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18459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摘要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 、 “他文化”与“我文化” 、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关键词 多元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 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相容时代。多元文化时代呼唤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呼唤多元化课程模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及课程体系的建立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

2、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得天独厚的平台,特别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和理想栖身之所。 一、地方课程是多元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和理想栖身之所 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模式中,国家课程体现的是文化的统一性,地方课程凸显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校本课程彰显的是文化的个性。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地方课程相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而言,更利于关照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照顾不同族群学生的文化差异。因而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想的栖身之所。 第一,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地方课程比国家课程更能表达对理解、尊重、公正、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美好教育愿景,它具体体现在对每个个体文化背景、文化身份的认同

3、、理解、尊重及其对文化的自由选择上。 每一位学生都隶属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母体、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实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反映,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质上即是关注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就是要立足于他们的文化根基和生活经验来教育他们,就是要把自主选择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权利交还给每一个学习个体,“因为只有个人自由选择的价值观才有实际意义。 ”1 学习、了解和掌握包括本族群在内的多族群文化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创设并提供多元文化教育的环境与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课程及教学活动理应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生存权,充分展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揭示

4、各民族文化的内在价值,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文化生态系统。地方课程开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适应学生文化的差异性,满足需求的特殊性,促进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其跨文化的适应性,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拥有适合于他(她)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只有建立在他们各自文化根基上才是公平的教育,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是道德的课程,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蕴涵生命自由的教学。 第二,作为一种课程管理政策,国家课程体现的是统一性,是“趋同式”课程,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地方课程则反映了多样性,是“存异式”课程,完全可以照顾地方多样性的需求,有助于保护积极意义的差异,正是二者的互补得以达成“存同求异”的个体发展主张与社会政治理念。由于

5、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民族、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文化资源各异,因而各地区呈多层级、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难以按照同一起点、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同一速度“齐步走” ,而只能坚持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发展思路来实现本地区的发展,因此,地方文化资源及其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多样性需要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与之相匹配,而地方课程的地方性耦合了地方文化的多元特性。基于地方课程的课程属性,民族地区完全可以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采取适当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开发、管理、实施与评价,将民族文化资源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范畴,充实并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同时,民族地区也有责任、有义务把本民族的文

6、化传统系统整理出来使之得以有效传承与弘扬,这样有助于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关系。 第三,作为一种课程知识,地方课程不过分追求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学术性,更有利于表达关于“谁的知识” ,是安顿本土知识的理想家园,最能体现对少数民族(一般是文化弱势群体)的人文关切和教育关怀。民族文化作为地方性知识的重要内容,理应成为国家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这些本土知识大多是非主流文化或弱势文化,由于其“被压迫的知识”的身份而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常常被忽略或者遭受“挤压” , “本土知识的不断丧失或边缘化必然导致本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传统生活方式

7、的解体。 ”因此,本土知识“何以为家”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地方课程的出现自然成为本土知识的理想归宿,承认本土知识,即为民族文化进入课程、取得合法的知识地位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第四,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地方课程具有本土性、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征,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进行开发,在课程资源的形态、课程载体及呈现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可以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与民族文化的固有特性灵活多样地选择,确保多样态的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进入到地方课程中来,有利于全景式地展现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人文历史画卷,有利于与本民族文化建立最大的关联,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地方课程体系。 二、多元

8、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与建构,各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开发即是对其本民族文化进行重建,因此,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 “一”与“多”统一,构筑“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文化大格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族群国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在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冲突日益频繁的时代,多元文化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成为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二是“多元一体” 。前者要求各民族不但要学会尊重、欣赏和赞美本族文化,而且

9、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和接纳他族文化;后者则强调在平等多元的前提下,共同扞卫主流文化以维护同一政体稳定,建立稳定有序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旨在要求人们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同样要遵守具有普遍伦理意义和共同价值观的行为准则。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并不一味地在于促使文化的日趋多样化,而是试图使多与一之间协调起来,是在遵循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将个体文化与共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 ” 尽管不同族群文化固然有各自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与心理行为方式,但也存在共同的意义追求,即“那些适用于所有个体的、可能在所有文化中出现的特点、特征、能力和行为方式。 ” 这正是我国各族人民建立共同价值范畴、道德体

10、系、伦理规范及行为方式的基础。 基于上述理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一体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即文化共性与民族个性的辨证统一,既能“美美与共”以“水天共一色” ,又能“各美其美”而“风景这边独好” ,人们把它形象地比喻为“一片各种植物都能以和谐的多样性开花结果的草原。 ” 花草丛生、各得其所却又能和谐于一体的“草原现象”准确而贴切地反映了人类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因此,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中,有必要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用合教育、合发展、合民族政策的原则来加以指导。同时也要健全和完善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教材的审核机制及程序,实行地方课程准入制,在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

11、力。一方面,我们要萃取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效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资源的择取、课程内容的诠释等方面要与我国主流文化保持一致性,以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体性” ,确保“天下大同”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各民族地方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相继补充开发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景线”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教育局为本地一至七年级开发的可爱的家乡 可爱的宁夏等民族地方课程, 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上都十分注重与国家主流文化保持一致,通过对本族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正确解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从了解本族、认识本族、热爱本族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再到认识祖国、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的统一与升华过程,在这种教育中, “一”与“多”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