国 ()2用现在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 彼竭我盈,故克之。_(2) 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_3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蔓子将军?_4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B乙文主要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蔓子这一人物形象的。2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
5、猛与强大。D曹刿的“肉食者鄙”,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三 ) 孟子三章 黔东南 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完成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 ( 动词,通“避”)B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动词,增加 )C此之 谓失其本心 ( 助词,无实义)D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 / 之行道
7、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 / 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 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 / 不屑也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8、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3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_(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 原创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9、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 无违 夫子 (2) 妾妇之道 (3) 以顺 为正者 (4) 居天下之广居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_(2)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7作者认为成为大丈夫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_8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4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_ 盐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故天将降大
10、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 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 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 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
11、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说:劝说,说服。少:轻视,贬低。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饿其体肤 ()(2)衡于虑 ()(3)出游 数岁 ()(4)期年 ,以出揣摩 ()10用“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5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3) 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_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12、_( 四 ) 庄子一则 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北冥 有鱼 ()(2)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3)怒而飞 ()(4)野马 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13、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_(2)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_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中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任何6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B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又写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C文中用夸张的手法从大鹏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D从庄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14、是则已矣。”的话中说明鹏鸟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但人对事物认识是没有局限的。4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_( 五 ) 礼记一则 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学相长 ()(3)虽有至道 ()(4)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2) 故曰:教学
15、相长也。_3 选 文 集 中论 述了 _ 与_ 的关 系问 题 ,说 明了_ 的道理。( 六 ) 列子一则 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7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志在登高山 ()(2)钟子期必得之 ()
16、(2)卒逢暴雨 ()(4)吾于何逃 声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2)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中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B“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C“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主要是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之情,首先运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之情,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衬托。其次,从语气上看是用感叹句,真诚地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琴
17、技高超的赞美。D我们从本文得知“知音”表现在“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从伯牙的感慨中“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可体会其无处逃遁的苦恼。4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什么?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怎样做呢?_8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七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安顺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18、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19、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用“ / ”标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1) 吾 妻 之 美 我 者(2) 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徐公何能及君也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 ()(4)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2)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_9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_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知。_( 八 )
20、 出师表 广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
21、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 躬耕于南阳 ()(2) 夙夜忧叹 ()(3)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
22、”“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10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九 ) 桃花源记 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 ( 捕蛇者说 )B复行 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 ( 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 俨
23、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 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辍耕之 垄上 ( 陈涉世家 )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_( 十 ) 答谢中书书 原创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完成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五色交辉 ()(2)四时 俱备 ()(3)沉鳞 竞跃 ()(4)实是欲界 之仙都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11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
24、习!_(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3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A全文只有68 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B全文以“美”感慨发端,展示了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C风格雅淡,文字华丽又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4作者融情于景,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哪些情感?_( 十一 ) 三峡 原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 处 ()(2)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 绿潭 ()(4)属引凄异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2 / 33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_(2)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