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某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与措施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某某镇抢抓机遇,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下面就某某镇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谈谈思路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下辖 14 个行政村 51 个合作社,181 户 9926 人。其中居民人口 550 人,现有21 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521 人,其中农牧民党员 391 人。全镇耕地面积 20160 亩,牲畜存栏
2、16244 头(只) 。2005 年底人均纯收入达 2072 元。二、某某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级基础设施薄弱。村级公路、电力、水利、通信、广播电视及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全镇部分自然村水、电、路不通,大部分行政村教学设施简单,教学质量差。全镇只有二所卫生所,各村缺乏医务室和专业医务人员,广大区群众缺乏基本医疗保障。浅脑地区缺乏电信、电视等信息服务设施,信息闭塞,对外联系困难。缺乏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 2、农民增收过度依赖种植业 家庭农牧收入比重过大,商贸、运输、劳务输出及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不发达,群众生产、生活费用过度依赖于种植业,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
3、低,增收困难。 3、劳动者素质差,缺乏非农就业机会 群众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无法获得系统的培训,就业范围狭窄,增收渠道单一。 4、缺乏资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得不到更多的信贷资金,很多家庭经营项目不能实施。现有二、三产业经营者仅以家庭条件好、劳力较多的为主。 三、思路与措施 “十一五”期间,某某镇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全面推进某某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
4、众生产、生活环境 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和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大力改善农村基本面貌,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发展黄果生产,做强黄果产业,某某是黄果的主产区,也是黄果品质最好的地区,配合“万亩黄果基地”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种植黄果的积极性,在川水区农田及格拉滩、塔相滩、赛加滩进行连片种植,规模生产,充分发挥特产规模效益,增加群众收入。 2、大力建设畜棚设施,发展农区畜牧业 发展农区畜牧业可将牧区瘦弱牛羊转
5、到农区育肥,同时可充分利用农区秸秆及饲料资源,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进行调整。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更新蔬菜种植技术,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冬季果类生产技术,菌类生产技术,花卉、药材生产技术,利用农业设施内气候、温度、光照、湿度等可调性,及时进行调整,求得市场的最大效益。 4、做好三项基础工作 (1)搞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几十年来,由于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了生产环境,破坏了正常的水气循环,使原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水量减少,发挥不了正常效益,使灌溉用水出现
6、紧张。搞好水利项目及配套建设,就能提高产量、增加群众收入,从而有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搞好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恶化,直接导致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紧张,要严格保护森林草原的同时,大力加强植树造林工作,扩大森林覆盖率,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小麦、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积极推广马铃薯垄种,果树嫁接、密植、配方施肥等技术,采取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农牧业增产增收。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 某某城自万历年起,已有 400 多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与周围的藏族、土族、某某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
7、的特色文化,特别是剪纸、刺绣、书法、社火等方面尤为突出,俗称特色文化之乡。境内有铁城古城,新城遗址,烧人沟遗址,东干木遗址,下庄寺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辖区内尤格寺、思哈卡寺、戈档寺、桑尕塘寺等,均始建于明代,历史悠久,形成了某某地区独有的民族宗教文化。 利用某某古城保护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古城知名度,对文化遗存点进行挖掘整理,修复古城遗址,建设城门广场及交通等配套设施,以古城遗址、农家乐、乡村民俗、民间艺术等为开发项目,辅以各种民间特色文化,如剪纸、刺绣、舞龙、舞狮等极具民间艺术美丽的文化活动,将某某民间剪纸、刺绣、书画等特色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打造某某镇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业
8、的发展。 (四)全力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在进一步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阳光工程”等培训措施,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组织好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致富技能,通过劳务输出增加非农收入。大力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全镇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
9、达到 95%以上,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村级文化站,增设娱乐室、阅览室、音像室及体育活动设施为群众提供日常读报学习、交流、娱乐、健身的场所,使群众真正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五)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改善贫困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异地开发扶贫力度,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众,建立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对贫困人口救助面,提高救助水平。 (六)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