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置换法回收硫脲和硫代硫酸盐中的金自 M. C.Arthur 和 Forrest 发明氰化法提金技术以来, 由于其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灵活、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氰化法在湿法炼金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传统的氰化法对难处理矿石效果很差、 浸出速度缓慢以及氰化物剧毒等缺陷,非氰化物浸金体系得到了迅猛发展, 并对浸金体系的共性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常用的从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有:吸附法、浮选法、电解沉积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置换法,在上述方法中,置换法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用于湿法冶金过程和金的回收中。 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浸金体系, 同时重点研究了用置换沉淀法从酸性硫脲浸金体系和硫代硫酸盐浸金
2、体系两种典型的非氰浸金体系中回收金。金的浸出既是一个氧化过程, 也是一个络合过程, 因此浸金溶液中均含有金的氧化剂和络合剂。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从浸金溶液中回收金, 必须考虑浸金溶液中的氧化剂。文献表明,浸金溶液中的氧化剂会对金的置换反应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氧化剂会导致试剂的高消耗和较低的金回收率, 因此,在金的置换反应中, 将氧化剂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是非常有必要的。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常见的浸金方法 , 以及常用的提金技术 , 在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目的。 第二章详细研究了在没有三价铁离子和有三价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用铁粉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置换沉淀金
3、的反应。三价铁离子严重影响了置换反应的动力学, 在没有三价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金的置换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且是扩散控制过程。三价铁离子显著地提高了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使金的回收率明显降低。柠檬酸三钠可以克服三价铁离子在金置换反应中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Fe( )-cit3-络合物的形成降低了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第三章重点探讨了以铝粉作为置换剂,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置换沉淀金的反应。实验表明,在没有三价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金的回收率接近100;当加入三价铁离子时, 发现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升高,金的回收率显著降低; 加入氟化物后,由于氟 ( ) 和铁 ( ) 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 进而克服了
4、金置换反应中三价铁离子的负面影响。第四章用铜粉从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置换沉淀金,在没有氧化剂二价铜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温度、 搅拌速度、 金浓度等对置换反应的影响,进而优化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在二价铜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金的回收率显著降低; 通过加入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使其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来消除二价铜离子对金置换反应的负面影响。第五章详细考察了温度、pH、金浓度、 Al/Au 质量比等对铝粉置换沉淀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的金的影响。实验表明,二价铜离子的存在对金的置换反应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金的回收率;当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后,发现金的回收率显著提高, 金的回收率接近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