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二)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 P63-64,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二)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对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探索与总结,教学时借助采摘节的情境解决问题,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解决、归纳总结。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
2、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 谁最聪明呢?我们来测试一下, 猜一个谜语。“远看玛瑙紫溜溜,近看珍珠圆溜溜,掐它一把水溜溜,咬它一口酸溜溜。 ”打一水果。第 1页生:葡萄。师:真聪明,答对了,你喜欢吃葡萄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和阳阳一家走进葡萄园,去那里参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导入本课,首先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
3、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了解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杨阳摘了 35 千克葡萄;杨阳的爸爸摘了45 千克;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 12 箱。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355=7(箱)12-7=5(箱)师: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学生试列,纠正错误。学生汇报。12- 355=12-7=5(箱)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统一认识综合
4、算式的算法。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设计意图:推出信息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这样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巩固新知:1、教材 64 页“自主练习”第1、2 题。第 2页(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3)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2、完成教材第64 页“自主练习”第3、5、7 题。(1)先审题,知道条件和问题。(2)
5、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列出综合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体验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四)达标反馈一、脱式计算。23+81 9320 8+230180-75 34844-60二、比一比,再计算。32+30 532+30-556-7 8567825 5+2025+5 20三、解决问题。1、9 支钢笔是 180 元, 1 支毛笔是 24 元。 1 支毛笔比 1 支钢笔贵多少元?2、花店里 1 支百合 8 元,30 支菊花 60 元,1 支百合比 1 支菊花贵多少元?答案:一、 32 270 155 61二、 38 5
6、7 0 64 25 125三、 24-180 9=4(元)8-60 30=6(元)(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布置作业一、火眼金睛辨对错。99-81 9880-145=189=880-70=2=810332+468 260 23=800 2=606=400=10二、脱式计算。2+32 870+12 61204+10189+9三、解决问题。1、小明买 1 根奶棒花了 4 元钱, 6 根冰棒花了 18 元钱。第 3页(1)1 根奶棒比 1 根冰棒贵
7、多少元?(2)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植树节时,三一班 21 位同学共植树 42 棵,三二班 17 位同学植树,平均每人植树 3 棵,(1) 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三班比三二班平均每人少栽多少棵树?3、小明家在四楼,共要爬60 级台阶,小黄家住5 楼需要爬多少级台阶?答案:一、 99-81 9880-145=99-9=880-70=90=810332+468 260 23=332+134=30 3=466=90二、 6 72 40 11三、 1、4-18 6=1(元)4+18=22(元)2、42+173=933-(4221) =1(棵)3、60( 4-1 )( 5-1 )=80(级)板书
8、设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18 3=54(只)60-54=6(只)60-18 3=60-54=6 (只)教学反思(1)重视解题思路的交流。解决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内交流、班内汇报,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2)把解决问题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 教学中并没有单纯的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更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第 4页(3)用好错误资源。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加减法在前面时,容易先算加减法,再算除法,这一点学生容易出错,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如果先算加法或减法就会改变题目的意思,并把错题整理成集,好好利用这一资源。第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