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勘察方案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勘察方案1.1 工程概况招标项目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已由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以关于楚雄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楚开经复201369号)批准建设,招标人为云南楚雄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局, 招标代理机构为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资金来源:政府投资 30%,自筹 70%。项目位于楚雄经济开发区云甸工业片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项目总建设面积 271800 平方米,计划总
2、投资 17000 万元。表 1.1-1云甸工业园区东片区路网建设项目序号路名宽度长度建筑面积投资额备注( 米)( 米 )( 平方米 )( 万元 )1纬十1826004680035102纬九91900171001282.53纬八9100090006754纬六189001620012155纬五91200108008106纬四1816002880021607经六950004500033758经五1839007020052659经四93100279002092.5总计18600271800168751.2 勘察等级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
3、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确认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3 编制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1、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2、除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建筑总平面图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任务书外,应执行的现行国家与地方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 年版);(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200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JGJ79-2002);(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
4、1-2010);(5)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10);(6)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 56 2012);(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8)行业标准土的分类标准 ( GBJ145-90);(9)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JGJ120-99);(10)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11)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J83-91);(12)行业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 GBJ112-87);(13)行业标准工
5、程地质钻探技术规程 (JGJ87-92);(14)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3、在勘察手段和操作方面优先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 年版)。4、在软土及膨胀土分布区, 其相应的要求(如取样)执行国家行业标准 软土 地区 工程 地质 勘察 规 范( GBJ83-91),膨 胀土 地区 建筑 技术 规范 ( GBJ112-87);云南省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定 (试行)。5、当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难以恰当求得时,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或( GB50007-200
6、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6、判断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软土震陷,砂土地震液化等时,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执行上述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适用于本勘察的地方规程以及有关工具书等。1.4 地形地貌场地位于云南省云甸工业片区场地原始地形为缓坡、 丘陵,场地原始地貌为山麓斜坡。本次勘察工作将进一步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 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1.5 地层岩性据拟建场地内主要为耕土、粘土、含砾粘土和粉土,基岩为泥岩。此外,场地内还可能存在人工填土、红粘土、软弱土等特殊
7、性土。1.6 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场地内岩土层种类较多, 上覆土层为较厚的人工填土以及具弱膨胀性的红粘土,下伏基岩为泥岩是本次勘察的重点和难点。本次勘察为详勘阶段, 结合本工程的性质, 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见表 1.10-1 :表 1.10-1本次勘察主要解决的勘察技术问题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次勘察的重点、难点1、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尤其查明软弱土层的深度和分布情况,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洞隙及其下部硬土层坡度。及其伴生土洞、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发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育规律,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
8、对地基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3、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地达到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1.11 主要勘察手段及相应工作量本次勘察根据不同勘察阶段,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探、井探、标准贯入、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详见表 1.11-1 。表 1.11-1主要勘察手段及相应工作量一览表拟采用的布置原则、目的及工作量勘察手段工程地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测绘用和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工作量245km。揭露场地内地层结构、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沿道路布置勘
9、探点,在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勘探线,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加密勘探点。工程地质初勘勘探点间距按300500m 布置,共布置 103 个钻孔,孔深 1520m,预钻探计 1715m。其中 35 个取样孔、 20 个标贯试验孔、 10 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详勘勘探点间距按 100200m 布置,共布置 260 个钻孔,孔深 2025m,预计 5630m。其中 87 个取样孔、 44 个标贯试验孔、 20 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标准贯入对粘性土进行孔内标准贯入试验,以确定其物理状态,对土的强度、变形试验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初勘 100 次;详勘 180 次。采取原
10、状土样、岩样、水样,其中土样路面设计标高下1.5m 下开始取样,岩、土、水每孔取 34m 一件。土样试验测试土的物理性质试验、压缩- 固结试验、抗剪强度。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初勘取土样35 个孔,共 175 件;取扰动样 18 件;取水样4 件。详勘取土样87 个孔,共 350 件;取扰动样 12 件;取水样10 件。注:初勘工作量表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具体工作量详见附表 1,初勘预算详见附表 2;详勘工作量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具体工作量详见附表 3,详勘预算详见附表 4。二、勘察服务工作大纲1) 我院严格履行本工程投标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与建设
11、单位签定的勘察合同,保质、保量按期提交勘察成果资料。2) 施工过程中,与建设方、设计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必要时提交中间性报告, 如地质条件异常, 需局部调整勘察方案, 将及时与业主、设计单位商定。3) 在设计、施工中有关勘察工作之内容,随时提供咨询服务。三、勘察成果目标本项目质量目标: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争创省部级以上优秀勘察奖!本次为详细勘察,勘察重点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岩溶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的治理提出建议,达到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报告编写目录如下:1 前言1.1 工程概况(建筑物性质)1.
