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疑教学法】什么是对比教学法质疑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怀疑,然后针对提出的疑问再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质疑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下面我就上年级部分语文课文进行实例分析。题目质疑法对文章题目进行质疑。语文教学中,往往通过质疑文章题目,再结合课文内容,基本上就能把文章的主题理解透。因此,质疑文章题目,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种办法, 而且还是相当好的一种做法。质疑文章题目,要分清题目的关键词。如巍巍中山陵一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质疑:中山陵指的是什么?“巍巍”是什么意思?怎样“巍巍”?“巍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得知,中山陵指的就是伟大
2、的革命先驱 _ 的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的陵墓。通过得知,巍巍是“形容高大”的意思。那 _ 先生的陵墓又怎么会“高大”呢?“高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分析文章后得知。“巍巍”既指先生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大,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 “巍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 “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 描写的。结构质疑法根据所教学的文章结构特点进行质疑。如我的老师一文,可以提出以下疑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七件小事; 为什么五件略写,两件详写;详写的两件事情又各有什么特点等。学生讨论后,老师可以归纳相关要点:没有七件事情不足以表现蔡老师的美好心灵。每件事情都详
3、写,没有必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详写的第一件事情是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们的纠纷,第二件事情是“我”迷恋蔡老师,区别之处是第一件事情主体是蔡老师, 第二件事情主体是 “我”,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之间还存在因果关系。 文章特点方面,仍然以我的老师一文为例,蔡老师解决了“我”与“小反对派们”之间的小纠纷后,还给“我”写了一封劝慰的信。我提出这样的疑问让学生思考:本来大家在同一学校, 朝夕相处,为何还要写信呢?通过仔细推敲与讨论,最后找到了答案:原来蔡老师郑重其事的写信,正体现了她对“我”的同情和关心。比较质疑法用比较法进行质疑。例如,同样是写人的外貌特征,但因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物,就有不同的外貌
4、特征。 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的外貌特征是: “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爱”。 我的老师中蔡芸芝老师主要的外貌特征是:“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的主要的外貌特征是:“那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 嘴唇发紫,像成熟的难能桑椹。 ”教学时先让学生在课文找出以上外貌描写的伍子,然后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为什么他们的外貌特征有如此大的区别,而且给人如此深刻的印象?通过大家的讨论分析, 老师就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外祖母
5、对生活的不如意, 同时还体现了外祖母性格的开朗,虽然年老但具有年轻的心态。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蔡老师是心灵美 ( 温柔 ) 与外在美 ( 美丽 ) 的完美结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外貌特征就是“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而三颗枸杞豆中的三叔却是已 得了癌症,已 是 死的人了,并且 植物的研究 得后 无人,心里担 。 些肖像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来写,具有 明的特性, 人深刻的印象甚至 身 忘。灵活多 的 疑法 疑教学法,不一定要求所有的 疑 都要在 堂上解决。如教学三峡一 ,我 学生 道元水 注中的三峡与李白的早 白帝城作比 然后找出相同的内容。通 比 ,可能有学生会提出疑 : 李
6、白的文章是否属于抄 道元的作品?李白是否到 三峡? 史上的三峡与今天的三峡是否一个 ?竹 上 教 ,首先要肯定学生大胆 疑的精神,并告 tF 学生: 本 是我 学 的 料,具有科学性,但仍存在相当多的有待我 研究的 。然后 感 趣的学生 后回去 找 料。 ,不 解决了疑点,而且 学生学到了 外知 。又如教学蔚 的王国一文, 授到“她,我 每一个人都 着的那个人她就在 儿 然看不 ,但近在咫尺” ,可能有学生提出疑 : 什么 里用省略号,而不把“她”的外貌描写出来。 个 ,我布置学生一道作 : 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进行外貌描写。 然后拿一些学生的文章在班上宣读,或者让学生自己宣读,并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对“她”进行进行一番素描,素描完毕后马上在班上展示。 作业完成后, 疑问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的外貌特征在每个学生心日中是不一定相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中的“四、教学过程”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我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质疑教学法在新一轮语文教改中必占一席之地。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