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浅析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摘要:美育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忽视美育而引发了诸多问题。为加强对高职美育的重视,应对美育在高职人才全面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发挥美育在高职生平衡发展、道德教育、智力提高、人格升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高职;美育;寓教于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了爱美之心却不一定能探寻到美的真谛,唯有通过美育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 。 “乐”便是美育中的音乐
2、教育,这里强调了美育的社会功能。荀子进一步强调了美育的感染力,认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马克思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探讨艺术美的功能,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的大众” 。总之,美育是培养审美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实践创造美的能力,使之追求自我完善,并通过审美的方式感化身心,净化、升华、提高思想境界的教育方式。目前,美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生普遍缺乏审美素质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美育的匮乏导致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减弱,不少高职生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追名逐利的习气渐盛。缺乏美育容易使人趣味低
3、俗,在大众文化逐渐流行、亚文化对主流文化产生强烈冲击、审美价值标准渐趋多元化的状况下,不少高职生机械地进行行为模仿、意识复制,盲目地突出个性,这与缺乏美育有很大关系。缺乏美育容易使学生的不良情绪难以得到疏导,导致学生郁郁寡欢、萎靡不振,缺少信心与激情,沉迷于网聊和游戏之中。相对于普通本科生,高职生社会地位低、就业压力大、自卑心理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的情绪不能从正面予以宣导,就会以反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冷酷无情、破坏公物、语言粗鲁,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导致这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育的失位。不少高职院校只注意抓职业教育,包括美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被打入冷宫,学校不关心,学生
4、漠然视之,即使有的学生偶然获得一丝美感,也不能上升为审美意识,更谈不上审美创造,这又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以个人具体的职业发展方向为目标,充分考虑个人的需要和个性,有利于发掘和张扬个人的特殊潜能。而美育在培养个性、激发潜能、培养合格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以美育人,综合协调,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平衡健康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致力于各种教育的平衡和谐发展,美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高职人才首先必须是人格健全、健康发展的“人” 。现在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才是专业知识。职业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最终
5、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一个学生情趣低俗、自信心不足、功利色彩浓厚、创新能力差,就业时就会遇到困难,以后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加强审美教育可以淡化教育培养的功利色彩,陶情冶志,疏导身心,激发潜力,增加人文涵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美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是避免人被物化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点对于和实用技术密切接触的高职学生尤为重要。美育通过各种审美媒介培养人的思想感情、启发人的聪明才智、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美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即使人获得精神的解放与自由,将人从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上升到精神自由的至高境界,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其次,以美济善,寓教于乐
6、,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寓教于乐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艺术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强调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按照美的规律对人进行教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切道德信念只有成为个人的内心信仰才能被人所接受并转化为行动。要使人从内心接受道德信仰,美育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美育以感性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操,而不是理性的说教,是发自于内心而且是身心愉快的,并没有强制灌输的感觉。德育是“礼”的教育,内容是“序” ,主要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美育是“乐”的教育,内容是“和” ,即调节性情。美育和德育结合最终将达到“礼乐相济” ,个人和社会完美统一。人的情感并不天生是美与善
7、的,美与善的情感可以引人进入高尚的境界,而丑与恶的感情则诱人步入堕落的地狱。美育有助于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认同,增强道德打动人心的效果,远比枯燥的灌输与一味的说教奏效。美育中的艺术美能够集中反映生活现实,通过感受艺术美,能够穿越表层迷雾的困惑,把握更为真实的生活实质,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在高职教学中,不少教师将德育变成枯燥的政治说教,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伦理价值和精神内涵。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社会人格,主要依据现实原则和社会尺度;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特的个性,主要依据理想原则和社会尺度。将美育的情感性、艺术性融入德育的现实性、科学性之中,便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以美求真,激发潜能,可
8、以提升高职生的智力水平。美育能平衡感性与理性,活跃科学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球用于逻辑思维,右半球用于形象思维。只有当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相互补充时,其机能才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挥。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就导致左脑超负荷运转,而右脑经常闲置,左右脑发展的不平衡不仅限制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缺乏灵活创新的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也受到抑制。只有加强美育,激发大脑智力潜能,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协调,理性与感性的能力才能得以和谐发展。美育与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构成规律的探求,即对世界和谐构成状态原理的研究,而和谐就是美。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中渗入美学思想与专门开设审美课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能够产生加强美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