12、2 勘察阶段及勘察等级1.3 勘察目的1.4 勘察任务的完成情况1.5 勘察依据1.6 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勘察方法1.7 实际完成工作量统计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2.2 场地地形地貌2.3 气象、水文2.4 场区地层岩性2.5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2.6 水文地质条件2.7 水、土的腐蚀性评价2.8 不良地质作用3 岩土的测试成果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3.1.1室内土工试验3.1.2标准贯入试验4 岩土工程评价4.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4.2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4.3 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4.3.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4.3.2建筑场地类别5 路基评价5.1 路基
13、地基承载力评价5.2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5.4 地基变形评价5.5 各岩土层作为路基的适宜性评价7 结论与建议8 照片集附图、附件:1)拟建建筑平面位置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洞隙、土洞、塌陷的形态、平面位置和顶底标高示意图3)基岩顶面等值分布图4)工程地质剖面图;5)钻孔柱状图(包括标准贯入试验数据);6)室内试验成果报告;7)钻孔波速测试报告;8)其他资料四、勘察工作内容4.1 勘察工作内容本次勘察根据不同勘察阶段,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标准贯入、波速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4.2 勘察技术要求(1) 工程地质测绘以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将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地貌单元、灾害体周界
14、,并绘于地形底图上。测绘采用半仪器法,对一般地质点和地质界限,以明显的地形、地物和其他测点作控制点进行目测同时结合GPS技术进行定位; 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观测点则采用全站仪实测。(2) 工程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实测,其测量经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 GB0026 93)要求,水平误差不大于0.10m。具体工作为:a) 收集测区已有控制点资料,并在实地查看点位完好情况。b) 为放样和定测各工程点位须加密控制。(3) 钻探根据场地地层概况,结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 92)的要求,确定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技术要求等。1) 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采用 XY-1 型钻机对钻探孔进行全断面取芯
15、,与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2) 钻探一般技术要求设备安装定位准确,孔位偏差不得大于 50mm。冲击钻孔一般土层每回次不得大于50cm。及时准确测定地下水初见水位和静止水位、上层滞水情况,并明确记载,地下水的测定不得受上层滞水的影响。要求对地层层次、层位、岩性划准,记录详细及时,不得漏记、误记。钻进过程中遇到空洞及钻具掉落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钻孔定位测量: 在施钻前测放钻孔,钻孔完成后,对位置有变动的钻孔应补测。3) 钻探的特殊技术要求为鉴别和划分地层的钻探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75mm;为采取供做室内物理与力学试验的原状土样,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为采取岩样
16、,对软质岩石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对硬质岩石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91mm,较硬质岩石互层时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岩芯采取率:在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宜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宜小于50%;粘性土地层中,不宜小于80%;砂类土地层不宜小于6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50%。(4) 原位测试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10)要求,对粘土进行孔内标准贯入试验, 以确定其物理状态, 对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如下:当孔壁不稳定时,可采用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
17、法进行锤击,并减小摩擦力, 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min ;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 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的试验锤击数N;对连续同类土层中每 2m进行一次标贯试验, 当遇到大于 50cm的夹层或透镜体时,应做不少于一次的标贯试验。 标 准贯 入试验的其它 未尽技术要求 应按 照岩土工程 勘察 规范( GB50021-2001)第 10.5.3 条规定进行试验。未尽事宜应满足规范要求。(5) 取样根据规范要求采取原状土样, 主要受力层每 2m一件,影响层每 3 4m一件。对膨胀性土层
18、,从遇见该土层起,从 1m起,在 1m至大气影响深度以下,每 m取样一件,土层有明显变化处, 加取土样,大气影响深度以下, 取样间距适当加大。取样严格按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10)和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92)和的有关规定进行。当钻孔中遇基岩埋藏较浅地段,则采取岩样。对土样、岩样均采用密封法封存;场地地下水水样的提取不得混入他物,应保证地下水样的原质成份。所有样品严格检查、编号、封装、储存和运输。取样的其它未尽技术要求按上述规范的规定进行。(6) 水位观测1) 每班至少观测孔内水位两次。 每观测回次中, 应在提钻和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大于 5 分钟;
