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876050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苏教 ( 唐诗宋词选读 ) 春夜别友人二首 ( 其一 ) 练习【一】语段阅读( 一 ) 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完成后面的题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1、找出点明情感的关键句。答:_答案:归思欲沾巾2、结合诗文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答:_答案:仕途失意,他乡漂泊。( 二 ) 阅读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么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

2、法的角度来分析。答:_答案:运用典故。 “琴瑟”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情景交融。 “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 “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二】语言运用4、依照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地震现象。( 不超过30 个字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从而产生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震波极其强烈的超

3、级地震常常造成严峻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地震是 _ 的自然现象。答案: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变化产生震波而引起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5、某同学因患白血病住院治疗,全校师生闻讯后纷纷捐款,校学生会委派你作为师生代表前往医院转交捐款。请你写一段话,向这位同学说明来意,并表达对他的慰问和鼓舞。 ( 不超过 50 个字 )答:_答案:例如: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关怀你。这是大伙的捐款,请收下。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病魔。【一】基础考查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曙光淑 气梳妆打扮黍 离之悲B、粘贴砧 石辗转反

4、侧高瞻 远瞩C、鲜艳掀 动纤尘不染蹁跹 起舞D、绮筵稽 首棨戟遥临铁骑 突出解析:选C。A 项,“曙”“黍”读“ sh”,“淑”“梳”读“ sh”;B 项,“粘”“瞻”读“zh n”,“砧”读”“ zhn”,“辗”读“ zh n”;C 项,全部读“ xi n”;D 项,前三个读“ q ”,“铁骑”的“骑”读“ j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金樽宦游黯然失色不平那么名B、繁琐牙璋佩玉鸣鸾沧海桑田C、江渚物侯轻歌妙舞霰雪飞舞D、宛转碣石物幻星移落月摇情解析:选 B。 A 项,“名”应为“鸣” ; C项,“侯”应为“候” ; D项,“幻”应为“换”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

5、的一项为哪一项()A、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 筵绮:华丽B、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 巾沾:浸湿C、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宁肯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已:差不多解析:选 D。已,停止,完毕。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C、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解析:选B。B 项,“不平”心情激昂,愤懑不平。和今天的意义相同。A 项,“长河”那个地方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C 项,“宛转”那个地方指曲折的意思;今天往往形容说话温柔而曲折,或者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 项,“颜色

6、”那个地方指人的容貌;今天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二】文言训练(2017 年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9 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因此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 于天下

7、,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 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那么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那么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那么民有礼矣。出令不改,那么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

8、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假设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假设将欲霸王、举大事乎?那么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 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那么人不忧饥,缓其刑政那么 人不惧死, 举事以时那么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 ,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

9、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 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假设济 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选 B。渝,改变。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 问曰朝济而 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那么人不惧死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 C。 A. 第一个是介词,到;第二个是介词,与,跟。 B.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 C.均为连词,那么。 D. 第一个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

10、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截了当表达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必知其疾, 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 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 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 远者示之以礼义A、 B、C、 D、解析:选 A。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均说的是齐桓公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 并非直截了当表达以民为本的思想。 说的是关怀百姓疾苦, 说的是对百姓减少刑罚赋税, 是说百姓是国家的全然。 均能直截了当表达以民为本的思想。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信

11、”“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那么,也确实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盼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关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说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同意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选 C。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 ,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 出令不改,那么民正矣

12、。译文:_(3) 君假设将欲霸王、举大事乎?那么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答案: (1)( 治理百姓的人 )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可怕, 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 ( 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 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 。(2)( 国君 ) 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 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 。 (3) 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全然 ( 或“全然的情况” ) 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 ( 治理百姓的人 )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可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能够治理好了。”

13、桓公说:“好。 不要停止。 既然如此, 又该怎么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能够实行。 ”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 ”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确实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确实是仁;内心坚决而仪表端正,确实是严;诚信而谦让,确实是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道: “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能够做到吗?”管子回答说:“能够。”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爱民之道是怎么样的?”管子回答说:“诸

14、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 人民就有礼了。 ( 国君 ) 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确实是爱民之道。 ”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因此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什么原因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

15、, 因此不敢回答。 ”桓公说:“仲父为必如此自谦?什么原因不进直言, 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 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尽管有两只耳朵,又如何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 “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全然做起。 ”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全然?”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全然。百姓特别怕饥饿,而当前收税特别重;百姓特别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特别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假设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可怕死罪;能依照时令,坚持

16、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 ” 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 确实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 要告诉给先君才行。 ” 第二天, 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 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对近处示以忠信, 对远处示以礼义。如此实行了几年,人民竟看起来流水一样归附。【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访隐者 宋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0、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定是动作“踏”字。答案:踏。1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

17、形象。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拜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12、以下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解析:选 A。此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 A 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四】语用创新1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紧内容,使之成为段末

18、结论式的句子。( 不超过 25 个字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最新统计资料(2006 年 ) 说明,世界人均耕地为4.20 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 亩,俄罗斯人均耕地为14 亩,印度人均耕地为33 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 年为 3 亩, 2006 年为 1.35 亩。答:_答案: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4、新闻点评确实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用 3 句话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见解独到,观点鲜亮,语言简洁。不超过50 个字。一个花季女孩,利用暑假赴贵州山区支教。 7 月 21 日,在穿越崎岖山路的途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 不幸当场遇难, 将青春和微笑永久留在了苗岭深处她叫赵小亭,苏如皋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此前两个月,她刚刚过完 20 岁的生日。江( 摘自中国教育报)答:_答案: 90 后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赵小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观点鲜亮、语言简洁连贯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