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8945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我国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就业形式严峻的今天,农科专业因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其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群体中更显劣势,借鉴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结合农科专业靠近直接生产环节的优势,通过分析当前农业院校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其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农科;创业教育;途径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同专门培训联系在一起,通过培训,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

2、和资源,使人能够自食其力。1972 年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为公民的基本素质。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面向 21 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直到 1995 年,又在其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应当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就突出强调了创业教育的两个内容,即“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同时还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农业农科专业创业教育不足的现状及原

3、因分析 1.创新精神的缺失。在计划经济影响下,长期的统包统分就业模式,带来了学生思想的凝固,重学习而轻职业生涯规划及工作准备。中小学奉行的应试教育在大学显现其弊端,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下的“上课考试拿学分”的固有学习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学校没能将创业教育引入培养目标及其课程设置中,于中学相比学校培养的学生仍然过分注重书本知识,重视考分,这样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些“考试机器” 。另外,我国农业农科专业实施的主要是专业教育,专业面比较狭窄,课程内容也比较陈旧。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农科与理工科改革相比步子较慢,加上原本存在的底子较薄,设备条件较差的历史轨迹,这些

4、都导致了农科学生的基础理论差,知识面窄,社会适应性较弱,创新能力显然不能达到创业要求。 2.专业凝聚力的不足。创业动力来自于对行业的认同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看好。但是目前农科专业的师生却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受歧视农业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仍有“农业院校=低水平院校”, “农科=低水平学科”的偏见。对于大学生毕业从事农业产业,周围的人总会用不解的目光关注。这就造成了农科学生创业动机的偏低。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上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轻视农业、轻视农业科技、轻视农业教育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样的环境带给广大农科师生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减低,不愿意到农业战线工作,更不愿意进行本专业

5、相关的创业活动。 3.生源局限性影响。首先,由于社会对涉农专业的不良看法和成见,一些人认为学农科没有前途,学农科低人一等,导致农科专业生源本身素质方面具有局限性。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对技术类教育的选择,城市居民中倾向于农业院校的只有 1.6%,农村居民中把农科专业作为子女求学首选的也不到 13%,重点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将农科专业作为首选的不到 1%。显示出不仅城市的学生不愿学农,农村的学生也不愿意首选农科专业,这种普遍的轻农、嫌农情绪无疑深刻的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开展,没有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连学好知识都困难,更别说结合专业进行创业实践。其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现实使得农

6、科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农村的环境造就了学生具有朴诚、节俭、勤奋的优良品格,但其相对封闭的农村生活经历,往往又使这些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大多数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思想保守以及观念陈旧,甚至存在胆小怕事没有闯劲的情形,这些都在客观上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展开。 4.当前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农科教育在我国作为一项专门教育,倾向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不利于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在师资队伍方面,农科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尽合理,由于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行业院校而非综合性大学,其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非专业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较少,知识结构单一,这大大限制了进行创业教育的进行,农科教师培训大多数没有把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纳入其中。其次,农业工作者通常需要深入基层,下到田间地头,非常艰苦,且农业科研周期长,难出成果,这样教师精力上无暇顾及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农科教育注重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掌握农业技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技巧。因此学生陷入大量的繁琐性操作和实验之中,客观上致使学生的素质教育等与创业能力密切相关的教育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