19、2) 对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中出现的异常应及时分析,一旦有新含水层出现时,应停钻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3) 测量稳定水位的时间间隔不少于 8h;在全部钻孔结束后同一天内再量测各孔的稳定水位,水位量测读数至厘米,测量偏差小于 2cm。在每个工点都应预留 13 个钻孔进行至少一周的水文观测,以确定该工点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和稳定水位。(7) 室内试验为了确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别采取水、土和岩石试样进行室内试验。1) 水质分析分析目的:判定地下水类型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项目: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分析方法: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0)要求进
20、行。2) 土工试验1) 试验目的: 提供不同成因、类型土层的分类定名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土对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的腐蚀性。2) 试验项目:粘性土比重,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 液、塑限,天然快剪、饱和快剪、 固结快剪,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五、勘察工作相对进度计划及勘察周期5.1 相对进度计划及勘察周期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总工期约 60 天(日历天)分初勘及详勘二个阶段实施,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各阶段业主工作安排确定。根据对本项目的理解和认识,我公司拟按分区块、分时段出报告,按时完成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一旦我单位中标, 将根据设计方案, 编制勘察工作大纲, 开展工程地质测绘,随即组织钻探施工班组进入施
21、工现场, 全面开展测量和钻探施工准备工作, 随后钻探、原位测试人员进场进行相关外业工作, 并同期进行室内试验和内业资料整理。本工程分为二个阶段实施,初步预计每个阶段时间为 30 天。本次勘察的具体工作流程见图 5-1 ,每个阶段进度计划详见工程进度横道图 5-2 :图 5-1勘察工作流程图图 5-2每个阶段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每 个 阶 段 工 作 时 间(天)工 作 内 容5101520编制详勘勘察大纲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槽探、井探、取样等室内试验内业资料整理提交中间性勘察资料提交勘察报告注:本工程分为初勘和详勘二个阶段实施,初步预计每个阶段时间为30 天。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各阶段业主工
22、作安排确定。5.2 工期保障措施为确保计划总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以下工期保障措施:5.2.1一般性措施充分发挥我单位所积累的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及拥有较强机械设备能力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优势。中标后,将立即组织精干、高效、整体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项目部,全面负责组织本工程的实施。在接到招标人的进场通知或合同签订后,我单位将立即组织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设备配套齐全、战斗力强的勘察队伍进场,并做好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保证做到进场快、开工快。加强管理, 开工前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交底,将本工程的技术特点、难点归纳总结,并做好传达工作,保证人人心中有数。同时还将在业主方的指导下,做好统筹规划
23、、合理安排、有序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过程损耗。配备性能优良、 数量满足勘察要求得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 做到机械设备齐全、配备合理,能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要求。在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的用、保、修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期进度。工程中加强指挥与协调, 定期召开分析会, 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期。5.2.2组织措施抽调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并选派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现场各方面工作。 在工程实施中, 做到统一组织、 统一计划协调、 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结构,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并
24、配备足够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各方面优势力量, 选调中坚力量,一旦中标,将派驻部分技术人员进场调查场地环境、水、电等情况,及时反馈,在接到进场通知后保证人员、设备第一时间进场开工。5.2.3技术措施建立以总工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管理组织体系,逐级落实技术责任制。认真调查工程区气象、 水文、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工程资料,结合我单位的技术能力和类似工程经验,按技术管理程序, 指定切合本工程特点的勘察技术方案,以及应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把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我单位知识技术优势,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和QC活动小组,及时解决勘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前指定技术措施, 避免因技术问题对
