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4 页07 年春期预防医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及应用分析的能力。2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时间为 90 分钟。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专科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袁聚祥、黄悦勤、刘桂芬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02 年 8 月第2 版预防医学教材。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及应用分析的能力。
2、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5%);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题(25%);问答题(30%)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重点名词:生物蓄积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 二次污染物 生物浓缩作用二、重点掌握:环境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三、一般掌握:第 2 页 共 24 页1、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三废”的内容。2、生活性污染的“三废”的内容。3、次生环境的含义。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一、重点名词:地球化学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营养素二、重点掌握: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2、介水传染病的特点。3、亚硝酸盐中毒的中毒机理和急救原则。4、合
3、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三、一般掌握:1、大气污染的来源、转归及其对健康的危害。2、评价饮用水水质在流行病学安全的主要指标。3、大气的自净作用。4、居室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5、碘的生理功能。第三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一、重点掌握:1、三级预防原则。2、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分级。二、一般掌握:1、急性苯中毒的主要损害。2、常见职业中毒(铅、汞、苯):临床表现、治疗。第四章 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一、重点名词:第 3 页 共 24 页药物滥用二、重点掌握: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2、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第五章 医学统计概述一、重点名词:等级资料二、一般掌握:1、医用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2、医学统计资料类型。
4、第六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重点掌握:1、掌握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与中位数的计算方法。2、表示一组变量值变异程度的指标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二、一般掌握:1、频数分布表。2、正态分布及其应用。第七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一般掌握:1、抽样误差的基本概念及描述抽样误差的指标2、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3、标准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4、假设检验的步骤。5、均数的 t 检验方法。第八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第 4 页 共 24 页一般掌握:1、掌握统计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种类。3、统计表的结构、编制原则。第十章 总体率的估计与 2 检验一、重点掌握:行列表 2检验的应用条件。二、
5、一般掌握:1、 2 检验的概念及作用。2、率的标准误与可信区间。第十三章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一、重点名词:实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二、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三、一般掌握:1、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2、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3、研究人员控制的研究因素是属于哪种流行病研究。第十四章 疾病的分布一、重点名词:患病率第 5 页 共 24 页二、一般掌握:1、掌握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和疾病的流行强度。2、死亡率、发病率。3、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第十五章 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一、重点名词:生态学谬误 混杂偏倚二、一般掌握:1、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横断面研究。2、抽样调查的内容
6、、方法。3、误差的概念,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4、掌握偏倚的概念、分类及其控制。5、1:1 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归纳。第十六章 实验性研究一、重点名词:双盲实验二、重点掌握:非依从的概念及减少这种现象的方法。三、一般掌握:1、实验性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估计样本含量的依据。第十七章 病因研究一、重点名词:剂量反应关系第 6 页 共 24 页二、一般掌握:1、病因的概念,分类。2、病因研究的方法。第十八章 循证医学一般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证据主要来源。第十九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重点名词:免疫预防 外潜伏期二、一般掌握:1、接触传播传染病特点。2、经生物媒介传播传染病的特点。第二十章 常
7、见非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重点掌握: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医源性疾病二、一般掌握:1、药源性疾病的类型。2、恶性肿瘤的流行特点和预防与控制原则。3、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第二十二章 初级卫生保健一般掌握:1、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3、初级卫生保健的的原则。第 7 页 共 24 页第二十三章 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掌握: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第二十四章 健康促进重点名词:医院健康教育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生活性污染的“三废”是 、 、 。2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的变迁方式主要有 、 、 。3当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以 NO2为主
8、时,对 的损害比较明显,以NO 为主时, 和 损害比较明显。4长期缺碘在成人可发生 ,胎儿、婴幼儿期严重缺碘可出现 。5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 C,可增加尿中 的排出量,有可能形成 。6铅对外周神经损害可呈 型、 型或 型。7确定有 或有 可诊断为慢性重度苯中毒。8缺乏维生素 A 可致 合成不足, 能力下降,严重可致 症。9评价饮用水水质在流行病学安全的指标主要是 、 和 。第 8 页 共 24 页10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和 。11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 、 和 三个因素的影响。12参与三大营养素代谢的维生素有 、 和 。13目前作为居室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是 和 。14具有 或 可诊断为
9、重度铅中毒。15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 ,其次是 和 。16治疗汞中毒的首选药物为 。17铅进人体内后,其吸收取决于 和 。18资料中有超限值时,可用 描述其集中趋势。19作为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一般应满足 性、 性和 性要求。20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和形状的参数是 和 。21 u0.05S 用于估计 , t0.05S 用于推断 x x。22.在假设检验中,已知的总体均数一般是 、 、 。23百分条图适用于 ,表明某事物内部各 。24构成比又称 ,用来说明 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 表示。25进行四格表 2检验时,当 和 时,需计算校正 2值。26统计推断包括的两个重要内容 , 第 9 页 共 2
10、4 页。27直方图适用于描述 ,表明某事物现象各组段的 。28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 或 的指标。29四格表资料分析时,校正后的 2值 ,P 值 。30统计分析包括 和 两方面的内容。31抽样调查的 、实施与资料分析较复杂,不适用 的研究对象。32 是采用适宜途径将 接种到人体内,使集体产生对某传染病的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33分析流行病学是对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进行 或 ,直至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34在描述流行病学,若现有资料不足以提出假设时,应进行 或 ,直至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35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有两类,即 和 。36病死率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
11、可反映 和 ,常以 表示。37观察疾病动态时,应注意诊断 和诊断 改进的原因。38具体的资料分析方法可分为 统计分析和 统计分析。39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有两个指标即 和 。40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属观察性研究,它是观察已经 与 之间的联系,不加任何人为干预。41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有两类,即 和 。第 10 页 共 24 页42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群) 的敏感指标,一般以 表示。43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将人群按不同特征分组。研究疾病在不同 的分布有助于确定 和探索致病因素。44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获得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常联合使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筛查试验,这种方法称作 。常用的有 和 。45比
12、值比等于 1 时,说明暴露因素与健康 ;大于 1 时,说明该因素为 ;小于 1 时,提示该因素具有 (如果所研究的结局为疾病)。46实验性研究最本质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 是 而非观察法。47病因三要素是指 、 、 。48罹患率是 的特例。罹患率通常适用于 或的流行。49研究对象的随机分配可 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非研究因素50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 和 。51在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中,以 受社会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社会因素影响人群易感性最明显的方面是 。52 是采用适宜途径将 接种到人体内,使集体产生对某传染病的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牛和流行。53高血压是 和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故防治高血压有重要意义。54目前人类的“三大杀手”是指 、 、 。55EB 病毒可引起 癌;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