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_先进性教育先进性教育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民收入 对策 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将是新的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信息的生产和传输,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林毅夫,1998 。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是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的重要途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资源配置以上级指令为依据,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农业信息、的作用不大。在农产品需求结构相对稳定、农产品以农民自我消费为主的年代,农业信息的作用亦不显著。但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背景下,再简单地根据以上期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下期生产规模的蛛网模型假定来理解农民在资源配置中的信息需求已不合时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甚至 T 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
4、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资源,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虽然应用传统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总成本高,时间效率低。而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农业资源时,就可以大幅度和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农业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导、控制并改变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将显著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比起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等众多优点,可以大幅度和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例如,中国农科院土壤肥
5、料研究所研制和推广的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养分资源管理,成功地指导了区域性的营养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了肥料要素的合理流动,明显地减少了化肥特别是氮肥的使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有效地减少了氮肥的损失,及由此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999 和 2000 年推广 780 万公顷,共获纯经济收入 1.25 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不可少手段。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各
6、个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农业信息网站的出现,不少精明的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这一传统观念的改变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上述领域的信息化和自控化,实现信息的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佳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
7、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3、农业信息化减少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而农产品生产具
8、有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的特点,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充满了风险。农业信息化正是为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有机衔接、运转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发挥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的作用,则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费用;有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做基础,能够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4 、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掌握劳动就业动态,改善农业就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
9、施。劳动力自身的能力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其次就是待转移劳动力面临的信息障碍。互联网帮助农民找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农民不仅学会了从网上下载信息,还学会把自己的产品信息上传到网上运行发布,有的甚至学会制作网页等上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当代农民的素质。通过互联网可使农民不出家门在网上便可得到专家指导,目前,我国已有 20 多个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 4 个应用示范区,建立了一套网上专家诊断系统,农民可在网上实现咨询,随时获得技术指导。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处理,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动
10、态,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和信息,这样可以合理安排农民自己的行程,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信息技术的引入,带来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业就业结构,有效农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包括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人将越来越多,有效地转移一部分劳动力。 5、农业信息化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和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农民收入重要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是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农业信息化促进
11、了农科教结合,农业信息化不仅可以使农业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教育之间的需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也能指导农业生产、科研、推广、教育部门的有机协调与正常工作,促使农科教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找准各自的位置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技术优越性之一是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发展和运用科技的关键是人才。通过发展网络,可以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
12、过这些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从而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农业信息化中主要的问题 1 、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从国外看,农业是受国家保护的弱质产业,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是制订规划和政策、加强立法、增加投资。但从国内情况看,国家在这几方面作用发挥不够。1996 年农业部曾制定了九五时期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但这个规划侧重纸质信息,对信息网络互联及信息共享重视不够,有些内容已发生变化, 急需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在投资上,农业部在几年前就提出金农工程,但国家一直未予立项,2000 年国家虽拿出 2000 万元
13、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但额度偏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尽管农业部农业信息网已开始运行,且内容日益丰富, 部分省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开始起步,但地市级及县级则较为落后,多是单机作业 ,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 ,特别是县级农口有的连工资发放都困难, 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 2、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和信息服务不完善。从总体上看,各省、市、县、镇都在建站、购机、入网, 行政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网络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信息化体系统一化与规范化水平低。同时, 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的格局虽初步形成, 但是 ,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渠道的开通、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
14、等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农产品设计(农业生物工程技术 )市场、农业资金(筹集、调动、投入)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农产品存储和运输乃至包装市场等,尚未开发或形成,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不够全面、完善,缺乏针对性目前的农业信息服务还局限于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传播,而对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表面的、直接的信息比重小, 而前瞻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大;一般性信息繁多、复杂,而权威性、可用性信息缺乏, 特别是中长期市场分析与预测、结合本地情况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十分匮乏。农业信息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了农民生产上的新的盲目性。这应该引起信息机构的
15、高度重视。另外,农业信息机构仍处于未转制或半转制的传统体制下。传统的工作模式不能满足新体制和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工作的需要,其目标和利益与农户的生产和利益缺乏紧密联系,造成农业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不快。 3、农业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信息接收方式落后、单向、信息滞后及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同时, 农民被动地、单向地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信息机构的信息传播,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缺乏积极性和风险性,造成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不高。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单向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引起价格波动,以致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 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 1/2 12 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