25、工期造成影响。执行 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提高质量管理,加强安全预防技术措施,防治因质量和安全问题造成的停工、返工和误工。六、现场勘察组织设计及人员配置6.1 现场勘察组织设计为了使本次勘察及服务能优质、 高效完成,我院将组建技术过硬的项目班子来完成该项工作,组织结构详见图 6.1-1 。1) 技术质量部: 由技术总负责人、审核人、 审定人及现场质量控制工程师组成。主要职责:负责设计图纸的复查工作,组织研究勘察技术方案,技术交底工作。编制勘察方案。负责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过程控制。负责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2) 技术质量经理: 本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勘察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岩土
26、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对整个过程质量指导和监督。3) 钻探质控人员:由钻探质量员担任,负责现场作业的过程控制。4) 测量质控工程师: 为测量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 负责测量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5) 岩土水试验质控工程师: 为岩土试验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 负责岩土试验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6) 原位测试质控工程师: 为原位测试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 负责原位测试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7) 地质测绘质控工程师: 为地质测绘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审核人, 负责地质测绘现场作业和内业工作的过程控制。施工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部质保部技术部工程部工地物工原室程质理程位内
27、测测勘钻测试量绘探探试验组组组组组组质保监督线行政管理线图 6.1-1组织结构图6.2 人员配置拟投入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详见表6.2-1 :表 6.2-1拟投入项目勘察人员汇总表职位名称:项目负责人1 主要候选人姓名:梁勇替补候选人姓名:岳建国职位名称:技术负责人2 主要候选人姓名:任海波替补候选人姓名:徐辉职位名称:水文工程师3 主要候选人姓名:梅必贵替补候选人姓名:齐云龙4 职位名称:地质工程师56789主要候选人姓名:田华替补候选人姓名:孔德鹏职位名称:物探工程师主要候选人姓名:杨伯胜替补候选人姓名:胡家述职位名称:钻探工程师主要候选人姓名:胡永金替补候选人姓名:谢亚辉职位名称:试验工
28、程师主要候选人姓名:冯东替补候选人姓名:王琼职位名称:机械工程师主要候选人姓名:廖梦芝替补候选人姓名:何大学职位名称:预算人员主要候选人姓名:方向阳替补候选人姓名:陈学敏职位名称:合同管理人员主要候选人姓名:何金10替补候选人姓名:梁洪明职位名称:质量管理人员11 主要候选人姓名:刘宏伟替补候选人姓名:肖伟职位名称:安全管理人员12 主要候选人姓名:刘勇替补候选人姓名:李吉国13 职位名称:计划统计人员主要候选人姓名:黄峰替补候选人姓名:黄学良七、勘察设备配置本次勘察拟配置XY-100 钻机、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全站仪、数码相机等,详见表 7-1 。表 7-1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汇总表序号机械或
29、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用途备注1工程钻机XY-1A(YJ)10钻探、取样自有2标准贯入试验设备N63.510原位测试自有3薄壁取土器TZ75/111A10取土样自有4内环刀取砂器24取土样自有30cm5双层岩芯管 9110钻探、取样自有6厚壁层套管 10850护壁自有7全站仪TSO2U1勘探点测放自有8便携计算机惠普 61202资料整理自有9数码相机佳能 SX1001地质点及岩芯照相自有10越野汽车猎豹1人员接送及样品运送自有11其它物探试验设备WDJD-31波速测试自有结合工期要求、 根据现场情况, 必要时对投入的人员和机具设备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八、勘察质量及保证措施8.1
30、勘察质量承诺1)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争创优秀工程。2)向甲方提供技术先进、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评价正确、建议合理的勘察成果,并保证交付给顾客的最终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履约率达到 100%。3)提交合格的勘察成果后,将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各项后期技术服务工作。8.2 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严格按照 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要求执行,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情况及质量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将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督促和检查工作(详见表8.2-1 ),以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实现,并做好项目的后期服务工作。表 8.2-1勘察阶段工序管理表流工序勘察关 键 工 序
31、管 理程(打者为关键工序)阶段措施责任人检查人1、配备项目组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及本公司 特殊策2、项目负责人编制勘察计划岗位工作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总工办总工程划3、明确参与的各部门、单位之间各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程序配备主任师的接口管理和沟通方式阶合格的项目组人员。资料1、收集基础资料段明确勘察依据和要求并进行项目负项目审2、项目负责人编制勘察纲要评审,确保设计要求齐全、 正确核负责输入并传达到项目组人员。责人人过程1、按有关标准、规范开展勘察1、对勘察形成的中间成果(计项目负项目审控制2、三级校审算书、图纸等) 执行本公司 勘责人核负责3、设计评审察各级校审规定 按自校、复核、人审核、审查程序层
