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 , 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 抽象问题具体化 , 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 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 。初中数学中, 已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完全融入教学中, 尤其从目前的新教材看来,不再把数学课划分为“代数” 、“几何”,而是综合为一门数学课,这样更有利于“数”与“形”的结合。小学数学中虽然不像初中数学那样 , 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系统化 , 但作为学习
2、数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其中, 为更好的学习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两方面的知识服务, 同时也在培养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一小学生都是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开始入门学习数学。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具体的事物是出现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前的,人类一开始用小石子,贝壳记事,慢慢的发展成为用形象的符号记事,最后才有了数字。这个过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和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
3、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此外,他们往往能在图形的操作或观察中学会收集与选择重要的信息;发现图形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并乐于用图形来表达数学概念。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很多习题, 已知条件不是用文字的形式给出,而且是蕴藏在图形中,既是是学生喜欢接受的形象,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以形助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如果说从图形上抽象出符号, 只能代表人们的认知事物的过程, 还不能体现其在数学中的独特作用。 那么以形助数, 善于在图形的分析中快捷地解决问题,思
4、维层次不断上升。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用处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 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 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这方面的例子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 从教材上的内容来说: 五年级的认识公倍数与公因数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用长 2,宽 3 的长方形可以铺满边长是 6 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是 8 的正方形。从图形拼摆中说明 6 是 2 和 3 的公倍数,而 8 不是它们的公倍数。六年级中的替换、 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 如:鸡
5、和兔一共有8 只,腿有 22 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 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 个圆,表示 8 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 条腿。共画了16 条腿。还有 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还可以添2 条, 8 条腿可以添 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 只动物有 4 条腿,是兔。只有2 条腿的有 4 只,是鸡。此外,在容斥问题、行程问题中,图形也是好帮手,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图,小学生很难理解这类问题。如常见的容斥问题:班上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有 35 人参加了美
6、术组,有 26 人参加了合唱组,有 9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求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美术组合唱组9 人人35 人2635从图上可以很直观的看出 9 人是重复了的部分, 那么全班的人数就是35+26-9=42(人)。再如像这一类复杂的行程问题, 在没有学习二元一次、 三元一次方程的小学阶段, 还只能利用图形来表示数量关系帮助解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 20%,可以比原来提早 1 小时到达;若以原速行驶 120 千米之后,再将车速提高 25%,则可以提前 40 分钟到达。问两地距离多少千米?用长方形的长表示速度,宽表示时间,则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总路程,因为不管是以原速度原时间行,还是
7、以变化后的速度和时间行,总路程都不变,即长方形的面积不变,那么减少的面积=增加的面积,即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先根据第一种走法画图:原时间总路程原速度1 小 时20%原速度 20%(原时间 -1 )=原速度 1原时间 =6 小时再根据第二种方法画图:余下路程剩下的时间原速度原速度 2/3= 原速度 25%(剩下时间 -2/3 )剩下时间 =3 (小时)2/3小时25%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求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在解决和差、和倍、盈亏、找规律等问题中,也是屡见不鲜,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三数形结合,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的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如确实位置中,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上的点,点的平移引起了了数对的变化,而数对变化也对应了不同的点。此外,在六年二期学习的比例中,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成只要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画在坐标图中是就一条直线。从而体会到图形与函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上谈到的图形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三个方面,足以让我们教师更加重视“数形结合”“以形辅数。”充分引入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华罗庚先生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好好体会这其中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