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9030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岩石圈=地壳 部分上部地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球內部構造,宜蘭清水鑽井台,目前世界最深的鑽井(深約12262公尺)位於俄羅斯極圈地區的科拉(kola )半島,自西元1970年開始鑽掘,但在西元1992年因為高溫而無法繼續。,地震波,()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波(primary wave,縱波或壓縮波):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波(shear wave or secondary wave,橫波或剪力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前後左右在水平各方向的振動,速度次之。 ()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分為:洛夫波(L

2、ove 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雷利波(Rayleigh wave):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沿著橢圓形軌跡震動,Moho (莫氏不連續面),Andrija Mohorovii,古氏不連續面,Beno Gutenberg,雷氏不連續面,Inge Lehmann,Moho (莫氏不連續面),古氏不連續面(約2900KM),雷氏不連續面(約5100KM),上下地函分界(約700KM),地殼,上部地函,下部地函,外地核,內地核,Moho,低速帶分界,低速帶分界,地殼,上部地函,岩石圈,軟流圈,Moho,低速帶分界,低速帶分界,地殼,上部地函,岩石圈,軟流圈,地殼

3、,成分:氧,矽,鋁,鐵,鈣,鈉,鉀,鎂大陸地殼:厚約3540km。 主要為花崗岩質。 平均密度較小。海洋地殼:厚約67km。 主要為玄武岩質。 平均密度較大。,地殼均衡學說,岩石圈,岩石圈 = 地殼 + 部分上部地函。岩石圈 = 板塊。剛性的岩石,下接較塑性的軟流圈。厚約100km。,軟流圈,軟流圈 = 深度約介在100250km之間。厚度約150km。塑性的部分熔融岩石,上接剛性的岩石圈。大約110%的部分熔融岩石。,地函,主要為橄欖岩質的岩石。厚度介於402900km之間。約佔地球總體積的80%。密度大於地殼。,地核,主要由鐵、鎳組成的金屬。厚度介於29006370km之間。約佔地球總體積的15%。密度最大的一層。厚度最厚的一層。,地核&地函&地殼比較,密度:地核 地函 地殼。厚度:地核 地函 地殼。體積:地函 地核 地殼。,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