32、层把关。4、对关键结构方案进行多方法验2、对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组织证院内评审,必要时邀请专家和甲方参加。按有关规定完成勘察成果审核成果后,在最终出版前按本公司 成项目审总工程1、输出前评审输出果输出程序要求由有关人员进查负责师人行逐级评审,确保质量。8.3 质量保证措施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贯彻 ISO-9001 质量体系的有关程序文件,使各项质量活动在规定的受控状态下进行,以优异的工作质量保证过程产品质量,从而圆满地达到本项目的质量目标。8.3.1人员资质控制参加本项目的技术人员资质应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相关规定。 人员资质不够者,应参加内部或外部培训。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33、, 审核人为主任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从事本次勘察施工的各类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岗位培训的合格人员, 并做到持证上岗。8.3.2勘察技术方案的控制勘察技术方案须在透彻理解勘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编制, 选用针对性强的勘察手段,合理布置工作量。技术方案的编制既要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各种勘察手段、试验方法之间的配合、佐证关系, 以最小的工作量满足各项勘察要求。勘察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必须是国家最新颁布的规程、 规范,并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勘察方案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核、审定程序。勘察方案实施过程中, 由于实际情况或其他原因, 需对原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时,应符合程序文件的设计变更要
34、求。8.3.3仪器、设备控制本工程所使用的试验、测量仪器均应在程序文件规定的校准期内。测量、工程物探、原位测试的设备经搬运到现场安装时,必须进行调试、检查,确认其性能、精度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若发现其准确性有问题时应重新校准。钻探设备应经过完好鉴定, 施工前进行调试, 确认其性能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设备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应根据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8.3.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目的:确定直接影响质量的过程, 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钻探施工过程控制A. 控制要点a. 钻孔位置、孔深满足规范要求。b. 钻探施工满足作业指导书要求。c. 取样(试验)位置、
35、数量、岩芯采取率满足勘察技术方案规定。d. 使用的各种器具符合程序文件要求。e. 试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应符合规定要求。f. 野外的记录内容齐全、正确、字迹清晰、变层深度、取样(试验)深度、终孔深度等数据准确,责任者署名齐全。B. 质量检查a. 钻探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员深入现场对施工作业质量进行检查,并作质量记录。b. 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视其情节分别给予限期改正、 返工或停工的处理决定。c. 对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 应根据其性质、 严重程度编制不合格报告交作业部门,由其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工程技术负责人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物探、原位测试过程控制A.
36、 控制要点a. 测试点点位及深度、项目数量等应符合勘察技术方案的要求。b. 测试操作、测试数据的测记符合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c. 设备安装必须稳固、可靠。d. 记录内容齐全、正确、字迹清晰,责任人签署齐全。e. 成果计算正确,数据准确可靠。B. 质量检查a. 专业技术负责人深入现场, 对测试操作、数据采集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质量记录。b. 在检查中对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 应及时纠正或处理,确保测试数据准确。c. 对属实存在的质量问题,应返工重做。室内岩土试验过程控制A. 控制要点a. 严格试样检验,并做好质量记录。b. 试样制备、试验操作应符合试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c. 数据记录及时
37、、准确,字迹清晰,责任人签署齐全。B. 质量检查a. 专业技术负责人对试验各环节的操作、记录进行检查,做好质量记录。b. 对可疑数据进行解释处理,必要时返工重做,确保原始数据可靠。c. 检查成果报告中,同一试样各指标是否相互协调、符合正常规律和实际,否则应进行适当处理或返工重做。原始资料整编的控制A. 各类原始数据必须在现场收集齐全。B. 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对各类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逐一进行检验。C.发现原始资料有漏缺或对其准确性如有怀疑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要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是否要进行返工。勘察成果编制控制A. 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对测试或试验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测试和试验成果需经专业审核人审核通过后,方可提交给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使用。B. 控制要点a. 勘察成果的内容应满足勘察技术方案的要求,内容齐全,文字精炼。b.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描述内容准确,分析评价正确。c. 地基稳定性、适宜性以,论据充分,结论准确可靠。d. 岩土参数分析充分,选用合理。e. 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应进行预测, 并提出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C.质量检查项目审核人依据控制内容对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